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27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徐汇职业高级中学 顾婷
教学目的:
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美的内涵。
学习本文多种写作手法及修辞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针对文章提问题,老师对学生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课堂导入
请同学介绍居里夫人,谈谈对她的了解
当时华沙大学不收女生
死于恶性白血病
2, 析文章,3,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时女性社会地位怎样,对于“女性的美”这一话题,当时的世俗态度怎样?
P7/p5当时大学里女生很少.在居里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P7/p8肤浅的,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
2.你觉得居里夫人美么?美在哪里?
(结合课文作答)(注意关键词句的朗读和理解)
1,外在美
P5:文中有多处正面描写居里夫人外貌及神态的片段:漂亮,庄重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形象,
男生的追求,人们的反应侧面描写,烘托出她的美丽动人的女性魅力<此处侧面描写的效果很好,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应运>
2,美的内涵
科学.学习态度方面:
p6:追问精神
探究精神
献身精神
p7甘于困境与艰辛,
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个人品格方面
p8/p9冷静谦虚.淡薄名利.独立高尚的人格
3,让学生谈谈对题目<<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理解
美丽: 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
内在的美是永恒的,不变的
跨越百年: 居里夫人逝世一百周年纪念
居里的精神跨越百年
三,关于文章写作手法的探究及语言的品味
1让学生体会”旧题翻新意”的写法,
历来关于居里夫人的介绍和文章很多,如爱因斯坦的<<悼念居里夫人>>等,但我们更多知道的作为科学家的居里.这篇文章更多的是从女性及其人格魅力的角度来写居里夫人,而且具有现实针对性。
2修辞手法的应用
比喻
:p6中,为了说明居里夫人的追问和探究精神,用了生动的比喻:”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 别人摘叶她问根”,更形象的表达了居里夫人的精神
类比
:通过已知事物来突出新事物的特征:
p7:通过宋玉.范仲淹,高度赞扬居里夫人也有这种”心无旁骛”的进取精神
p8举斯诺夫人,突出居里夫人的发现是科学界的革命
对比
通过某事物于他事物之间的反差来突出其特征。
P8:女儿做卷卷头,突出美人难为,而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为人表率
举例
本文举例方面也很有特色,用了大量的名人言论和事例,并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例子,熟悉而又有说服力.也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3语言的品味
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如文章第二段开头:”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最后一句”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此处漂亮和美丽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需仔细品读才能体会。
四,总结
本文选取居里夫人长达67年的人生中的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从外形,人格,心灵到精神境界都具有的感人魅力,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
五,作业:
1,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比较两文的异同。
2补充阅读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3课外看《居里夫人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