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06.2)
第I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践踏 信笺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
B.稍息 树梢 刀剑出鞘 不屑一顾
C.弹劾 遗骸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
D.辍学 啜泣 缀文成篇 拾掇东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
B.出气 出奇不意 休憩 休戚与共
C.淹没 湮没无闻 义气 意气相投
D.刺骨 悬梁刺股 抱怨 以德报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文字虽然不是对语言的 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②在过去的2005年,全球范围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袭来,不断加剧,令人猝不及防,这对各国政府应对复杂 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③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该草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筹安排,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④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 靠自我努力, 靠社会支持。
A.如实 局势 逐步 与其说/不如说
B.真实 局面 逐步 不仅是/而且是
C.真实 局势 逐渐 与其说/不如说
D.如实 局面 逐渐 不仅是/而且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使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C.去年,在中央召开的关于征求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座谈会上,有的专家硬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指出了现存宪法中的许多不足和漏洞。
D.以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联党”头面人物不久前公然跑到日本去参拜靖国神社。如此数典忘祖,如此卖国行径,难怪港台舆沦会斥李登辉等“台独”分子为汉奸。
5.给下文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要反对下面两种倾向①明于知彼暗于知己②或者相反③离开客观条件④毫无根据地瞎说盲干⑤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A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最近.我市出台并实施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法”后,大大缓解了事故现场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和拥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B.“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就在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城乡之间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相互隔绝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造成的恶果。
C.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中,被调查者选择社会风气、社会治安和教育问题的合计过半。
D.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
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 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t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根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x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占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到60%—70%。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选自《大众科技报》)
7.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能用来杀死感冒病毒,但是不能滥用。
B.抗生素通过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来抑制感染。
C.抗生素在抑制细菌感染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菌的进化,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D.在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染。
8.根据文意,对“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细菌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B.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C.抗生素的大量运用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D.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会使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 % —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耐药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与这些细菌做斗争。
C.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1 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
C.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胜,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茧好义,明延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湮江河,终婴疾甚之乱①,多见其不知量也。
《后汉书•党锢列传》
①婴疾甚之乱:遭到疾恶过甚而招致的灾祸。婴:遭受,遇。
I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笃引钦谓曰 引:拉、拽
B.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 差:缺欠
C.至乃捐城委爵 委:丢弃
D.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起家:从家里出来任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B. 钦叹息而去
吾尝跂而望矣
C.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然俭以区区一掌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俭正直贤良的一组是 ( )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②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③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 ④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
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俭名知天下,在逃亡过程中,得到很多人无私的帮助。文中特别叙述了李笃的仁义之举,他不仅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了张俭,而且还说服了毛钦带兵而去,最后得以送俭出塞。
B.中平元年,张俭回到家乡,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一一回绝。建安初,不得已而为卫尉,当见到曹氏权势渐重.萌生篡位之心时,他便闭门谢客,不参与政事。
C.作者在篇末评论中认为张俭的贤能是无可置疑的,同时,还指出张俭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力量对比认识不足。
D.张俭疾恶如仇,他上书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种种罪恶,并请求加以诛杀;他对朱并谗佞邪恶的品质也极端厌恶,因而与两人结下仇怨,这是朝廷追捕张俭的直接原因。
第Ⅱ卷(多种题型 10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3分)
②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2分)
③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群县为之残破。(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1)(2)两题。(6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的上阕“破”“鸣”“点”三个字非常传神,请任选其中两个字简要分析。(2分)
(2)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期间所作,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杜甫《蜀相》)
(2).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况《劝学》)
(3).呜呼,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4).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一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扉,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使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而,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冤屈、激情、忧虑、沉痛、苦闷、仿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咯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扰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降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于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 8.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4分)
19.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20.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描写了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不同感受,表现了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爱,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六、(12分)
