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课文练习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8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藻z o: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也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
褐h :像栗子米那样的颜色。
鹧zh 鸪g :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头顶棕色,脚黄色,吃昆虫、蚯蚓、植物的种子等。
莼ch n菜: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者形势极端危急。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二、相关背景:
“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的。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一公顷水面养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含量。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第四,向海洋要药。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竞相开发的热点。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世界海洋矿产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的开采,其产值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以上。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海洋开采石油,年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0%左右;海上天然气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0%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表现出高速、高效的明显特点。当前仅次于油气的海洋矿产资源是滨海沙矿。已开发利用的滨海沙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等数十种。海洋矿产资源中还有一潜在的宝库———大洋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达3万多亿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钴等主要有用金属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有可能成为21世纪这些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各国正在集中力量研制深海潜水器、水下居住舱以及海底采矿装置。预计从2010年开始,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商业性开采将逐渐规模性展开。对洋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提上了日程。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世界海洋能的蕴藏总量高达750亿千瓦,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能。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永恒性、无污染、分布广、数量大等优越性,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从目前水平看,海洋能之中潮汐能开发技术最成熟,已接近实用化并具有一定的商业竞争能力。不少国家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潮汐能电站,如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俄罗斯基斯洛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电站等。波能技术也取得很大进展,日、美、英、加等国进行过国际合作波能发电实验,挪威曾建造500千瓦和350千瓦的波能电站,我国也已在导航灯标上推广使用小型波力发电装置。海洋温差发电、海流能和盐差能的研究与开发尚待进一步加强。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国、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为解决淡水不足的主要办法,特别是科威特的淡水几乎全由海水淡化供应。海水淡化除过去主要采用的蒸馏法以外,利用渗透膜和分离膜淡化以及太阳能蒸馏法亦显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还是含有多种可开发利用的元素的液体矿床。其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所稀少的。现代技术已能对海水中溶解的卤素以及镁、钾等资源提炼制备。预计在21世纪中对海水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海水提铀、锂、氚的研究将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提供燃料。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传统的海洋运输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如今超级油轮的容量可达50万吨以上,当这种油轮以15海里/小时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时,相当于1万节满载的火车皮同时在轨道上奔驰。
其次是开发海上的生产、生活空间。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在海底铺设电缆、建设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水下航行、海底输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倾废场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上述海洋开发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大海结于我们人类而言,蕴含着无心的宝藏。本文作者选取了一个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视角,平实而深刻地向人们说明了大海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文章篇幅不长,但是事理说明很透彻。在阅读中注意把握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三、写作方法
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⑵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⑶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四、重难点导析
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文章在第一部分和最后一段都采用了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第一部分议论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铺垫。最后一段议论的作用是照应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类文品读】
    到海中去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想探索海洋的奥秘,(a)海中的宝藏,(b)海中的珍肴美味。因此,人们一直在不断(c)到海中去的办法。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曾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让人脚上系石头、头上戴面罩潜入水中,通过一根露出水面的短管呼吸。这种设想颇有趣,但并不理想。通过短管呼吸,在浅水中还可以,在深水中就困难了。
1538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曾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次有趣的表演:两名潜水员进入一口又大又重的钟,钟内点着蜡烛;人们把钟放进河里;10分钟后把钟拉出水面,潜水员不仅还活着,而且所有的衣物都是干的,蜡烛还燃烧着。这个奇迹轰动一时,使那些迷恋潜入海底的人倍受鼓舞。1590年,英国人制造了一个潜水钟,并下潜到水下20米深处,停留了半小时。这只钟高3米,有几个窗口,钟内有潜水员的座位,潜水员们呼吸的是预先装在钟内的两口桶中的空气。为了能使潜水员能在钟外活动,又制造了一些小钟,潜水工作时,潜水员可用管子呼吸小钟里的空气。后来,有人觉得钟过于笨重,为此做了一个大空气袋,,试图让潜水员在水下呼吸袋内空气。但空气袋浮力太大,潜水员会被它带着浮上水面。1819年,英国制造了一套潜水装置,但潜水员万万没想到,在水下稍有不慎,空气就会从头盔中冒出来跑掉,有的潜水员因此被淹死。经过重新设计,一根供气软管从船上直通潜水员的头盔,空气再不会从头盔逸出了,潜水员也能较自由地工作。1844年,法国一位科学家戴着这种头盔去海底探险,带回许多有趣的动植物,大开了人们的眼界。人能否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动呢?
1943年法国潜水家利用自己发明的水中呼吸器,穿着脚蹼,在地中海进行了潜游。
1962年,这位法国人又在马赛港附近10米深处建立了一座水下住宅“大陆架I”号,两名潜水员在里面生活了一星期,呼吸的气体和用电是由水面船供给的。]963年他又在11米深处建立了“大陆架Ⅱ”号水下住宅,曾有5人在里面生活了1个月。
有了水下住宅,人们就可以下海底度假了。人们能否生活在海底城市呢?完全可以。更为大胆的设想是,假如人肺能带上一根特殊的管子,那么人们就可以到水下住宅外面去游动,像鱼儿一样“呼吸”水。当然这还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到实际应用还差得远呢1
1.“寻找”“猎获”“探索”这三个词语应分别填在第1段中的    、    、    处。
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开始尝试潜水时,让潜水员在钟里,呼吸的是预先装在桶中的空气。
B.为了让潜水员能在钟外活动,还曾尝试着用小钟和大空气袋解决呼吸问题。
C、法国潜水家发明了水中呼吸器后,潜水员穿着脚蹼就可以在水中自由游泳了。
D.现在,有人在肺上通了一根特殊的管子,在水下住宅生活了一个月。
3.划横线句是针对以前发生的什么情况来说的?“较”字能否省去?为什么?


