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鄂教版《七根火柴》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3


                        《七根火柴》教案
                                    周群燕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
2、 品读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研讨无名战士献火柴这一过程中的细节,品味人物崇高形象。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
  长征。历经一万多里的行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
  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就为我们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之歌。
      那么你了解王愿坚吗?谁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学生介绍后略作强调、补充)
王愿坚(1929-1991) , 山东诸城人,当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党费》、《粮食的故事》、
 《七根火柴》……
      (过渡语)
       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七十年前那个悲壮的故事,感受火柴在长征途中的巨大作用。
二、 走进课文,感知故事。
1、 问: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火)
 问:课文几处写到火,请勾画出来。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 →“像一簇火焰在跳” →“一个通红的火堆” →“一簇簇的篝火” →“熊熊的野火”)
       问:哪几处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哪几处写的是真实的“火”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前四点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
      由此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火”。
2、 问:围绕这个“火”字,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那样分? 
(学生各抒己见后明确: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至5段为第一个部分,这时无
名战士还没出场;6至22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写的就是无名战士;最后几段就是第三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无名战士牺牲之后的事。)(大屏幕出示三幅图片)
如果我们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怎么加呢?
(学生讨论后大屏幕出示:需火——献火——送火)
(过渡语)
故事的大致经过我们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人物,静静地倾听无名战士的话语,细细地凝视他的动作好吗?
三、 走进人物,感悟品质
1、 问:故事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几个?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学生思考后齐答:故事中出场的主要有两个人物,无名战士和卢进勇。最令人感
  动的人物是无名战士。)
2、 我当导演,我为英雄拍感动镜头。
如果你是一名电影导演,要拍一部长征题材的电影,打算为无名战士拍几个镜头,
  你将捕捉哪几个镜头?请在文中勾画出你最想拍的几个镜头,并说说它究竟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的心灵,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可以讨论,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大屏幕出示无名战士献火柴的图片,并播放《过雪山草地》音乐。)
      (预设感动镜头)
(1) 我想,如果我是导演,我会对无名战士的面部来一个特写:你看他“脸色
怕人,眼眶深深塌陷,眼睛努力地闭着,喉结一上一下抖动着,嘴唇干裂,胸口冰冷,手指僵直”他生命垂危,极度痛苦;你听他的声音,“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身体如此衰竭,留着这一口气期待着战友的出现。
(2) 我想,我还会拍下无名战士“推开”卢进勇,“摇”头,“指”左腋窝这些动
  作的。
      当卢进勇怀着对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仅剩的一点青稞面“递”到无名战士嘴边
  时,他吃力地“推开”了,从齿缝里挤出几个字,“不,没……没用了。”因为他知道,长
  征路上,粮食极端短缺,他要留给同志,这是何等的胸怀呀!
      当卢进勇要扶他走,他“摇了摇头”,又拒绝了。可见他在这里等战友不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活下去,是心中有重要的任务需要嘱托。这种舍己为人,舍身为国的精神难道不能打动人的心怀吗?
      为了表达他的那一愿望,无名战士“积攒自己浑身的力量,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这充分说明他顽强地支撑自己就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嘱托。
      这一“推”一“摇”一“指”不正表明无名战士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吗?这样的动作细节怎能放过呢?
(3) 我想,我会拍下无名战士打开纸包,看火柴那一细节。“打开纸包,那是一个
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火柴是“干燥”的,可他的衣服是“湿漉漉”,胸口是“冰冷的”,脸上还有“雨滴”,身子底下还有“一汪浑浊的污水”。从中我们能想象出无名战士为珍藏火柴经受了巨大的痛苦。这样的镜头我们能不拍吗?
(4) 我想,我还会拍下无名战士数火柴时的情态。“‘同志,你看着……’那同志
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招招手”、“伸开”、“拨弄”、“数”、“望”这一连串的动词,说明他交代清楚、态度认真、神情庄重。他数得很慢,却使人感到十分有力;他的声音很微小,但却无比深沉。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名战士数火柴的吃力,感受到了他对这七根火柴的珍视和对战友的殷切希望。这样高尚的品质怎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
(5) 我想,我还会拍下无名战士临死前回光返照的那一幕。就在卢进勇高兴地点
头表明看明白了的那一瞬间,神奇的情况出现了。战士的脸色“舒展”了,他的眼睛“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他的抖抖索索的手能“捧”火柴,“放”到卢进勇手里,并且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是他对革命的忠诚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迸发出了如此神奇的力量。如此感人的画面,我们怎可能不捕捉住呢?
