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孔孟》能力训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15


能力训练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l)n)语       zh6        饿莩(pi3o
Bl6i)老       h8         f*
Csh@)杀       ji1n       y*n
D.规ju        ch6n       ju6)诈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与这种态度绝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B.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上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C.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撕杀。
D.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的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3.下列句子中,选择哪一项词语填空最恰当
①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    )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②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二百年,中国的(    ),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③这些态度与欧洲中古骑士精神很相仿佛,虽然这些(    )并不可能全部遵守,但是接战时间短促,参战的人数受车数的限制。
[    ]
A.防范  局势  原则
B.防止  局势  原理
C.防止  形势  原则
D.防范  形势  原理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B.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C.他知道,社会只是恢复故态而不痛改前非是不能济事的。
D.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大的郊游和野餐。
B.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
C.因人既然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大约也不算过分了。
D.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秦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
6.与下列句子衔接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________——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但是这时也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
[    ]
A.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季那样剧烈
B.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不剧烈
C.虽然那时候的战争还不剧烈
D.虽然那时候的战争还没有像战国末季那样剧烈
课内纵横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孟子》一书开场即提到他见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离战国开始已67年,又115年之后秦才灭六国统一中国。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士,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而现在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之原则已不再适用,但是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至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不为已甚”是当时的一般趋势。根据原则,在某种情形之下,不追击敌人。在某种情形之下,不向主敌射击,不设险以谲诈取胜。既已给敌兵第一下的创伤,不乘势作第二次的戳刺。头发斑白的人,不拘为俘虏。这些态度与欧洲中古的骑士精神很相仿佛,虽然这些原则并不可能全部遵守。但是接战时间短促,参战的人数受车数的限制,总之,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的本身,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有时也发牢骚,说什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是要他表示方针的时候,他的办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复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如果用我者,吾其为乐周乎?”更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听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7.作者说“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作者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一推断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的情况,还没有完全失望”一句中,“这些条件”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作者的分析,孔子所提倡的“克己复礼”,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和梁襄王的对话,体现了孟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也是神话
 
