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作文法教学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9 |
大连育文学校 李正红
师:同学们,当你想看清一个细小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细枝末节时,你会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放大镜。
生:显微镜。
师:无论是放大镜还是显微镜,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更细致看清事物细节的美。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放大的特写画面,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放大镜的作用。(播放画面)
师: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甚至被我们视而不见的事物,给你的视觉感受和平时一样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不一样,变美了。
生:变得更清晰了。
生:变得更生动了。
师:你的心情和刚进教室时一样吗?
生:变得很高兴。
生:心情不再紧张,很放松。
师: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师:今天,老师想送给你们每个人一份礼物,让你的作文也变得像刚才的景物一样,更细致,更生动,让人赏心悦目,成为美的艺术品。
这份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齐答)
师:好像不太情愿。
生:想!(声音更响亮)
师: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个放大的自然世界,一起欣赏一场生命的舞蹈。请你睁大眼睛,屏息凝神,关注每一个细节,准备好了吗?(播放视频,学生专心致志观看)
师:告诉老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小蚂蚁。
生:青蛙。
生:瓢虫。
生:水蚊子。
生:小黑虫。
生:蟋蟀。
师:除了小动物之外,你还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雨点落到池塘里,泛起了美丽的涟漪。
师:“涟漪”形容细小的波纹,这个词多美呀!他说的比刚才同学更细致了。谁还想说?
生:雨点打在小蚂蚁头上,小蚂蚁逃走了。
师:他用了“打”,比“落”……
生:(纷纷的)更有力量。
师:小蚂蚁像老师这样“逃走了”?(做逃跑动作)有没有比它更细腻的词?
生:雨点砸在小蚂蚁头上,它吓了一跳,向后缩了一下。
师:太好了!他用了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还有哪个词语用得好?
生:砸、缩
师:为什么好呢?
生:“砸”写出雨点力量大,“缩”更细致,更形象。
师:还有哪些词可以形容蚂蚁的动作?
(学生无语)
师:我们再回放一下画面,注意仔细观察小蚂蚁的表现。(生观看)
生:避。
生:退。
生:躲。
生:跳。
生:挪。
师:噢,原来是只老蚂蚁。(生笑)
生:闪。
生:跃
生:飞。
师:这只小蚂蚁是蚁王,长翅膀了?
生:没有。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动词形容它的动作?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描述小蚂蚁?
生:外形。
生:神态。
生:语言。
师:小蚂蚁穿着一身什么衣服?
生:一身黑甲。
师:一不留神,雨点砸在头上,它会表现什么样的神态呢?
生:大吃一惊。
生:瞪大眼睛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哎呀,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位同学连语言都说了。
师:你还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生:雨点落下来,一只七星瓢虫翻滚下来。
师:“翻滚”很形象。雨点落到它身上了吗?
生:(群答)没。
师:落到哪了?
生:雨点滴落到草叶上,草叶弹了起来。
师:非常形象!草叶弹起的样子像什么呢?(做手势)
生:像体操运动员跳水的跳板。
师:谁是体操运动员?
生:瓢虫。
师:看来世界体操冠军都得向小瓢虫拜师学艺。(生笑)这个比喻非常形象!
师:还像什么?
生:弹簧。
生:蹦蹦床!
师:相信世界冠军的师傅从跳板上跳下去后还会爬上来,在大自然赐予它的蹦蹦床上玩耍!(生笑)
师:你最难忘的还有哪一幅画面?
生:雨点落到湖里,溅起一个晶莹的水柱。
师:“晶莹”是描绘水柱的什么?
生:(纷纷的)颜色。透明的。
师:成语就是——
生:玲珑剔透。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幅画面,看谁描述得更细致,更生动。(重新回放画面)
生:雨滴在水面砸出了一个个水坑,溅起了一颗颗钻石。
师:价值连城啊!有没有比他廉价的?
生:像一颗颗珍珠。
师:珠圆玉润,有形有色,很好。还有没有比她更廉价的?
生:(纷纷的)溜溜球!玻璃球!
师:唤起童年的美好回忆了。
师: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写雨点?如果老师声音取消,我们来看一场无声的表演,怎么样?
生:不好。(纷纷摇头)
师:我们要用什么词来表现大自然这绝美的交响呢?
生:拟声词。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们怎么才能放大细节,放大生命的美呢?
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哪些词语会增强表达效果?
生:用准确的动词、生动的形容词、形象的拟声词。
生:要仔细观察。
生:……
师:老师送给你们四句话(显示放大景物细节的方法,解释):拥有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绘形着色从多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准确的动词、生动的形容词和形象的拟声词,让景物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如在目前。
师:请同学们看一幅5秒钟的画面,我们怎么表现只有5秒的瞬间呢?
(显示“云之舞”,生观看)
师:老师为这段转瞬即逝的“云之舞”配了一段解说词(显示,有感情地朗读)“‘隆隆——’,沉闷的雷声撕扯着云絮,在云层里滚滚而过。铅灰色的乌云翻滚起来,如汹涌的恶浪,咆哮着;似搅翻的墨汁,泼溅着…… ‘咔嚓——!’雷神震怒了,拉下漫天漫地的黑幕,罩向动物的乐园。”你觉得老师写的好在哪里?帮老师放大一下优点。
生:动词、形容词用得多而且形象。
生:形容词写出了云的颜色、情态。
生:拟声词用得好,使人如临其境。
生:“汹涌的恶浪、搅翻的墨汁、雷神震怒了、漫天漫地的黑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
生:还用了排比。
师:“如汹涌的恶浪,咆哮着;似搅翻的墨汁,泼溅着”是排比吗?
生:不是。
师:排比是几句话句式相同?
生:三句。
师:看来老师也不完美,相信你们写得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展示两幅画面,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幅,学习景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对画面进行描绘。(显示“雨之舞”、“蜘蛛捉蚂蚱”,学生观看)
(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请同学们停笔,我们来交流一下,注意倾听,捕捉别人的优点。
(生读写“雨”的片断)
师:他说雨滴落在池塘中,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多美啊!
师:你觉得还像什么?(做手势:水珠落下又弹起)
生:像英文字母“i”!
师:“i”,爱,小雨点爱谁呢?
生:爱大地母亲。
生:爱美丽的大自然。
生:爱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
师:小雨点又重新回到了地球母亲的怀抱。多让人感动的画面啊!
师:还像什么?
(学生思考)
生:像感叹号!
师:感叹号倒着写,要感谢谁呢?
生:感谢上天赐予的甘霖。
师:谁在感谢上天赐予的甘霖呢?
生:干涸的土地在感谢。
生:小动物在感谢。
生:花草等植物在感谢。
生: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在感谢!
师:说得多好啊,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我们也是地球生命中的一员,我们也应该感谢自然,感谢所有的生命,给了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师:哪位同学写了“蜘蛛捉蚂蚱”?
(四生举手,一生站起读)
师:小蚂蚱为什么自投罗网呢?它想跳过去干什么?
生:找吃的。
师:到蜘蛛网上找吃的?
生:它自不量力,想跟蜘蛛比试比试。
生:它没看见蜘蛛网。
生:它可能看见了什么,想跳到蜘蛛网那边去。
师:想象很丰富,我们可以对它的行为做出合理的猜测。
(另一生再读)
师:他最可贵的是加了语言描写,是第几人称的写法?(群答:第一人称)我们描写雨点用了第几人称?(群答:第三人称)这提示我们: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人称拉近我们与自然界生命的距离。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以第二人称“你”的口吻描述其中的任一个片断。
师: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同学们把放大镜随时带在身边,装在心里,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之美。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