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结合有关语言知识或现象,理解文中富有深意的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揣摩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语言。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语言”的内涵,仔细比较古今语言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到“语言美的世界”中去徜徉。
二.学法引导
让学生先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主要观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的重点是结合自己说话的实际,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语言方面的文章,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本文所讲的道理并不难,但要注意,首先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囿于一般的日常生活常识;其次要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或自己了解的语言学的理论和知识,为本文的观点找一些佐证,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寻找有关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主要观点。
2.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介绍一些有关语言性质,功能方面的观点和论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课堂讨论:结合练习三,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说话好坏影响表达效果的实例,古代和现代的均可,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有些例子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太后》《晏子使楚》《完璧归赵》等,很多都是学生学过的或已经了解了的,可以提醒他们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读课文,要整体把握文章的观点,结合有关语言知识或现象,理解文中有深意的语句。
(二)整体感知
1.导语设计
同学们所说过“钱宰吟诗”的故事吗?
钱宰吟诗
明朝钱宰编辑《孟子节衣》,非常劳苦。有次早朝,无意吟出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家饭熟时。”不料,这首诗被皇帝知晓,朱无璋召见钱宰,笑问他:“卿诗中是否对朕有看法?”钱宰听后冷汗淋淋,自觉大祸临头,皇帝见他如此,越觉其忠厚,于是让他把“嫌”改为“忧”。
请分析“忧”与“嫌”表达的优劣。
学生很感兴趣、教师点拨。
[点拨]可怜钱宰一片忠心,由于他说话的时候运用的语言不能明确地表情达意,差点造成君臣的猜忌。如果换成“忧”宇,则更能表现钱宰一心为国,日夜操劳的情怀。可见语言在平时的交际过程中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作者简介
叶蜚声、徐通锵均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著名语言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语言学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为全国高校第一家。其中高名凯、袁家骅、徐通锵、叶蜚声等知名的教授构成了教研室先后的学术骨干,曾编写多部卓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专著、教材和译著。二人共同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一书是考语言研究生的必读教材。
3.整体把握
本文是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角度阐述语言的社会功能。
全文分三个方面来讲:第一,语言和说话;第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第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作者观点。
(1)重点梳理第一部分,把握语言与说话的关系。
(2)重点研究第三部分,理清第三部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把握作者观点。
[点拨]舍弃中间部分,突破一、三部分,使自读教学重点更为明确,便于学生弄清观点,进一步用文中观点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这一步骤是整个自读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指导学生利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和“观点+例子”的模式去把握作者观点,去阐释富有深意的语句。
2.教师设计题目,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深入思考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第一部分中“说话只能在这种有限和无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其中“有限”与“无限”,“自由”与“不自由”怎么理解。
[点拨]“有限”指的是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组合规则,“无限”指的是运用语言和组合则可构成无数不同的句子:“自由”指的是根据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表达,“不自由”是指在表达时不能杜撰词语、违反组合规则,必须服从社会的语言表达习惯。
(2)谈谈语言与说话的区别与联系。
[点拨]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3)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及作者的观点。
[点拨]①第三部分按总分总的顺序,论述了“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②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阐述了如下观点:
a.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b.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c.脸部表情、手势、躯体姿态等伴随动作是一种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4)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明确]语言是人类专有的交际工具,但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除语言外还有其他一些,如文字、烽火、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以及手势、脸部表情、躯体姿态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但这都不能跟语言相比,它们过于简单,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或虽然表达较多的内容,其实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辅助性手段,不过是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只有语言才能听从于人们自由组合,组成表达思想的话语,灵活自如地用于各种社会交际,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四)总结扩展
[总结]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社会也无法向前发展。同时,语言没有阶级性,任何人都可使用它,都有权使用它,它共同服务于整个社会。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
[扩展]
刘大请客
刘大在五十大寿时请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到他家里做客,结果等了半天,只来了两个,王五、赵六还未到。刘大正等得不耐烦,王五来了,刘大叹口气说:“唉,该来的还不来。”王五一听,掉头就走了,刘大见王五走了,心里一急对着张三两手一摊说:“唉呀,不该走的又走了。”张三一听,心想:“看来,我是应该走的。”就不辞而别。刘大见张三也走,不知所措,说:“你看,我又不是说他。”李四一听,“那一定是指我了?”于是也气呼呼走了。见些情景,刘大大夫所望,长叹一声,“哎呀!怎么都走了!?”
分析:刘大请客,人为何都走了?
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做了皇帝,他从前相交的一班苦朋友照旧过着很穷的日子,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个苦朋友跑到南京求见,准见之后便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一听,隐约觉得他的话中包含了一些从前的往事,见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所以立刻封他做了御林军的总管。这个消息让另外一个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起玩的人,他去了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吧?”于是他就去了。和朱玩璋一见面,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叶子梗在喉咙口,害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朱元璋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同是一件事,说话的效果就不一样,试分析。
分析:1.刘大没有把握双方的角色关系,加之他的表情、动作使得交际双方产生了一系列的误会:作为主人的刘大,第一次对刚来的王五说:“该来的还不来”,就意味着王五是不该来的;而王五走后,对张三一摊手,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就意味着张三该走,最后面对剩下的惟一客人李四说“我又不是指他们”,当然就意味着指的是李四。所以说话时要注意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和各种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把话说对、说好。
2.朱元璋过去的两个穷朋友来朝拜他,所讲的话意思大体相同,但表达效果和所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一个注意了他和朱元璋的关系由过去的朋友关系转变为眼前的君臣关系,顾及了对方的尊严,赢得了朱元璋的欢心,做了大官。另一个则相反,触犯了圣威,被推出斩首。真可谓“话说三分,巧说为妙”。
(五)布置作业
课后上网查阅《语言学纲要》一书,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哪几个方面问题,它的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写一篇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