张系国
 
为了搜集一些资料,重读了不少中国的神话故事,因而有个小小的“发现”。奇怪得很,翻遍中国的神话故事,居然找不到一位成功的“反叛者”。中国的神话和其他各国的神话一样,并不缺乏反叛的英雄,但他们的反叛却从未成功过。如共工氏造反,头触不周之山,却失败了。如后羿射日,最后连自己的老婆也保不住。最糟糕的是,这些反叛的英雄往往和他们的对手妥协,如孙猴子自称“齐天大圣”,结果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这还有可说。但后来他竟被唐僧收伏,保唐僧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对于一个“反叛者”而言,就未免太过分了!又如红孩儿哪吒,几次大闹龙宫,和他的父亲反目相向,原是一个极成功的小叛徒,最后却也妥协了,加入现存的“统治集团”成为一个小小的神祗。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连闹“自由恋爱”的白娘娘,都要被多管闲事的法海和尚镇在塔下,其他叛徒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神话缺乏成功的反叛者,和西方神话充斥反叛的英雄,的确成为极鲜明的对比。别的不说,魔鬼撒旦就是一个大成功的反叛者。他原来也是天使,居然敢犯上作乱,虽被上帝赶入地狱,却始终不曾悔改,顽抗到今天,上帝也没有办法消灭他(当然,依照《启示录》的预言,到了世界末日,撒旦及其徒众都将被歼灭,但这一天始终未来临)。希腊神话里的天帝修斯,本身就是个反叛者。他率奥林匹斯山众神反叛了巨人族铁丹们统治,才夺得了天帝的宝座。不谈这些成功的例子,就是失败的反叛者,也往往能坚持到底。最著名的如普罗米修士盗火给人类,被罚以脏腑喂鹰,终于为一位人类的英雄所救。再如西席伏斯,虽然永远在推石上山,但很难说他成功或失败。“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分别,完全在主观的一念之间。除了反叛的天神外,其他反叛的人类英雄,更车载斗量。西方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一再为命运所愚弄,总是不甘雌伏地和命运挑战。“人”和“命运”的关系,始终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主要灵感源泉。反叛英雄所以在西方神话里占有重要的位置,也许就是这个缘故。
中国神话没有成功的反叛者,是否因为中国人是“宿命论者”呢?我想不是。有个很好的例子。“愚公移公”,最后愚公是胜利了。但他的胜利,并不是他真的一铲一铲地铲平了太行山,而是因为最后上帝妥协了,派力士将两座山移走。如果让这神话发展到合理的结束,则愚公及其子孙真正铲平了太行山,也一样可能。但由于上帝的妥协,表面上愚公是胜利了,其实却剥夺了证明他“比上帝更强”的机会,因此愚公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反叛者。这是一个上帝和反叛者妥协的好例子。前面提到的孙悟空和哪吒,其实也不曾完全失败。天上的统治阶级接纳了他们,使他们也享受到了部分成功的滋味,这就是妥协的明证。当然孙悟空也必须妥协,取消“齐天大圣”的尊号,哪吒也必须向他的老子低头。除了太弱的反叛者被公然消灭之外,比较强一些的反叛者,都通过妥协的方式在众神里取得适当的位置。
这已足够证明中国人不是“宿命论者”了。中国人不认为命运完全不可改变,也并不大胆地肯定命运完全由个人控制,却现实的承认,命运是“天”、“人”妥协的结果。“人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中国人尤其是如此。中国人的神是他自己的影子。不论天堂或地狱,其实都是人间的翻版。也许中国人太聪明了,聪明到对鬼神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绝不相信鬼神比人类高明多少。不论天上还是人间,总还是以“妥协”、“折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唐吉河德式的英雄实在太多了,要紧的是,“保卫正统”是可以的,“反对正统”却不可以!即使开始时不是“正统”,在取得统治的地位后,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正统”,乃至祖先都必须是神人所孕等等。中国神话故事里的反叛者,一转眼就置身神之列,恐怕也有“正统”的观念作崇呢。
“妥协”似乎不是好字眼,提到“妥协”,总有“迁就”、“马马虎虎”的味道。不过这里说的“妥协”的观念,并不一定有呵责的意思。中国人的哲学,一向是“唯人主义”的(不是“人道主义”)。中国几千年来,绝大多数人口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与天争利”、如何养活自己上头。“天”、“人”妥协,是几千年“靠天吃饭”积累下来的经验。农民如不懂如何利用自然,和自然共存,就不可能养活自己。至于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就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到今日还是如此。在调整人际关系上,自然更需要“妥协”、“迁就”的观念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一直存在“平衡”、“谐和”的概念,当然不是偶然的,是几千年生存于这独特地理环境的结果。在政治组织上,也反映出中国人在这方面特殊的能力。所以这儿所谈的“妥协”,就指为结合一个复杂的社会,使之运行不息,在人与人之间所必须存在的互谅。历史上中国一向不曾遇到相等的敌国,因此倾向使用“妥协”的方式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平衡,是可以明白的。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已不再是“中”国而必须和世界各强国竞争,维持自己的生存,“平衡”、“妥协”的哲学观不再适用,也是可以明白的。不过某些思想的方式,是否影响了中国人在艺术上及科学上创造的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决定了。
11.作者重读中国神话故事,有了一个小小的“发现”,这个“发现”是什么?
答:“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作者认为反叛英雄在西方神话里占有重要的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中国神话中没有成功反叛者这一现象,作者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谈神话,论中西神话的异同,有什么用意?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虽然中国神话中不缺少英雄,但他们的反叛从来没有成功过。
B.相比之下,西方神话中,反叛的英雄都成功了。
C.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中国神话中的上帝比较明智开通,因此神话中就出现不了成功的反叛者。
D.中西神话的差异,意味着中西方人民对待命运的看法不尽相同。
E.从对中国神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现实社会的一些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1A(论l*n  2D(绝—截  上—尚  撕—厮)
3A  4C  5B  A缺主语  C“大约不算”重复  D缺宾语)  6A
7.《孟子》一书开场提到他见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离战国开始已67年,又115年之后秦才灭六国。
8.①春秋时周朝的封建制度,还没有完全败坏。
②战事仍离不开礼的约束。
③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9.保守性
10.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原。
11.这个发现是,翻遍中国的神话故事,居然找不到一位成功的“反叛者”。
12.(1)①在西方神话中充斥着反叛的英雄,从天神到人类英雄。
②西方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一再为命运所愚弄,却总不甘雌伏地和命运挑战。“人”和“命运”的关系成为西方文学的一个主要灵感源泉。
2)如果说西方人总是不甘命运的捉弄和命运作斗争的话,那么中国人则不认为命运不可改变。
13.从中西神话的不同中看待中西社会形态、文化和人的差异,是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14B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孔孟语录三则》教学设计2
《孔孟语录三则》教案1
《孔孟论学习》学案2
《孔孟论学习》教案6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5页)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6页)
《孔孟论学》教案2
《孔孟论学》教学反思
《孔孟论学习》练习题
《孔孟论学习》全文翻译
《孔孟论学习》教案5
《孔孟论学习》教案4
《孔孟论学习》说课稿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3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18页)
《孔孟论学习》导学案
《孔孟论学习》教案2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5
《孔孟论学习》复习练习(两份)
《孔孟论学习》读后感
《孔孟论学习》原文和译文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4
《孔孟论学》学习要点
《孔孟论学》原文和译文
《孔孟论学》课堂练习
沪教版《孔孟论学》教案1
《孔孟论学》ppt课件1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3
《孔孟论学习》教案1
《孔孟》ppt课件6
《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教案及练习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
有关孔子孟子庄子的知识和素材
《孔孟》ppt课件5
《孔孟》教案及练习2
《孔孟》教案及练习1
《孔孟》教案6
《孔孟》教案5
《孔孟》教学设计4
《孔孟》教案3
《孔孟》教案2
黄仁宇《孔孟》mp3音频朗读
北师大版《孔孟论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案及练习
北师大版《孔孟论学习》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