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3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师:1、但人的生命却只有两万多天,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是死亡。 

2、简介作者:今天所介绍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12岁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为什么如此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从中你会得到哪些体验?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音调,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此处的配乐朗诵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二) 整体感知 

           朗读 

           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自主探究: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 

           生:大声朗读课文,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并由此形成板书)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 研读赏析 

           选读 

           师:请从以上三个事例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畅所欲言,可以是只谈课文的事例,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学生对作品的体验,能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性,体现出个体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没有离开事例本身,这是在我的意料之中,也是下一步的深入讨论的一个前奏。) 

           生:喜欢第一个事例,喜欢的是飞蛾的顽强抗争精神; 

           喜欢第二个事例,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如张海迪的经历; 

           喜欢第三个事例,联想到自己,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 

           过渡: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寻读 

           师: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生:合作探究(四人一小组),讨论回答(推荐小组中的代表发言,各种的发言意见基本上已经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找出来了。) 

           生:“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写出小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肃然起敬”是发自心底的敬佩; 

           “冲破”、“不屈”体现生命的顽强; 

           “仅仅”写出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恶劣环境下,体现出对生命的执着; 

           “擎天撼地”体现生命顽强; 

           “竟然”突出我的惊喜。 

           (学生的回答使我打算用词语替换比较法进行提示的念头打消了) 

           教师小结:这些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词句是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朗读时特别应注意。 

           师:朗读指导:注意把握朗读技巧(1)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2)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范读并评议;着重讨论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再齐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适时加以点拨,如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美好的享受] 

 

           过渡: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是 很能启发人的,同时,她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研讨 

           师: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生:齐读最后三段,加以归纳概括,并由此形成板书。 

           [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小现象联想到生命的哲理的归结,也是教学文本内容的整体完成] 

           (四) 体验反思 

           师:1、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生:生命只有一次,应好好珍惜; 

           人总是要死的,选择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 

           生命是宝贵的,应该活得精彩。 

           (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还有的学生就直接谈课前摘录的有关生命的名句,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做了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引导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生:思维非常活跃,回答时语言表达非常精美。 

           (生:我感受到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张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轻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上进的明灯。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无限的价值而美丽,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等 

           [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如果没有第二步教师的提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可能如此活跃地“动”起来,而学生精彩的回答再次刺激着他们自己“说”的欲望,这是他们相互倾听、交谈而引发的结果。] 

 

           师:2、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让我惊叹。 

           (生: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中要有梦,活得精彩、充实才有生命。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生命如同父母的爱,应该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爱的真谛。) 

           [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是开放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这需要我们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说话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像的升华。] 

 

           (五) 总结概括 

           师: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每当夜深时,我合上眼睛,眼前总会浮现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昏暗的灯光下,发出内心的《呐喊》;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唯一的安慰。这是一群孤独的人,这又是一群灵魂饱满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青春的生命不必像他们那样有太重的负荷。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 

 

           (六) 布置作业 

           以“由生命联想到……”为范围,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感受;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七)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朗读       

           选读       

           寻读       

                 

           [板书设计主要以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阅读的方式,可以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把感性东西理性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生命,生命》评课稿(2篇)
《生命,生命》图片素材(10张)
《生命,生命》ppt课件(59页)
《生命,生命》ppt课件(29页)
《生命,生命》学案
《生命,生命》阅读训练
《生命,生命》课后题及答案
《生命,生命》mp3配乐朗读(男声)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杏林子《生命,生命》mp3音频朗读
杏林子《生命,生命》原文阅读
有关生命的名人名言
《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教案及练习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9
《生命,生命》教案8
《生命,生命》教案7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6
《生命,生命》综合能力测试题
《生命,生命》说课稿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生命,生命》ppt课件15
《生命,生命》ppt课件14
《生命,生命》flash课文朗读
《生命,生命》ppt课件13
《生命,生命》教案5
《生命,生命》评估测试
《生命,生命》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生命,生命》教学建议
《生命,生命》知识点精析
杏林子《生命,生命》wmv视频课文朗读
《生命,生命》ppt课件12
《生命,生命》优化测控练习
《生命,生命》提高作业练习
《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同步练习
《生命,生命》同步练习1
《生命,生命》教案4
《生命,生命》相关资料
《生命,生命》教案3
《生命,生命》教案2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1
《生命,生命》ppt课件11
《生命,生命》ppt课件10
《生命,生命》ppt课件9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