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8


  《论语》十则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一种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关于《论语》:
《汉书·艺文志》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互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此书专门记述孔丘的言行,是研究他的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它是用语录体写成的,全书比较散乱,没有系统的组织,先后次第亦无严格准则。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的记录者,并没有在文学上追求一定效果的意识,但有时通过简短的对话,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如《述而》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写出孔丘安贫乐道的一面,较有感情色彩。在孔门弟子中,子路的为人最为鲁莽直率,常与孔丘发生冲突,这种对话,性格就更鲜明了。有一次,子路问孔丘,如果卫君要他执政,他将先做些什么。孔丘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嘲笑他:“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孔子教训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不知,盖阙如也。”而后说了一通为政先正名的大道理。还有一次,孔丘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丘只好发誓诅咒:“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写出当时的语气,显得孔丘对这位学生有些无可奈何。《先进》章中,有较长的一节,写孔丘与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一起,令他们各言其志,从比较、对照中显出各人性格的不同。子路冒冒失失,抢先作答,说了一通大话;冉有、公西华以谦虚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志向;而后是曾皙: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二三子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一段,不但语气生动,而且有简单的情节,又有场景的描写,曾皙的回答也特别具有美感,在《论语》中,是比较特出的了。
《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
3.背景链接
《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见于《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先进》《颜渊》等篇,《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与其弟子讲学,从容答对的记录,所答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少阐释。因而言简意深,皆是充满睿智的经验和真知灼见。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前三则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多“自省”,讲恕道。第四则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第五、八则,可以看出“仁道”是孑L子追求、宣传的最高准则,六、七则主张人们勇于实践,能成人之美。九、十则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学习本课,重在领悟,重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验证其正确性。
二、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第1则剖析:此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话,说他每天要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这三个方面是: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诚心诚意,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应该说,能够经常地反省检查自己是人的一大美德,可惜的是有些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人应该反省的是多方面的,曾参的这三个方面是从他的个人经历和认识提出的,然而也的确是很重要的方面。
第2则剖析:此则是孔子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看见德行优秀的就要想着向他看齐是一种受激励求上进的心态,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反之,看到“不贤”就反省自己,才会免于犯错误,改正缺点。
第3则剖析;此则是回答子贡发问的,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孔子回答他,这就是恕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孑L子回答子贡的话;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孔子认为,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于别人。
第二部分(4~8):讲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财富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第4则剖析:此则指出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人担负着重大责任,他要走的艰苦的路还很长,在今天,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不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吗?
第5则剖析:孔子是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的,但是要“从其道得之”这个“道”就是“仁道”,就是“爱人”,也就是说,人们追求富贵,不能妨害人民的利益,如果妨害了,,你就不能据有。孔子也不反对人们厌恶“贫贱”,但是行了“仁道”却得到的是贫贱,君子也不能因此抛弃仁道。
第6则剖析:此则表述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这可能是孔子有感而发,是对那些言行不一或只言不行的人的反对,强调“先行”是没有错的,人应该把行为端正与勇于实践放在第一位。
第7则剖析:孔子主张“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就美好的德行,不促使别人形成不好的德行,这样,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而小人正和君子相反。由此可知,孔子不仅要求人要正己,还要帮别人成就美德,反对那些袒护、放纵行为不端者的人,说他们是成人之恶,是小人。
第8则剖析;孔子认为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官职,即使是低微的小官,也应当尽职尽责去做好;如果不能做官,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周代做官才有丰厚的俸禄,所以“富”就是做官,做官要“求”,要以自己的修养来“求”,“不可求”是指客观条件不允许,即使有仁德也不能够做官。
第三部分(9、10):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第9则剖析:此则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韶》乐之美使孔子感觉移位,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同时可以看出孑L子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能力,也要求人应该有多方面爱好和才能。
第10则剖析:此则通过孔子对点的赞许,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亲近,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三、写作方法
1.每则相对独立,不能连贯成篇。
《论语》记录的都是一些精要的话,语言精炼,立意深刻,不少成了格言警句,流传至今,有的闪现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启发作用。格式上体现了语录体的特点。
2.深刻的主题,简洁精炼的语言。
解及剖析:这十则都是孔子与其弟子讲学,从容答对的记录,所答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少阐释,因而言简意深,皆是充满睿智的经验和真知灼见,是儒家的修身之言,阐明了做人的道理。
四、参考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吗?”孔子说:“是宽容啊!自己不想随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难的道路还很长。”
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受穷而卑微,也不应离开它。”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行动,再说出来。”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而获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爱好的事业。”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不料想音乐的创作竟然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练习解答】
一、课文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人生道理:一是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二是讲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财富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三是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二、1.忠:诚心诚意。信:诚实。2.省:反省检查。3.恶:厌恶,讨厌4、图:料想。5、与:赞赏。
三、成语有: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造句略。
四、略
【类文品析】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给下列字注音:
箪(  ) 堪(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诲女知之乎(诲:  )
⑵是知也(是:  )
⑶人不堪其忧(堪:   )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⑵回也不改其乐。

⑶匹夫不可夺志也。

4、孔子要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对待学习,他说:     。
5、从《论语》中,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则,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参考答案:1、略 2、⑴教导⑵这样⑶忍受 3、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⑵颜回也不改变他的乐趣。⑶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可以夺去的。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略)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记录   ,它是    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     、     共称“四书”。
2、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两种态度是       。
4、孔子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的句子是     。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⑵已的不欲,勿施于人(施:  )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⑷君子成人之美(美:  )
⑸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斯:  )
6、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


二、同步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乏。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

9.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10.孔子对富与贵的态度是什么?

11.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赞成孔子的观点吗?

1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子的观点?


13、你的理想是什么?学了《论语》十则后,对你世界观的形成有什么帮助吗?


三、美文赏读
⑴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⑷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⑸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给下列字注音:
省(  ) 更(  ) 徙(  ) 传(  )
15、为下列句子中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见贤思齐焉(  )A、贤明  B、贤明的人  C、旧时敬词,用于平辈或晚辈
⑵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反省  B、节省  C、国家行政区域
⑶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A、拜访  B、犯过错  C、过错
⑷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  仰望  B、改错  仰望  C、改错  敬仰
⑸子在川上曰(  )A、河边  B、船上  C、四川境内
⑺德之不修(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无实义  C、它,代词
⑻是吾忧也(  )A、表判断  B、这  C、真实
⑼知者不惑(  )A、知识  B、知识分子  C、聪明
⑽吾日三省吾身(  )A、太阳  B、日子  C、每天
16、文中的第1则谈的是什么意思?在课文的六则当中有一段和它类似,请你默写出来。

17、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    。
18、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是   。
19、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A、看见贤明的地方便想着与之对齐,看见不贤明的地方就检查自己。
B、看见贤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C、看见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返回内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发现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要检查自己。
⑵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他。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⑶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C、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聪明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8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版22课《论语》十则pptx课件(39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x课件(38页)
2016年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课文说明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14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导学案
作文:我心目中的孔子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教案3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4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表格式教案2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17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教案2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导学案
《论语》全文阅读及翻译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表格式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说课稿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4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复习练习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表格式学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学案3
《论语》成语、俗语集释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52页)
《论语》十则读后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7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教案14
《论语》十则·改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pptx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3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x课件
《论语》十则教案12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论语》十则中考三轮复习试题(人教版)
《论语》十则复习(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4
中考文言文题汇编之《论语》(2002-2011年)
语文版九年级《论语》十则ppt课件(30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