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单元练习 >>
天津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同步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08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57分,第II卷43分,满分100分;答题时间45分钟。
天津实验中学 杨永林
第I卷(共57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语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暴霜露(pù) 洎(jì) 为国者(wéi) 率赂秦耶(shuài)
B.华山洞(huá) 梵语(fàn) 庐冢(zhǒng) 王回深父(fǔ)
C.李存勖(xù) 仇雠(qiú) 盛以锦囊(chéng) 泣下沾襟(jīn)
D.桴止响腾(fú) 磔磔(zhé) 穴罅(xià) 无射(yì)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得到,获得。
B.此言得之。得:心得,体会到。
C.诚不得已。得:能够,可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得:必须,应当。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解释有误的是:
[ ]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然:如此,这样。
B. 吴广以为然。然:对,正确。
C. 有穴窈然。然:助词,的。
D.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但,但是。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C.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火尚足以明也。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7.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此余之所得也。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 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系燕父子以组。
D.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10.下面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 负而前趋。
C. 一夫夜呼。
D. 仓皇东出。

11.下面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2.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尔其无忘乃翁之志!
D.此世所以不传也。

13.下面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大王来何操?
B.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C.距其院东五里。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4.下面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B.余四人拥火以入。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5.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
B.举以(之)予人,如弃草芥。
C.至丹以荆秦(刺秦王)为计,始速祸焉。
D.齐人勿附于秦,(赵)刺客不行,(燕)良将犹在。
二、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断,回答16~20题。(16~19小题每小题3分,20题6分,共18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在志与力,而又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对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6.选出下面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而人之所罕至焉


17.指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D.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18.下面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于人为可讥 ②在己为有悔
  
A.①对于别人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因为嘲笑别人而后悔
  B.①对于别人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C.①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因为嘲笑别人而后悔
  D.①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古人观察事物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的深入而且广泛。
  B.作者认为无限风光常在于险远之处,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强调“志”的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有“志”与“力”就可以究尽险远,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D.作者强调“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和他后来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     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是一致的。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II卷(共43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选项


20.翻译句子。(6分)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三、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1.六国破灭,非 , , 。
22. ,不能独完。
2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24.为国者无使 !
25.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26.余之力尚足以入, 。
27.余于仆碑,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28~34题。(27分)

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大理少卿①赵绰固争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②,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遂杀之。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入阁。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人,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萧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③,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④,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引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时上禁行恶钱⑤。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⑥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所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评论得失。与大理卿胄同时俱名平恕⑦。
注释:①大理:隋代官置,掌刑法之事。司官为卿、少卿,:掌固为其属官。②庶类:众多的物类,泛指生物。③裈:内裤。④厌蛊:毒害人的妖法。⑤恶钱:坏钱。⑥武侯:执掌昼夜巡察的武将。⑦平恕:谥号。布纲治绩曰平,宽爱仁厚曰恕。
2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 乘:依仗权力
B.上不能夺 夺:使……改变
C.臣奏狱未决 狱:官司、案件
D.旷因免死,徙广州 徙:调职
2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我则天而行 则:乃、是
②臣更不理旷 更:再
③囚不合死 合:应当
④当斩,上使人谓绰 当:应当
⑤竟何如 竟:终究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⑤
30.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啜羹者热则置之 陛下不以臣愚暗
置在法司 帝尝秉怒欲以六月杖杀人
A.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31.“撼大木不动者当退”一句若翻译成现代汉语,应选择的一组关联词语是(3分)( )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即使……也…… D.不……就……
3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分)
①初无阿曲: (2分)
②俗云利官: (2分)
③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4分)
3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够说明赵绰“减直”行为的一组是(3分)( )
①大理少卿赵绰固争 ②臣奏狱未决,不敢退
③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④土以绰有诚直之心
⑤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 ⑥至朝堂解衣
A.①③④ D.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⑤
3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来旷两次向皇帝诬告赵绰,但赵绰宽仁厚爱,不计前嫌,仍能秉公执法,终于感动皇帝,免来旷一死,贬官到外地做事。
B. 赵绰虽然尽忠职守,依法办事,有时很机智,有时不怕死,但难免有做错的时候,这对一个封建官吏来说,已很难能可贵。
C. 皇帝虽然坚持“六月杀人”,但因为赞赏赵绰为人诚直,所以接受了赵绰的意见,“赦免摩诃”,免了来旷等人的死罪。
D. 赵绰善于进谏,威武不屈,都是为了尽忠职守,坚持依法办事,所以受到皇帝的赏识,称他有“诚直之心”,对他十分信任。

 

天津实验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中语文第三册素质训练同步试卷(第五单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雠,读“chóu”。
2.B。得: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
3.C。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A。B“莫”,通“暮”;C“厌”,通“餍”;D“当”,通“倘”。
5.D。A、B、C为使动,D没有活用。
6.A。A为形容词用作动词;B、C、D为意动。
7.B。
8.C。A、B、D为判断句式。
9.D。A、B、C为介宾短语后置。
10.A。B、C、D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11.D。A、B、C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为使动。
12.D。A,互,古义为: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今义为: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一般不单用,常见于成语中或作合成词语素。B,学者,古义为:泛指一切求学的人;今义为:学术上有一定建树的人。C,乃,古义为:你,你的;今义为:于是,才。D,没有古今异义。
13.C。A、B、D为宾语前置。
14.B。A、C、D为定语后置。
15.D。应为“(燕)刺客不行,(赵)良将犹在”。

二、阅读题。
16.A和D。上面句子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和D,这两项都属于取消句子独立性。B中加点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C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他。
17.B。例句中加点的“观”字是指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中的观是观察的意思,C中的观是指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建筑物。D中的观是看的意思。
18.D。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要结合上下文,落实关键的实词和虚词。译文正确的一项是D。
19.C。此题考查对所给文字信息的筛选与整体意思的把握,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作者认为穷尽险远,首先要有志,但也不能忽视力与物。
20.译文: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三、默写题

2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26.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2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
28.A 乘:趁着,凭借。
29.D ①则:效法。④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30.C
31.B
32.①从来没有偏袒别人的不正直行为。
②一般的人认为这于做官有利。
③(你)想要使天子的威严受到折辱吗?
33.D
34.D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基础训练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文言文检测试卷
2010年09月驿马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小练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单元练习(第一二五单元字音字形)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六单元课文高考题型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检测练习
2009级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一二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B)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A)
龙州中学2006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盘龙中学高二00六级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测验卷
盘龙中学高二00六级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测验卷
盘龙中学高2006级语文高二上学期第1,2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