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中考作文指导 >>
借鉴:在中考作文中的运用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2-26


借鉴:在中考作文中的运用 
个旧二中 马 明 
中考作文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文章或作文的特殊的写作形式。它的功利性非常强,目的就是为了中考;“读者”有限,常常只有两位;时效性短,指它的“存在”时间或是“寿命”极短,常常短到只有两三分钟。当然,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也许就会直接影响到考生人生轨迹的走向。不言而喻,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旦把握住了,就会为自己中考的成功增加一个有分量的“砝码”,高奏凯歌而还;若是一个不小心,没抓住这个机会,那么考前、考时为它所做的种种努力或许就会“归零”,折桨断楫,抱憾而归。一份中考试卷总分为120分,作文就占了50分,谁若轻视了它,它就会加倍偿还你对它的轻视。难怪有人说:语文考试,作文比输赢。 
其实,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都离不开模仿、借鉴的成分,考场作文的写作也不例外。在考场上那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写出文质兼美、声情并茂、摇曳多姿、阅卷者赏心悦目的文章,谈何容易!而如果教会考生学会借鉴,问题就容易得多了。何谓“借鉴”?借鉴,就是指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将自己平时看到的一些优秀作品的立意、选材、结构形式、语言等方面的技巧,用心揣摩并“化用”过来的写作方式。借鉴的内容很多,小到一个或几个词语的运用,大到整篇文章的结构形式。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数事实证明,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非投机取巧,而是聪明之举,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 
既然中考作文是有别于一般文章或作文的写作形式,那它一定有自身的规律可循。就它的“生命短暂”这一点来说,如何让它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放出灿烂的光芒?如何使那“两个”或“一个半”阅卷者眼前为之一亮,挥笔给一个可观的分数?方法多多,这里仅谈其一,那就是教学生学会“借鉴”。 
下面以近年来州内外考生善于借鉴而获得满分或高分的佳作为例来谈一谈考场作文中的“借”与“鉴”。(除特注明外,选例全部出自红河州教科所编写的《红河州中考优秀作文评选》)。 
一、“意”的借鉴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它直接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低。考场作文的立意,可以借鉴已学课文的立意方法,可以借鉴名篇佳作的立意方法,可以借鉴同龄人优秀习作的立意方法,也可以借鉴自己日常习作中自认为或老师认为好的立意方法。例如2005年,王钪钪(个旧十八中)的满分作文《品夜》,写作者伫立窗前,透视夜色,欣赏明月,品味人生,写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并将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夜色明月、心境情怀的释放之中。立意盛丰,为阅卷者称道。而此立意作文,就是由其曾写过的作文《品雨》借鉴过来的。(其语文教师作过介绍)。 
再如2004年,省外有一位考生的满分作文《欣赏自己》一文的立意,就有很强的借鉴成分,不知道小作者是受著名作家毕淑敏《我很重要》一文的影响,还是受到同龄人《为自己鼓掌》、《我不简单》等文章的启发,采用“反弹琵琶”的立意方法,鲜明地提出了“欣赏自己”这一独特的观点,从而成为佳作。 
二、“材”的借鉴 
材料,好比文章的血肉,它必须起到足以托起文章的“意”的作用。而要在考场上那么短的时间内现编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快速地在素材库中搜索,搜寻来的材料不宜照搬照抄到考场作文中,而应该创造性地“化用”。2006年考生赵泽维(个旧六中)的《打开<唐宋诗词选>》,用的是“引子 + 片断 + 结语”(片断是“喜、怒、衰、乐)。2005年、2006年《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读写》、《语文报》等报刊均登过同龄人写的“喜、怒、哀、乐”材料相类似的作文,选材的借鉴是显而易见的。还是2006年,考生郭王正蕊(个旧二中)写的《三者遇“早“》(三者即庸者、懒者、勤者)则是从自己模拟考试中写过的《我身边有这样的人》一文的材料借鉴过来的。 
当然,“材料”的“借鉴”不等同于抄袭;真理往前再跨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三、“形”的借鉴 
结构形式好比文章的骨架,它必须把文章撑起来。在考场作文中,可以借鉴一些大家公认的好的写作形式,如日记体、书信体、镜头组合式、求解式、应用方式(产品说明书、民事诉状、广告、调查报告等),剧本式、网络聊天式、访谈式,题记式、片断式等。如2005年储睿(个旧**中)的《眼镜+欣赏=碧泛红蓝天》便是“题让+片断+后记”式;2006年李国令(个旧一中)的满分作文《打开我的世界杯》用的是“镜头组合式”式:“一模:与捷克一起流泪”;“二模:与葡萄牙一同证明自己”;“中考:期待与德国一同创造神话”。语文行家周新民的评语是:足球是圆的,中考是方的。作者巧妙地把足球比赛与中考应试进行串联,赛场、考场贯通;观感、情感共振。——不能不说,该考生在形式的借鉴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2005年杨璐丹(个旧一中)的《我拥有幸福》用的是剧本式。由“开场白+场景设计+出场人物+事件+旁白+落幕”组成,算得上是借用剧本形式而又有所创新的上乘之作。 
四、“言”的借鉴 
语言好比文章的衣裳。“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打扮”的重要性。现存提倡个性化写作,个性化写作就是要求考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那么,个性化的语言怎样练就呢?当然还是借鉴。可借鉴一些优秀作品中个性化的用词方式,比如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新词活词、趣味警句等等;可以借鉴各种修辞方法,还可引用诗词典故,这样就能使文章饱满厚重、韵味十足。比如有考生这样写时间的推移:“低头是春,仰首是秋”;有考生既写时间推移,又写推移中的景致:“春天扫花瓣,秋天扫落叶”;还有考生这样写激励自己或激励别人的话:“什么是沟,什么是坎,跨过了头上依然是蓝天”。(此句若作为题记使用,也是很精彩的)。 
2006年考生李国令在《打开我的世界杯》中是这样写的: 
我和捷克队都输了,看着捷克队离开球场,我哭了,还好,我不用离开,我还有下一次。……德国,是世界杯的宠儿,是世界杯的杀手,那辆无坚不摧的德国坦克正全力冲向决赛,冲向大力神杯。而我,是班级的骄傲,是父母的自豪。同学说我是德国队。…… 
2006年李庆莲(建水七中)在《打开自卑的心扉》中又是这样写的: 
人们欣赏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婷婷玉立”,欣赏桃花的“一脸灿烂”,梅花的“傲霜斗雪”,却没有人欣赏遍地的野花。…… 

