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荷花淀》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12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 ( 即“荷花淀派” )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从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二 ) 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首先,指导学生用10 — 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 ? 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 ? 水生嫂从什么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 ?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 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从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 三 ) 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

    本文教学难点是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 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样和日本鬼子打仗 ( 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 ) ,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如何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清风、明月、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从而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般的意境,既清新脱俗,又含蓄隽永。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 一 ) 对话描写:

    1 . 说说“夫妻话别”一节中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 

    思维提示: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

    答案要点:

    A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 ” ——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B . “你总是很积极的。” —— 这是水生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后说的话,话中既带有责怪又有赞扬,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C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 —— 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去参军打仗,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D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 深明大义,她爱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和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她所要得到的安慰只是丈夫能明白家里的难处。言为心声。这一段对话描写,细腻而又真切地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的内心活动。读了这一段,水生嫂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就在我们面前站起来了。

    E . “爹呢 ? 小华呢 ? ” —— 故意岔开话题,怕立即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妻子一时接受不了。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的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这样一个革命战士形象。

    2 . 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 

    A .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 .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 .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什么看头啊 ! ”

    思维提示:结合语境,揣测弦外之音。

    答案分析: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说得委婉含蓄。“听说”二字告诉别人不是她自己存心主动打听的;声明“不拖尾巴”是怕别人讲她拖尾巴;不说自己想见见丈夫,而找了“忘下了一件衣裳”的借口。可见这个妇女的性格特征是文静而内向,说起话来不露痕迹。第二个妇女则不一样:“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毫无掩饰,不绕弯子。她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要去和丈夫说句“要紧的”话。显然,这个妇女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爽朗直率,感情较为外露。水生嫂讲:“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提出了大家没想到的问题,提醒大家去的路上不安全。这说明水生嫂性格稳重、谨慎,考虑事情比别人全面。但究竟去不去呢 ? 她却没讲出来,感情是含而不露。读者能想得到,水生嫂也是希望看到丈夫的,之所以不讲,是担心大家的安全。“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 我们快去快回来。”从语气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话自然是第二个妇女说的。急迫的心情溢于言表,所以不免有点冒失,看来缺乏冷静也是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最有情趣的是第四个妇女的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什么看头啊 ! ”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明明自己想去,却说本来不想去,而是婆婆叫她去的:

“有什么看头啊”一句,则更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她那种忸怩含羞的神情。她爱面子说没什么看头,可她无意中说出来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她已去看过丈夫了。现在是又一次想去了。品味一下她的话,完全可以断定她是腼腆的新婚媳妇。我们说作者不愧为写人物的高手,短短一席对话,就写出了几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写得那么逼真,传神,真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

     ( 二 ) 细节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答案分析: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 —— 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 ——  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向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鬼子、可爱的家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 ——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 三 ) 景物描写:

    文章开头部分二、三段的景物描述有什么特色 ? 这样写有哪此好处 ? 请谈出你多方面的见解。

    思维提示:

     ( 1 ) 进行发散思维,可以从创造意境、渲染气氛、增强赞颂的艺术效果、为以下情节作铺垫等方面思考。 ( 2 ) 注意在艺术效果方面纵深开掘,求得较深刻、较新颖的见解。

    思维参考资料:

    轻风、明月、凉爽的小院,这幅风景画的底色无疑是清丽柔和的。在这清丽柔和的背景上,我们又看到了一幅绝妙的鲜明生动的水粉人物画,画面上有一编席的女人;“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优美动人的比喻,很快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水面,还有那乳白色明朗的月亮,轻盈,缥渺,和谐。这里,作者摈弃了一切艳丽的色泽,只用一种颜料 —— 白,来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水天一色的透明世界,并且借助于浪漫主义手法,以挚诚的感情,把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刻画成了飘然欲飞的仙子,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神奇的一笔。至此,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渐入佳境,从清静的小院子里不觉走到了一个风雅雍容的女人身边。于是,我们自然要同她一起来感受“雾”的温润,“风”的凉爽和“荷叶荷花”的清香了,作品写雾“笼起”,风“吹过”荷叶荷花的翩翩摇曳,由静态写到了动态,由色写到了香,进而由物象美写到了人情美:勤劳的水生嫂在思念着心上的人……笔墨是那样的经济,而其中的意味,却又是那样的幽远。隽永和荡人心绪。

【妙文赏析】    

    平时,我们练习,大都是有依托,打的也是固定目标,在各种条件下的射击虽然也练习过,但不够熟练,更没有经过实弹射击的锻炼。现在是舢板,目标两头晃,迎着阳光眼发花,气球在闪动着耀眼的波涛上起伏跳跃,距离又是200米,射击的难点确实很大。再加上机枪没有梭子,不能参加射击,优秀射手阿洪嫂因为枪摔坏了,也不能参加,这次可真是对我们民兵的普遍射击水平的一次大考验呵 ! 