(6) 我想,我一定也会把无名战士的最后动作定格在屏幕上,把他说的最后的话
语录制下来,让它永远留存于人们的心中。他说的最后的话是“记住,这,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他离开人世前的最后动作是“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听到这样动情的话语,看到这样忠诚的动作,我们能不为之震颤吗?我想,我一定会含着热泪拍下这个镜头的。
   (学生说感动镜头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他们领会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并逐步出示大屏幕上的板书:指火柴、看火柴、数火柴、交火柴。)
(略作小结:这几个镜头体现了无名战士献火柴的过程,他的一举一动,一言半语,
 一个眼神,一种姿势,都写得十分细腻,真实感人。这哪里是献火柴,分明是一名红军战士献出的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心啊!红红的火柴头,朱红的印章,放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犹如一簇跳动的火焰,生起在无边的草地,划过阴沉沉的天空,横扫荒凉肃杀之气,给人以光明,温暖和力量,使我们感受到革命星火必将燎原。)
3、 你从无名战士的言行中感觉到无名战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加以肯定,并在大屏幕上出示板书:舍身为国,公私
分明,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的品质像牡丹一样高贵,他的心灵像莲花一样纯洁,他的意志像菊花一样坚韧。)  
  (过渡语)
   无名战士为了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生命虽然逝去了,可是他的形象仍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他的话语仍然回响在我们的耳畔。假如我们来到红军战士身边,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一定有许多问题想问。接下来我们一同去走到他们身边,采访采访他们,体悟体悟他们的内心。
四、 模拟采访,体悟内心
1、 采访准备。先让学生自由分组:一组扮演战地记者,称“记者团”,一组扮演红
军,称“卢进勇队”。然后告知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团需结合课文内容讨论设计哪些问题;卢进勇队也需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为回答记者提问作充分准备。
    2、明确访谈要求后即开始模拟采访。
访谈要求:①尽量进入角色,符合人物身份,达到访谈目的;②“记者团”可自由
向“卢进勇队”的任何一名队员提问,其他队员可补充;③想象要合理。
   (预设问题)
(1) 卢进勇,你好!听说你由于受伤掉队经受了一昼夜的暴雨袭击,在又冷又饿
的情况下,发现了一小撮面粉,本来自己就舍不得吃,而当你发现无名战士时,却毅然送给战友,当时你是怎样想的?这样做值得吗?
(2)卢进勇,你好!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了火种——七根火柴,为此,他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你认为他在保存火柴时是怎么想的呢?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3)卢进勇,你好!当无名战士把火柴委托给你带给部队后,就牺牲在你的臂弯里,
  你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你是怎么想的?
      (4)卢进勇,你好!无名战士转交火柴的时候,也交出了他的党证,你看过那党证的,党证上没有名字吗?为什么自始至终都不提他的名字呢?
      (5)卢进勇,你好!你当时明明受了伤,又冷又饿,可你怎么在当天天黑以前就追上部队了呢?
       五、寻访先烈遗迹,继承先烈遗志
      1、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倾听了红军战士的话语,凝视了他们的动作,体悟了他们的内心,可我眼前晃动的仍然是“雾蒙蒙的草地上那一根火柴擦出的火花燃起的熊熊篝火。火光中,无名战士手指正北方向的雕塑般的身影巍然屹立,光彩照人,那是民族之英魂,华夏之脊梁。顺着他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红军战士怒吼着冲向敌人的堡垒,红旗飘扬,鲜艳如血,九州大地红透了半边天。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一定有许许多多像无名战士一样的英雄人物。那么,你能举出像无名战士一样的英雄人物及事迹吗?
(学生讨论后大屏幕出示不同时期的英雄)
示例:
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他们
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解放战争中董存瑞为了夺取胜利,舍身炸碉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为了夺取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和平时期对党忠心耿耿的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
人民的好卫士仁长霞,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了一方平安,用信念、人格和情操实践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展现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精神境界。
小结:是的,在漫长的革命历史中,无数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献出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这让我们不由地想到了树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的,他们的精神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会激励我们不断奋进。
2、 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告慰、缅怀那些先烈们呢?
(学生讨论后略作小结)
红军长征的精髓是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祖国统一,国强民富就是革
  命先烈的共同心愿。我们将按照革命先烈所指引的方向,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争做现代公民,争做时代先锋,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3、 在纪念红军长处胜利七十周年的这特殊日子里,我们一起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
征》,共同缅怀先烈吧!(大屏幕出示《长征》诗歌)
六、课外演练
无名战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作者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同学们
可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片断(写你的老师、同学、朋友……)通过人物动作描写来反映人们内心活动。
    板书设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5
《七根火柴》ppt课件(35页)
《七根火柴》读后感
《七根火柴》教学反思
《七根火柴》教案4
《七根火柴》教案3
《七根火柴》课堂实录
王愿坚《七根火柴》课文阅读
《七根火柴》ppt课件8
《七根火柴》阅读练习
沪教版《七根火柴》教学设计2
《七根火柴》同步练习
《七根火柴》说课稿
《七根火柴》flash课件8
《七根火柴》课件7
《七根火柴》课件6
《七根火柴》课件5
《七根火柴》课件4
《七根火柴》课件3
《七根火柴》课件2
《七根火柴》课件1
《七根火柴》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