创新和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学习借鉴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只有多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才能够丰富自己,才能够超越别人。这样,也才会写出满意的考场作文。 

2006-12-3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2022年河北省中考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2021年中考江苏13市作文题解与范文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作文题目
议论文基本常识
记叙文阶梯写作训练:蒙太奇结构法
2022年杭州市中考一模作文题汇编
2022年中考作文模拟训练:同一材料“花与人意”(三选一)模拟训练导航
2022年中考作文模拟训练:故事类材料作文“善意的谎言”模拟训练导航
2022年中考作文模拟训练:名言类材料作文“成功的经历”模拟训练导航
2022年中考作文模拟训练:材料式话题作文“真实的美”模拟训练导航
2022年中考作文模拟训练:后加式半命题“生活中的语文_____”模拟训练导航
2022年中考作文模拟训练:命题、半命题(二选一)模拟训练导航
2022年中考作文模拟训练:命题作文“那声音我从未忘记”模拟训练导航
中考作文分类训练:话题作文“抉择”
中考作文分类训练:半命题作文《你的________》
中考作文分类训练:命题作文“爱的力量”导写
2022年中考真情类作文突破ppt课件
天津历年中考作文分析及举例ppt课件
中考满分作文基本模式——作文结构创新例谈ppt课件
2021年山东省各地中考作文题目汇编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莫忘“点题”:亮出你的主题来ppt课件
写作指导:巧妙点题,凸显主旨ppt课件
近年中考作文考题解析:说自己的话ppt课件
中考作文:对比手法
2021年全国各地48个省地市中考作文题汇编
初中考场作文冲刺辅导
考场作文结构巧安排ppt课件(18页)
2021年中考复习之作文指导ppt课件
应用文复习指导ppt课件
2021年上海市中考二模专题汇编:作文
辽宁省语文中考作文专题:文化、传承
辽宁省语文中考作文专题:亲情、陪伴
辽宁省语文中考作文专题:坚持、挫折
辽宁省语文中考作文专题:读书、幸福
辽宁省语文中考作文专题:青春、梦想
初三作文指导:移花接木ppt课件
2020年北京初三​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作文题目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作文题目
安徽省历年中考作文题目总汇(2008-2020年)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之写景让记叙文更精彩ppt课件
作文指导:记叙文方法指导ppt课件
材料作文的谋篇布局
中考作文“扩写”,到底应该怎么写?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