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佳作展台】
1. 变(议论文)
高二(6)班 叶芳芳
蛹在黑暗中度过漫长的三个月后,终于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舞在彩虹桥边。
勾践卧薪尝胆天年,终于由一只病猫变为一头雄师,带领千军万马直捣夫差阵营。
中国人民历经长征八年,终于由东亚病夫变为世界强国之民,屹立于东边。
变,一个平凡无奇的字,又有多少人能了解他的内涵,又有多少人能关注它的过程?
变,这是物质世界发展的规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逝者如斯夫”,流水在不断变化;“月有阴晴圆缺”,月亮一直在残缺与完美间徘徊,“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更是在时刻变化。
变,一个需要付出汗水与泪水的过程。李煜由亡国之君变为词苑奇葩,那是他经历亡国之痛后,奋发努力的结果。李渊能由太守变为开国皇帝,那是他日夜训兵,坚持不懈的成果。
变,一个让我勇往直前的理由。
美是女生都追求的,为了变美,我可以在镜子面前端坐三个小时而不感觉到累,我可以忍受巨痛穿一双不全脚的鞋,更可以一天不沾一粒米,只为了保持良好身材。
成绩是学生的命根,为了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我可以在别人去吃饭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发呆看书,我可以在别人安睡后打着手电筒熬夜,我甚至可以放弃与电脑的亲密接触。
变,一个让我怯步的借口。
变大了,再也得不到妈妈那熟悉的吻了,再也不能抱着小熊哭泣了,再也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我感到伤心,我不想长大。
变叛逆了,再也不听同学们那喋喋不休的劝告了,再也不乖乖地听从老师听校服,再也不和往日的好友说悄悄话了,好像已经永远达不到朋友们的期望了,我不想变坏。
变,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字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真谛?我不了解,我也没能力去了解。只知道要想适应社会,必须学着改变。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似隐逸的生活却只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报承受的苦果。
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看似狂羁不训的话那却只是被放逐长安之外凄凉的慰藉。
时代在改变,人也应该学着改变。
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应该变得更强。
尔虞我诈的陷阱,我们应该变得更聪明。
变,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一个深不可测的问题,一段坎坷不屈的道路,让我们作好百分百的准备,让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吧!
2. 春节纪事(记叙文)
高三(6)班 潘文雅
“爆竹声声除旧岁”,在一片火树银花、欢声笑语中,我迎来了在外婆家的第一个春节。这第一次的春节让我真正领教了“变化”这个词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似乎终于明白什么叫做“不过不知道,一过吓一跳”。
第一吓
早早就听说表哥在本年底要结婚,所以从刚放寒假的那一天,我便开始掰着手指数算日期,直到春节的脚步渐渐临近,却还是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婚期的支言片语。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怎么到现在还不结婚?难道不打算在今年结婚了?又或者,在春节期间结婚?”当我想到这里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起外公拿着《黄道吉日》这本书仔细查看的情景,“唉,看来今天是喝不到表哥的喜酒了,像外公这么迷信的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宝贝孙子去犯春节不可结婚这个大忌,更何况今年是鸡年,正好碰上“两头春”,结构的机会就更渺茫了。就在我哀叹的下一秒,我却接到了外公打来的,关于表哥结婚的电话,我震惊万分,不禁脱口而出:“外公,今年是‘两头春’,不能结婚的”。外公去嗔怪道:“你一个识字的学生,大家都讲科学,科学懂不?总之,那一天你叫你爸你妈准时到就行了。这丫头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现在还讲什么‘两头春’啊?比我还落后。”听着外公的这些话,我不禁大跌眼镜,外公现在讲科学?
第二吓
今天,是我住在外婆家的第三天,天刚亮便听见外婆房里传出一阵阵“咚铛、咚铛”的声音。我踏上楼梯,便听到一段由钢琴演奏的乐曲,心里更加疑惑了,推开房门,却看见外婆上着一套火红的唐装,下着一条白色的百 裙,正伴着音乐,一扭一扭的,由于身体偏胖,动作又不谐调,总是撞到梳妆台。望着外婆这一身不中不洋的打扮,以及她奇怪的举动,我连忙问到。“外婆,你在干什么呢?”外婆见我来了,忙拉着我的手说:“我在跳华尔兹呢,华尔兹你听过吗?就是很有名的那一个,你表哥说,上海那一边的人都兴这个。”“外婆,你不是扭秧歌了吗?再说了,前些年表姐去跳交谊舞还被你说了一通,说那是洋玩意,不能跳,怎么现在……”“丫头,那时外婆不懂,现在外婆知道了,这才叫流行,这洋玩意有时也是个好东西。大家都说跳这个舞能调节什么情操,还能减肥,你会不会?要不你教我?”望着外婆询问的眼神,我再一次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外婆要学华尔兹?