4.划浪线句在文中属   句,它有什么作用?

5、本文是按  说明顺序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

(参考答案:1.B、C、A处 2.D 3.针对“在水下稍有不慎……因此被淹死”说的。“较”不能去掉,因为“供气软管从船上直通潜水员的头盔”限制了潜水员活动的范围。 4.设问句起引出进一步说明的作用。 5.时间顺序,介绍人类不断探索到海中去的办法,表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使说明更具有条理性。)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妥善(  ) 海藻(  ) 石莼(  ) 公顷(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生死存亡:
⑵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危言耸听:
⑶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不言而喻:
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一倍以上。(  )
⑵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类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
4、请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世界上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5、文章中有许多过渡句,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过渡句:
作用:
6、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二、同步解读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主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口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7.“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最严重的”?

8.第二段中加点的“这样”指什么?

9.“一些乐观的人士”的观点是什么?

10.“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粮食指什么?

11.第四段第一句话“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第四段举海带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13.除了举例子,第四段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4.藻类可为人类提供哪些营养?

15.同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相比,藻类有哪些优点?

三、美文赏读
    低温世界的奇迹
①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194.5℃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荧光。在-l00℃~-200℃,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邦邦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了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能变成“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新技术。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有些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种低温粉碎方法还可用于家禽家畜,尤其是粉碎肉,可做到骨、肉,皮一次性干净利索的分离。
②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气体,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地扩大700至800倍,同时,气化后的气体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③低温世界能快速打捞沉船。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人,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内灌人液氮,低温液氮便会爆炸般地膨胀,高压气体泵架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人英吉利海峡9.1米深的水中,然后用20升液氮压人沉船舱内,仅花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农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龟(  )裂  ②气体泵(  )
17.概括第1自然段说明的内容。

18.为什么“钢铁也能变成‘豆腐’”?

19.“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一句中的“这些”指的是什么?

20.利用化学农药灭鼠和低温农药灭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第3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说明作用是什么?

22.本文依次说明了低温世界的哪些奇迹?

23.文章最后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自己的设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2004年广西柳州北海中考试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38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24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7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27页)2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40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问题学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27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复习资料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及答案(2013年哈尔滨市中考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阅读练习题(2013年中考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21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学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反思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5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61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flash课件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原文阅读
语文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及练习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及练习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设计4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说课稿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4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3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2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3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2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2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备课资料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