22.请将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这部为新世纪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奠基的好书搜集整理了许多以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为重点的既对史事有概要介绍又略有分析的能让读者得到探究语文教育规律的线索的研究资料。
。
23.下面一段文字在语意、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毛病,读后请加以修改。(4分)
①昨天,我市举行了以“科技与我们”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学生科技节。②在开幕式期间,同学们表演了“超级转基因孵化器”、“车轮的遐想”、“人类的明天”等10多个丰富多彩的节目。③这些节目有的以形体演示,有的用模拟道具,还有的借背景衬托等,遭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④本届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将持续10天。
(1)第 句,改正
(2)第 句,改正
(3)第 句,改正
(4)第 句,改正
24.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4分)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七、(60分)
25.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在不同的时空里担任不同的角色,履行大小不同的责任。请以“角色与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
济南市高三统一考试(2006.2)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B(依次读shào shāo qiào xiè。A.践、饯音同;C.垓、赅音同;D.辍、啜音同)
2. B(出其不意)
3.A(“如实”指按照实际情况;“真实”强调不虚假。“局势”是指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经济等在一定时期内所呈现的态势,含发展趋势;“局面”是指事情在一定时间内所呈现的状态,侧重已经形成的状况。“逐步”是指有计划地进行;而“逐渐”指无计划。“与其说/不如说”表示让步性选择关系,前后的情况可能同时存在,但忽略前者突出后者,“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是前提,突出的是他人与社会;“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前后的情况同时存在,但后者程度更深)
4. D (A.退避三舍,比喻对人退让和尊重,不与相争。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C.鸡蛋里面挑骨头,比喻在没有问题的地方硬找问题,故意挑剔,找茬儿。感情色彩不对。D.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5.C
6.C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把“实施”后的“了”改为“的”,“处置法”后边的“后”删去。B.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恶果”。D.搭配不当,“走出……重要出路”不妥)
二、(12分,每小题3分)
7. D (A.原文无依据。原文为抑制细菌感染,无杀死病毒的信息。B.对原文理解错误, “激活……通透性”与“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C.以偏概全,不是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8. C(“抗生素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在文中无相关信息)
9. B (A.抗生素的使用占30%在国际上本就“不正常”了。C.偷换概念。原句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D.“无药可治”不合文意,原文为“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
10. D (A.“集中主要精力”原文中没有推出此观点的充分依据;B.强加因果;C.“不会出现”太绝对)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 B(差,副词,可译为“大致上”)
12.C(前者代词,他,后者副词,大概,表揣测语气。
A.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修饰;D.介词,用,凭借)
13.A(①⑤正面表现其贤良正直,②侧面表现其贤良正直,③侯览掩盖其不轨行为,④逃亡经过,⑥对政治形势的清醒认识)
14.D(直接原因是朱并上书,诬告其结党谋反)
附文言文译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张俭最初被举荐为茂才,因为举荐他的刺史不太好,便托病不去就职。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朝廷诛杀侯览。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品性奸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私党,朝廷删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发下,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辞源》“名行”条。在语意中似“名声品行”更好),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张俭知名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起来拍一拍李笃说:“蓬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足下怎能以仁义自专?”李笃说:“我虽然向往道义,今天尊驾也得到一半了。”毛钦叹息而去。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因此张俭能够幸免于难。他所经过的地点,受到重刑处罚、诛杀的人要用十来计算,宗族亲戚都被灭绝;(他所经历的)郡县因为他而被毁坏。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王公都征召他,又举荐他为敦朴,用公车(官署名称)特地指名征召,从家中请出,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应召。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张俭活下来的有几百人。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而就职,张俭看到曹氏的(不好的)德运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
论曰:过去魏齐遭难,虞卿弃官相随逃亡;季布逃亡,朱家甘愿冒着犯罪相救。张俭遭到中常侍侯览嫉恨,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谁不同情他的壮志,争着保护他。以至,为了保护他竟然放弃所管辖的城池,丢弃自己的官爵,使自己的家族遭难,使自己被杀害的人大概有好几十甚至一百左右,这样的人难道不贤德吗!然而张俭凭单枪匹马的微薄之力,却要阻塞江河,遭到恶疾过甚而招致的灾患,我只能看到他不知轻重。
四、(18分)
15.①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或“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一句1分,着重“投止、重、破家、相”的落实。)②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一句1分,共2分)③受到重刑处罚、诛杀的人要用十来计算,宗族亲戚都被灭绝,(他所经历的)郡县因为他而被毁坏。(一句1分,着重注意“以”“数”“殄灭”“为”“残破”等几个词的直译。)
16.(1)“破”字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鸣”字虽然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高兴得意的神态。“点”字写出了暮色中归宿寒林的群鸦越飞越远越小的动态。(2)词中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乡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透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与欣赏。同时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用“愁眉不展”的桃李反衬溪头迎风开放的葬荠花,表现了对不屈精神与顽强生命力的崇敬与追求。(说此词是愁苦之音,以乐景写悲苦的心境,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也可)
17. (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以赂 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注:每个小题1分,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五、(18分)
18. (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匾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3)如今,身居闹市,
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注:答对1条得1分,答对两条得2分,答对三条得4分。
19.内容上:①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②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结构上:①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②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共4分。
20.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说“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而平和的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种种美妙情思。
注:三个要点,每条2分,共6分。
21. AC (A.“淡然的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共4分。
六、(12分)
22.《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这部书搜集整理了许多以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为重点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既对史事有概要介绍,又略作了分析。它能让读者得到探究语文教育规律的线索。因此,这是一部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奠基的好书。
注:改写必须是几个短句,且语意须连贯,不连贯,酌情扣分;也可以先总说,然后分说。4分
23.(1)①句在“科技节”后加“开幕式”(2)②句“期间”改为“上”,“丰富多彩”改为“精彩”或在“丰富’,前加“内容”(3)③句“遭到”改为“得到”或“受到”(4)④“用模拟道具”改为“用道具模拟”。
注:改对一处得1分,共4分。光指正错误而没有改正或改正错误都不给分。
.24,①符合“没有……,也没有,但……是……”的格式,②要有比较,③语句通顺。共4分。
七、(60分)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