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单元练习 >>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19


  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绿色的草原,充分展示了大自然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同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强理解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口语交际】
——说家乡
一、学习重点
1.介绍家乡情况要具体而有层次。2.语言生动,完整准确,突出要点。3.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具有感染力。
二、口语交际指导
1.确定说的内容。如家乡的自然风景,或家乡的人文景观,或家乡的变化等。
2.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争取人人发言。
3.创设互动的氛围。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口语交际范例
例如:说说少林寺
1.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少林寺的材料。或有条件的可到少林寺实地观察。
2.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交流、讲述。综合少林寺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山势如何,少林寺里各景点的状况。站在抱犊寨上所看到的景色等。可结合历史典故,民间传说。
3.各组推选较好的同学在班内交流,然后把讲述的有关少林寺的情况归纳整理。
【口语交际练习】
1.如果同学把你刚买的书借去,归还时却弄得又破又脏,可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对此,你该怎么说?
2.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①你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
②如你是李大华,应该这样回答刘阿姨:
参考答案与提示:
1、你说:“多可惜呀!前天还好好的书,今天怎么变成这个模样了!”
2.①你把我的被单弄脏了。②对不起,刘阿姨,我不是故意的,我替你洗一洗,好吗?
【写作】
——描写景物
一.学习重点
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描写。
①随方位变换,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进而描写景物——移步换景法。
②选择几个景点,进行观察描写——定点观察法。
③选取特定对象,进行重点观察,进而描写。——重点观察法。
2.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安排好写景顺序。
3.学习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把景物拟人化。②用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③用色彩描写景物。④通过对比描写景物。
二.创新作文指导
本单元写作要求是描写景物。景物描写最基本的就是要抓住景物特征。各地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华山的雄峻,雁荡的幽雅,西湖的妩媚,钱塘的潮涌……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呢?必须进行观察。观察时力求做到: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全面、细致、透彻。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处景物,结果会迥然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也有明显差异。如一棵树,冬日叶落枝枯。夏季郁郁葱葱。烈日暴晒可能枝垂叶卷,风雨过后则叶色青翠欲滴。因此,我们要写出景物特有的魅力,就要综合考虑景物的地域、时令、气候、形神、色味、角度等,要精选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官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烘托等手法加以突出。
其次,景物描写要安排合理的顺序。写景顺序方法很多:或随时推移即时间变换顺序如按一天的早中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展现景物的变化和情态。或定点绘景,作者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或移步换形,以游踪变化和景物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状物写景。或分类状物,也就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来写,着重反映景物不同方面构成的特点。这样,采用合理J顷序,再配取最佳角度去采景,层次自然清晰。如《野景偶拾》文章移步换景,突出层次,妙于剪接,把一幅幅画面或以时空转换为依据,或以观察方位、角度、感受为依据,组成一轴层次清晰的画卷。
第三、景物描写要渗透作者的感情。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各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含无垠。巧者有情中景,景中情。”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在不同感情状态下,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景物一旦蒙上感情色彩,就会别具魅力。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诗书漫卷喜欲狂。”因此,我们写景要努力做到情景交融。这样,才能使景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片段写作练习
月亮可以引发人的种种情感如“花好月圆”,“月是故乡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请以“月亮”为话题,或描写月景或借景抒情,写一片断。要求: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写作思路:本话题确定了写作的范围,必须与月亮有关。或描写月光之柔美,或抒发团圆、离别之情。如果能做到寓情于景,则文章会更具特色。
【例文评点】
玉兰赞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喔,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玉兰花,人间的美丽之花!
昨日,枝头只有毛茸茸的花蕾,一夜春风花蕾个个绽开,硕大的花朵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春光降临人间了!
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霞光轻抹,五色缤纷,好似天上飘下的云彩。
休息时坐在树下,举目仰望,蔚蓝的天,洁白的花,自由的风,欢快的鸟,这一切神奇地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衬在玉兰后面的天空如平静清澈的湖南,洁白的花朵像一群纯洁的天鹅,风在她们前后欢呼,鸟儿为她们伴奏,她们在湖面翩翩起舞。
月白风清之夜,玉兰承受着月光的爱抚,亭亭玉立在深蓝的天际下,素雅、娴静,好似下凡的广寒仙子。
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花型,纯洁的白色,构成一朵朵圣洁美丽的玉兰花。她确实是天工神匠用洁白无瑕的荚玉琢成的稀世珍品,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波仙子一样飘逸,她比荷花更秀丽细腻,比菊花更朴实亲切。可是她在人间逗留的时间不长,仅仅几天就先后凋谢。转眼间,洁白的花瓣撒落一地,常引起人们的怜惜。然而,她的神韵依然浮现在人们脑海里,——她已把荚好的形象镌刻在人们的心间。
我爱玉兰,爱她的纯洁高雅,弃娇冶之色,去轻佻之态,无意与群芳争艳,不惹蜂蝶狂舞。她不选择温暖舒适的暮春中吐艳,却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一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自身的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生活的准则。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里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异。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是会被污泥沾染的,那我愿为仅开几天的纯洁的花;如果有些花易色能继续开放,我愿为保持自己的本色而悄然离去。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玉兰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瑕·。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春天,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依然会在人间留下“香如故”。
愿人间开满洁白的玉兰花,愿人们的心灵似玉兰般圣洁无瑕!
〖点评〗
本文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笔调热情歌颂了玉兰纯洁高雅,迎风傲雪,不具严寒即使转瞬凋零,依然保持自己一尘不染的高贵品格,进而揭示了人也应该具有玉兰一般的品格。保持自己的本色,让自己的心灵永远圣洁无瑕。语言清新自然,笔调优美流畅,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选出加点宇注音有误的一项(  )
A、酝酿(yun) 山岚(lan)  B.黄晕(yun) 榛树(zhen)
C、贮蓄(zhu) 静默(mo)  D.应和(he) 穹苍(qiong)
2.选出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澄清 潦亮 名副其实 海底隧道
B.烘托 空灵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C.酝酿 宛转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D.肌肤 水藻 繁花嫩叶 柳暗花明
3.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山麓:山脚。
B.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C、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D.舒活:舒服地活动。
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5、选出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春》一文从第三节开始,依次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勾画出了春天的动人景象。
B、《春》最后三段连用三个比喻,含义深刻地写出了春天“新生”“美丽”“健壮”的特征,借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C、《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竹林深处人家》的作者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不惜笔墨描写了竹林的茂盛和竹乡人家丰收时的喜悦。
6、结合句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欣欣然:
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杨柳风: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
⑷对竹农来说,“明前三天,雨后七日”,采春笋的日子刚过,春天已经是近尾声了。
明:   雨:
7、“吹面不寒杨柳风”和以下哪个成语所描述的情境最相近(  )
A、春风满面  B、春风化雨  C、春风和畅  D、春寒料峭
8、看到下面这则广告语,你想到了什么?
“凡向鳄鱼池投掷物品者必须自己捡回。”
(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字数50以内。)


