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测试
一 基础知识
1.袁枚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字________,号简斋,又号________。
2.加粗字注音正确的是
[ ]
A.屡(l()战屡败 起伏迭宕(d4ng)
皆暴(p))日中 回环纡(y&)曲
B.踞(j])危崖 古松张覆(f))
磴(d8ng)级 骄阳不炙(zh@)
C.明窗净几(j9) 品茗(m0ng)山中
万籁(l4i)俱寂 云树蓊(w7ng)郁
D.一诺(nu^)千金 以逸(y@)待劳
摇曳(zhu4i)多姿 偃(y3n)旗息鼓
3.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意难诀舍 赏心悦目 倾盖之交 匡扶正义
B.蹬级纡曲 骄阳不灸 纵横开合 箕踞
C.天籁 居安思危 贪图安逸 揠仰
D.揠苗助长 簌簌飘落 山水娱情 对枰
4.无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而游者皆暴日中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甚矣,汝之不惠
D.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5.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凡人之情(心情) 势不能久留(势必)
B.踞危崖(蹲坐) 纵横丈余(长宽)
C.天籁(自然界的音响) 蓊郁(树木茂盛)
D.来索余序(作序) 一至于斯(这种程度)
6.下列“许”字与例句中“许”字含义相同的是
[ ]
例句:高不过里许
A.时人莫之许也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弗听,许晋使
E.高可二黍许
7.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 ]
A.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B.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C.寺何能飞!
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8.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何不记之?
A.作亭者谁?
B.何苦而不平?
C.明月几时有?
D.寺何能飞!
9.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是
[ ]
A.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B.不得/从容/以观。
C.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D.惟他日/余之魂梦。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 ]
A.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
B.明代湖北公安县的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兄弟三人,因文学主张相似,籍贯相同,后世称为“公安三袁”。
C.袁枚主张诗文贵在创新,应独抒性灵。
D.袁枚与明代“公安三派”的文学主张完全一致。
11.下列文句不能体现作者情趣的是
[ ]
A.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B.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C.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走者。</PGN0216.TXT/PGN>
D.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12.下列“其”字与例句“其”字相同的是
[ ]
例句: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A.其目悦,其体不适。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D.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E.其皆出于此乎?
13.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D.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
14.下列文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凡人之情:平常人的心情。
B.鼎足立:象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
C.虽欢易别:虽然高兴但容易别离。
D.合同而化:融合在一起
二 阅读理解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痒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PGN0217.TXT/PGN>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___。
2.第一段写登山所见古松奇树,奇树奇在何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景中观瀑之趣,实际是描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下文中有与此句类似的句子呢?请你找一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译下列句子
①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征不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词语不能表现作者当时心情的是
[ ]
A.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
B.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C.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D.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E.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
F.纵横丈余,八窗明净。
参考答案
(一)
1.清;子才;随园主人
2.C 3.D 4.D 5.A
6.B、E(表约数)
7.D 8.D(反问句) 9.C
10.D(袁枚有所发展)
11.D(作者自谦,非情趣)
12.E(A、B代词;CD表示反问语气;E表推测,大概)
13.D(举例) 14.A(大凡人之常情)
(二)
1.《小仓山房诗文集》
2.此独根分而枝合
3.实则写亭之趣
4.感建亭者的奇妙构思,表达了对飞泉亭的无比热爱
5.依依不舍之情;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6.见《导学》之释词、释句
7.F(无明显抒情,是记实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