    第一排枪声过后,消灭了四个目标,第二排枪声过后,又消灭了三个目标,我对射击的效果很不满意。我说:“沉住气,瞄准了再打 ! ”结果第三排枪声过后,还是只打中了三个,还有两个目标在水上漂动,好象在取笑我们。这时方书记说:“全排停止射击 ! ”然后对大家扫了一眼说:“你们哪一个来把这两个目标消灭掉 ! ”方书记又来考核我们单个民兵的射击水平了。可是大家都显出缺乏信心的样子,以期待的神情望着我,好象说:“这几个目标消灭不了,就没脸回家了。”

    我想的却是另外的问题 —— 这次演习我们搞得太不象样子了,我很恼火,恼谁 ? 恼我自己 ! 因为我们没有达到党对我们的要求,没有实现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惭愧而又难过。    我盯着两个浮动的气球,两眼象在冒火。这哪里是气球 ? 这分明是特务水鬼的脑袋 ! 这是陈占整的狗脸 ! 就因为我们集合得不快,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组织的不好,不能及时上船追赶,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射击技术不精,让他们逃走了 ! 这是我们民兵的耻辱 ! 

    不,绝不能让他们逃掉 ! 我毅然举起了手中的枪。我打了一发子弹,消灭了一个目标;当我正在瞄准最后一个目标时,方书记忽然说:

    “海霞,你的左臂‘负伤’了,单臂射击 ! ”

    民兵们都替我着急,可是我并没有慌张。这不是因为我对单臂射击进行过练习,主要是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我把枪口抵在船板上,用一只手推上了子弹,右臂举起枪来,竟然一枪就打中了。

    民兵们高兴得齐声喊道:“打得好 ! ”竟然忘记了演习中的不快,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

【思维体操】

邮票被风吹进大海了吗 ?

    集邮家罗斯的房间面向大海,前后都有窗户,他有两张珍贵的邮票,今天上午放在写字台上,写字台前窗台当时打开着。不料风太大,与这扇窗相对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把一张邮票吹到窗户外,带进大海里。风停了半个小时之后,探长霍尔来访,罗斯约他在房前的海滩口散步,谈了这件令人惋惜的事。

    霍尔边听边低头观察看着海滩下的海鸥的足迹,从足迹看,这只海鸥起飞时面朝大海,半小时前的退潮海水没有抹掉这些足迹,说明海鸥飞走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霍尔问:“是您亲眼见到邮票被吹到大海里的吗 ? ”罗斯说:“不,是侍生告诉我的,他说幸好他及时按住了另一张。”霍尔说:“那张邮票还在。”

    霍尔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 

    答案:

    海鸥是逆风起风的海鸟,海鸥的足迹说明风是从大海方向吹来的,而不是陆地,所以那张邮票绝不会被风吹进大海。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 了解孙犁及“白洋淀派”的艺术风格

    2 .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疏密有致安排材料以及采用纵剖面的写法

    3 . 体会人物对话对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欣赏文章质朴、清新的语言

    4 . 借鉴文章出色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以致用

    5 . 词语积累:惦记、藕断丝连、影壁、凫水

【动脑动手】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 一 )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 . 对上段地话显示的五位青年妇女的个性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 . ①乖巧伶俐  ②质朴憨厚  ③稳重谨慎  ④性急冒失  ⑤忸怩羞涩

    B . ①质朴憨厚  ②性急冒失  ③乖巧伶俐  ④稳重谨慎  ⑤忸怩羞涩

    C . ①稳重谨慎  ②乖巧伶俐  ③忸怩羞涩  ④质朴憨厚  ⑤性急冒失

    D . ①忸怩羞涩  ②性急冒失  ③稳重谨慎  ④乖巧伶俐  ⑤质朴憨厚

    2 . 给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加标点。

    3 . 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4 . 这几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看主要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 二 )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有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 . 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 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 .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势。

