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超《病梅馆记》教学记录
时间:2005年1月7日 班级:03国3
一 教师言行
(一)教师导入:清朝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有一首诗《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诵一下?还能否说出有关“梅”的其它诗句?
(二)教师提问学生朗读课文:好,时间到,下面就是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啦,我们的活动现在开始!在活动开始之前,我想请个同学起来朗读一下文章,谁来?读得不错!声音洪亮,情感充沛,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常用字没读准。我们一起来发现并改正,怎么样?
(三)师生共同正音:欹qī(倾斜)、诏zhào(告诉)、斫zhuó(用刀斧砍)、遏è(阻碍)、诟gòu(辱骂)、贮zhù(贮藏)、鬻yu (卖)
(四)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文言文“三读”之理论,共同探讨质疑。
(五)师生共同研习文言文词汇
以:介词,还有吗?好,我问一个“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此句中“穷”有何用法?
(齐声朗读,把课文化碎为整,整体感知)(以上10钟)
(六)教师指导,师生共同研讨文章内容
1 请问,造成“病梅”的凶手是谁?
2 那么,真正的“凶杀”是“文人画士”还是“ 鬻梅者”,或者是还另有他人?
3 刚才,我们同学的推理告诉我们真正的“凶杀”是“统治者”!其实,在这里,“文人画士”也是“帮凶”他们“心知其(重读)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于是“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结果出现了“而江浙之梅皆病”,作者发出了愤慨之声“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黑体字重读)刚才我重读的词语词性是——
4 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什么?您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动作。
5我们一起看看(板书):斫,删,夭,锄,遏
6 那么,作者面对这种“梅”遭厄运的情况,文中体现作者愤慨和以行动来表现自己想改变形状的词语有那些?
7 作者“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的目的是什么?
8 大家能否告诉我“梅”具体喻指什么?
9 什么人?平庸之人?个性突出之人?应该是个性突出之人,是人才!我还想问问,为什么作者不直表真情?
(七)教师介绍作者资料 作者龚自珍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
而本文则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人才的压抑、摧残,抒发了作者的愤慨痛恨,表达了以自己的个人奋斗来解除封建束缚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总结:陶渊明爱菊成癖,苏东颇、郑板桥画竹称绝,李白邀月相饮,林甫“梅妻鹤子”,名士高人与兰为邻亦非少见。他们咏月的清光寒影,是因为厌恶现实的黑暗污浊,他们爱梅、兰、竹、菊,是因为“四君子天香脱俗: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高风亮节,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附势······”
二 学生言行
(一)学生温习有关“梅”的诗句
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师生共同总结字词:
欹qī(倾斜)、诏zhào(告诉)、斫zhuó(用刀斧砍)、遏è(阻碍)、诟gòu(辱骂)、贮zhù(贮藏)、鬻yu (卖)
(三)学生质疑文言文词汇
1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中的以做何解? 以:介词,凭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这一句中的“以”又怎样解释呢?
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四) 学生研习课文
1 人为的。(有学生说)是“文人画士”;(有学生说)是“ 鬻梅者”,因为他们是“蠢蠢求钱之民”
2 是“ 鬻梅者”,因为他们“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3 我不赞成,我觉得是“统治者”!因为“ 鬻梅者”是劳动者,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所迫。更何况文中有句话可知“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这个“或”字在这里做“代词”应该指的是“有的人”。因为他们有这种嗜好,所以“ 鬻梅者”才迎合这种嗜好。
(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4 “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还有“呜呼!”一词,这是作者的哀叹之声。
5 是想改变形状,免得“梅”惨遭迫害。
6 不能,因为作者所出的时代不是开明时代。是清朝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