第二部分:
     (一)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9.解释下列词语。
酝酿:    宛转:
应和:    烘托:
10.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   朝志南和尚写的         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        。
1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12.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13.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14.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15.“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

16.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
     冬雨
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浙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
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
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
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羞.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17.“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针对“  ”而言。
18.本文依次从   觉、   觉、   觉等方面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再分别写雨中的     、     和     ,充满了诗情画意。
19.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第4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各一。
20.“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21.对加线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一个季节前都有一个形容词,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B.这里的春夏秋冬并非实指自然界的季节。
C、表现了人们的热情和对火热生活的向往。
D、冬天缩短,春天提前是事实;夏天和秋天延长是想象,所以用“似乎”。
     (三)
     面对秋阳
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从大山的脚下流尚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儿玩世不恭。
②大山说:“你就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③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的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④“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⑤“她的日子过得比你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的倩影折照。”溪水在乱石中蹦跳着,对着大山咯咯地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⑥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大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已,最克已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格守山规。”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知道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知道你头上有‘太空行人’经过吗?”
⑦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您确实是太老了。”小溪的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在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⑧大山火了,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日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旧社会中阻挡她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⑨大山愤怒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
22、依次写出文中表现大山对小溪不满情绪的词语。

23、分别概括大山与小溪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
大山:外在特征:
内在性格:
小溪:外在特征:
内在性格:
24、说说你对“您确实是太老了。”这句话的理解。(不要超过30个字)

25、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大山与小溪一问一答的描写,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B、文中侧面写“湖姐姐”“庄淑贤雅”,意在说明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C、第⑧段与小溪的来历是为了说明小溪向往山外并不间味着背叛自己的祖先。
D、“再见吧——我的远祖——”是在告别守旧,体现了小溪冲破保守势力的勇气。
26、作者在文中说“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请就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50字左右)


第三部分:写作
在四季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季呢?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1.D 2.A 3.D 4.C 5.B 6.⑴欢欢喜喜的样子。⑵吹动杨柳的风。文中指春风。⑶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⑷明,指清明。雨,指谷雨。 7.C 8.警告那不遵守公德乱扔东西的人,语言幽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近即可) 9、⑴原意是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⑵形容声音圆润柔媚。⑶(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⑷原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是衬托。 10.南宋、《绝句》、引用 11.⑴引用、比喻⑵拟人⑶排比、比喻 12.①触觉;春风轻柔温暖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④触觉;嘹亮的短笛声 13、B 14.C 15.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16.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17、“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 18、听、视、触、雾、树木、人 19、略 20、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 21、D 22、“不以为然”、“怏怏不快”、“火了”、“愤怒” 23、大山①巍峨、威严、僵直②顽固、保守、自负、专制;小溪①活泼、机敏②向往自己、勇于突破、理解生命 24、要点:①字面意思:你年纪太大了。②言外之意:你太愚昧无知了,思想太落后了,太顽固保守了。25、B 26、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德化县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练习
德化县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二)
德化县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
2016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2015年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题
2014年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复习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自测题
2013年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重点字词复习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字词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重点字词汇总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能力训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二单元重点字词复习
2012年秋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蒸阳中学2012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过关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基础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重点字词复习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重点字词复习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重点字词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重点字词汇总一识记音形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语文版七年级上单元练习(全单元)合集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2010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鹿邑老君台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本知识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