    B .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C . 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和地点,而且暗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D . 通过写和平宁静下的夜景来说明战争是残酷的。

 2 . 对文中“缠绕”、“跳跃”两个词表达作用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 . 衬托水生嫂编席时的愉快心情。    B . 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 . 表现水生嫂的勤快,不知劳累。    D . 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给人的美感。

     ( 三 ) 甲: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 

    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的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丙: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 . 甲文和丙文都有描写划船水声的内容,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填空:

     ( 1 ) 丙文写妇女寻失不遇的回归途中,轻轻的划船,一橹一橹,一声一停,水声_______,节奏_________,这水声传达出妇女们的__________情绪。

     ( 2 ) 甲文写妇女们归途中遇到日本鬼子追赶,这时的划船声,一声紧一声,水声_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很好地表现出妇女们______________的品格。

    2 . 用简练的语言分析乙文和丙文的写景各有什么作用。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比较甲、丙和乙文,回答下面问题:

     ( 1 ) 用简练语言指出甲、丙与乙文的不同风格。

    甲、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一 ) 1 . A  2 . , —  —  !   3 . 反语  

    4 . 交待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二 ) 1 . D    2 . C

     ( 三 ) 1 .  ( 1 ) 舒缓;均匀、缓慢、轻松;少许的失意

     ( 2 ) 高亢、急促;紧凑、整齐;沉着、镇静、临危不俱

    2 . 乙文:写月下荷塘的美,为作者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

      丙文:创造一种平静而富有诗意的气氛,与下文的紧张形成鲜明对照

    3 .  ( 1 ) 甲、丙文: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乙文:描写细腻,富有神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2 ) 甲、丙文:写出抗日必胜的信心

             乙文:写在大革命失败之际,为了表现苦闷中偷来的片刻淡淡的喜悦。

【创新园地】

    1 . 有位作者曾将我国18部古典名著巧妙串连,编成一首韵味十足的七言诗,你能说出这首诗中包含的是哪18部名著吗 ? 

                        东西三水桃花红,

                        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

                        聊斋史书西厢镜。

同学们思考后,可将你的答案反馈给我们。

    【参考答案】

    “东”: ( 清代 ) 蔡元放《东周列国》        “西”: ( 明 ) 吴承恩《西游记》

    “三”: ( 元末 ) 罗贯中《三国演义》        “水”: ( 明 ) 施耐庵《水浒传》

    “桃花”: ( 清 ) 孔尚任《桃花扇》          “红”: ( 清 ) 曹雪芹《红楼梦》

    “官场”: ( 清末 )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儒林”: ( 清 ) 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瓶”: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 ( 明 ) 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 ( 明 )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今古”:“抱翁老人”《今古奇观》

    “聊斋”:薄松龄《聊斋志异》            “史书”:司马迁《史记》

    “西厢”:王实甫《西厢记》              “镜”: ( 清 ) 李汝珍《镜花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荷花淀》ppt课件(37页)2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说课稿
孙犁《碑》《荷花淀》阅读练习及答案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群文阅读设计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10
《荷花淀》pptx课件(18页)
《荷花淀》ppt课件(37页)
孙犁《荷花淀》阅读练习及答案
《荷花淀》(第二课时)说课稿
《荷花淀》教学设计9
《荷花淀》ppt课件(19页)
《荷花淀》教案8
《荷花淀》ppt课件(15页)
孙犁《荷花淀》赏析
《荷花淀》学案3
《荷花淀》导学案
《荷花淀》说课稿2
《荷花淀》ppt课件(34页)
中华古典关于荷花的诗词
《荷花淀》ppt课件(22页)
《荷花淀》ppt课件13
《荷花淀》ppt课件12
《荷花淀》教案7
《荷花淀》学案
孙犁《荷花淀》原文阅读
《荷花淀》教学反思
《荷花淀》ppt课件11
《荷塘月色》之荷花图片素材(8张)
《荷花淀》学案(内含练习)
《荷花淀》flash课件1
《荷花淀》ppt课件10
《荷花淀》ppt课件9
《荷花淀》教学实录2
《边城》《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mp3音频课文朗读
孙犁《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全文阅读
重读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
《荷花淀》ppt课件8
《荷花淀》同步练习(2)
《荷花淀》同步练习
《荷花淀》读后感
《荷花淀》ppt课件7
《荷花淀》ppt课件6
《荷花淀》ppt课件5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