这世道年年变,真不知道哪一天,我的外公外婆会不会让我教他们上网冲浪?
妈妈的手提包
“如果你不适应,你就会被淘汰。”这是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我妈妈的手提包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妈妈是国营企业的一名职工,她最大的爱好是织毛衣。妈妈不仅下班的时候织,就是去上班也将毛针、毛线塞在手提包里带走。一次,我疑惑地问:“妈妈,你为什么总是上班的时候要将毛针、毛线带走啊?”妈妈笑了笑,抚着我的头说:“傻孩子,还不是为了给你织毛衣!”我更不解了。“什么?上班时也能织毛衣,不怕领导批评吗?”“反正是‘大锅饭’,别人也像妈妈一样,不干活,照样能拿工资!”说着,拎着手提包上班去了。
然而,一天傍晚,妈妈却愁眉苦脸的回到了家。我和爸爸急忙去问原因,原来妈妈所在的国营企业也要实行“竞争上岗”,妈妈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低,会被厂里淘汰。爸爸宽慰她说:“别担心,厂里几百号人,只你一个没文化不成?”然而,妈妈依旧愁眉紧锁,忧心忡忡。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来,我悄悄打开妈妈鼓囊囊的手提包,欣赏妈妈织的式样新颖的毛衣时,不由得吃了一惊,毛针、毛线不见了,全是新潮的书籍:《商务英语通》、《电脑入门》、《劳动者指南》……足足五六本呢!我暗自为妈妈高兴,妈妈终于知道为自己“充电”了。从此,妈妈屋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有一次,我半夜醒来,还听到妈妈屋里传来“at the end of……”的朗读声。
一天晚上,妈妈满面春风的回到家,高兴的举起她的手提包,神秘地说:“你们猜猜,包里是什么?”弟弟说:“还不是给姐姐织的新毛衣!”妈妈有些羞愧,随即说:“才不是呢!”“那是从商店里买的漂亮服装?”爸爸在一旁接过话来。“也不对!”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红本本,“看,我得了‘优秀职工荣誉证书’。”“什么?”我和爸爸几乎同时惊呼道。在妈妈喜悦自豪的目光中,我们一家人争相传看着妈妈的荣誉证书。在我的记忆里,这是几年来,妈妈最高兴的一天。
时代在变化,妈妈也在变化,我为妈妈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到欣喜,我衷心的祝愿,妈妈的手提包里的东西不断变化,越变越现代……
【范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记叙文)
考生
以前,夜幕低垂,在铁轨旁,我时常看到一个落寞徘徊的身影,他有一张苍白的脸,一双异样的眼睛。他是为了躲避尘世而离群索居的才华横溢的诗人——海子。
在一个黄昏,我试图接近他。
“海子——”在他面前,我似乎感到自己声音的飘忽。他慢慢地回过头来,干涸的双眼没有任何神采。
“你为什么要过这种远离喧嚣的日子?你完全有能力过你应该过的正常的生活啊!”
他不语,目光飘向了铁轨延伸的远方。
“为什么你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听到这句话,双唇有一丝颤动,微微开启:“这个世界不符合我的梦想,我也不适合生活在这里,生活在这样丑恶的庸俗的世界。”
“不,不是这个世界丑恶,而是你抱有太多太大的希望,你的个性超脱冷漠。其实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视角,积极地适应这个世界,真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
“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去适应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束缚了我自由飞翔的梦想,让我的心眼变得世俗,我要用我的诗,用我的生命去改变它!”海子有些失控地吼道,蓬乱的长头发在飘飞。
“海子,你是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况且世界还是充满温情的。你这样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使耗尽生命也只能注定是沉沦,你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活法,就可以迎来翠绿的明天,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海子!”
“明天,太阳能照常升起吗?”
“海子!”
“这铁轨不知延伸到何处……”
“海子!”
“该得到的都没有得到,该失去的都早己失去了”
“海子!”
……
最后,海子还是带着他梦呓般的语言追寻着铁轨的方向,走出了我的视线。
很久没有再见到他了。
几个月后,我在报上看到了他卧轨自杀的消息。我震惊,我默然。
他终于让自己挣扎的状态凝固成一种永远的休止。
海子,不知你如今在另一个世界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梦想的乐园,但是你只需要对自我的一点点改变,就可以真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点评】
小作者选取了诗人海子的故事来谋篇布局,构思巧妙。作者假想了一段与海子的对话,借海子的遭遇来表现“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切合话题。并且借用海子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做标题,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地出现,既巧妙地贯穿了全文,又暗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富有启发性。(选自作文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