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高考作文指导 >>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热点话题训练设计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04


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热点话题训练设计

关注平民

一.话题综述

平民,《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泛指普通的人民(区别于贵族和特权阶级)。

在我们的周围,许许多多的普通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干部和军人,在平凡而琐碎的日子里,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渝地为祖国、为他人奉献着。他们的身上或许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走到历史的前台,在他人危险的时候,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在他人困难的时候,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和真情。这些支撑着我们共和国大厦的普通人啊,都是感动中国的最可爱、最可敬、最值得歌颂与褒奖的人。在国家建设、民族自强的漫长岁月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抒写着感动中国的新篇章,他们的精神、品质、意志、情操和人格魅力,将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奋勇向前的巨大动力源泉而永存。

二.情境导入

聚焦春运——没有硝烟的战场

新华网报道:2005年春运结束 中国19亿多人次东西南北大流动

在春运期间,全国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8.0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7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全国道路水路运输进展平稳,旅客出行安全有序。

三.阅读材料

材料一:一部令人心酸的平民史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平民

1.《诗经》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2.屈原之《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三国曹操之《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4.南北朝之《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晚清、民国、鲁迅笔下的国民

《孔乙己》: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故乡》:《故乡》写于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闰土的命运代表了20世纪初中国广大贫苦农民的共同命运,闰上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社会现实的话,那么杨二嫂这一形象则是另一群破产者——城镇小市民的代表,她的命运和遭遇,从城镇小市民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败、萧条和没落,反映了社会破产的广泛性。

《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材料二:语文课本中的平民(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

单元案语:平民是社会的基石,平凡而普通。他们淳厚、坚韧、善良,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有时不免短浅,但有自己的操守和向往,也不乏动人的风采,只要你善于发现。

1.《陈奂生上城》(高晓声)课文案语:陈奂生善良、淳朴、勤劳、木讷、憨厚,同又羼杂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小说很像一面立体的魔镜,映照出我们身上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幽默而又冷峻的语言,蕴含着作者对人物的复杂感情。
    2.《老王》(杨绛)课文案语:老王是一个忠厚而不幸的底层劳动者。作者在文中传达出对他的一片真情。这种情感不是张扬地渗透全文,于冲淡中见深沉,于简洁中传精神。结尾处的“愧怍”,集中表现出作者对这位底层劳动者的敬重。

3.《项链》(莫泊桑)课文案语:身为小职员的太太而向往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荣,为一夜的风光换来十年的辛酸,最终却也坚守作为平民的自尊。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结尾出人意料。

4、《我的几个先生》(巴金)课文案语:写这篇文章时的巴金已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然而它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他一直怀念平凡而充满爱心的母亲、平穷而忠实的轿夫和一名富有牺牲精神的编辑,并认为自己也是“平凡到极点的人”。

5、《母亲这样的女人》(周佩红)课文案语: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对于身边中日操劳的最熟悉的母亲,却常常忽视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母亲”的角色意志和遮蔽了他的情感和乞求,这常常是做儿女的想不到的。

6、外国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奥莱尔)课文案语:这个战争中的小故事,尽管只是一个片断,一个瞬间,但它概括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诚实致富记》(埃·赞特涅夫)课文案语: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微缩却不乏生气。作者最要保养得是那种诚实的品质。荒诞的细节令人忍俊不禁,又不免辛酸。

7、诗二首

《当炉女》(臧克家)课文案语:鲜明的对比和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写出了一位失去丈夫的劳动妇女,勇敢而坚强的承当起不幸的命运。

《一脉野烟飘起在田野上》(丁庆友)课文案语:一粒“烧豆子”,竟有如此妙用,令人惊讶。全诗轻松活泼,洋溢着童贞之气,体现了赤子之心,是自然之秋和平民暮年的独特赞礼。

四.问题设计

有了以上的感性认识和文学的记忆,相信我们对平民的生存、处境、困难、希望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下面我们沿从感性的体验转向理性的思考。

●问题1:平民的性格概括

消极的方面:自私、世故、猥琐、短视、怯懦、小富即安、得过且过。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不幸的。阿Q这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境遇,使鲁迅深感悲哀。

然而身为奴隶的阿Q却不思反抗。他有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 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这种麻木的精神状态,又使鲁迅深感悲愤。阿Q的性格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简言之,就是用精神 上虚幻的胜利掩饰现实生活中的失败。阿Q炫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又幻想未来:“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唯独不正视不名一文、连老婆 都娶不起的现实。阿Q明明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却用“总 算被儿子打了”来自宽自解,于是心满意足。他被人抢走了偶尔赌赢的钱,还挨了一顿乱打,于是自己抽自己两个耳光,似乎打人的是自己,挨打的是别人。这 种自我分裂,自摧自戕的办法,又使他转败为胜,心满意足。在阿Q手中,自轻 自贱也是精神胜利的武器。欺侮他的人在打他之前,让他先说是“人打畜牲”,以防止他说“儿子打老子”。阿Q只好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 不放么?”他自认为是天下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

最使鲁迅感到痛心的,是阿Q不但忌讳缺点,而且以丑骄人。阿Q头上有癞 疮疤,便忌讳别人悦“癞”,推而广之,连“光”“亮”“灯”“烛”都讳。别人仍拿他的生理缺陷取笑,阿Q便说:“你还不配……”这时候,阿Q仿佛觉得 他头上有的是一种光荣的标志,并非令人恶心的癞头疮了。不疗治这种精 神状态,中华民族就不可能挣脱奴隶的枷锁。

积极的方面:善良、无私、踏实、稳健、乐观、淡泊、自尊、自爱、自食其力

鲁迅《一件小事》中的人力车夫:

……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问题2:制造平民的社会根源

天灾人祸:《现阶段农村贫困现象调研——以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石河村为例》

导致贫困的原因:一般而言,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年,即被划归为贫困户。我们扶贫工作组对该村20户需要重点帮扶的贫困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初步发现一些导致农户贫困的原因,具体如下:

①因病致贫:扶贫工作组在调查中深深感受到,疾病、伤病,是农民的大敌。一个农户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对农户家庭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在现阶段,农民就医难,农村健康、医疗保障体系极其脆弱。

②丧夫致贫:农村生产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男性成为担当体力劳作的主体。一些农户因病、因伤而不幸失去家庭壮劳动力之后,随即堕入贫困,甚至堕入极其贫困。我们了解到这种“丧夫致贫”现象相当多见,而且帮扶办法仅仅就是发送慰问金的形式,帮扶效果很差。二组农民吴化风就是丧夫致贫的例子。

③因农致贫:因农致贫是指因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无二三产业经营,没有外出打工或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家庭子女读书负担重等等原因而造成的贫困现象。在调查中,农民蔡如意“因农致贫”的故事让我们工作组的同志深深感动。

④因愚致贫: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少数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的现象。这类情况通常是有地种,有劳力,基本上可以顾着口粮,但是不外出打工,不用心扩大生产,也不懂得积累,家里依然是一贫如洗。

⑤因学致贫:在农村,子女就学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农村子女考上大学,本来是件喜事,但是,高昂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试想想,人均纯收入仅仅2000元左右的农民家庭,如何能承担得起每年4000-5000元的学费和每年4000元左右的起码生活费用呢!

⑥ 因老致贫:工作组发现,农民因年老多病,导致劳动能力下降,收入状态、生活境况极差,这样的例子虽然不多,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

制度原因:《“制度性致贫”城市贫困最大“症结”》

日前,在一个以城市贫困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数十名经济学家提交的在不同区域作的调查报告,都给出一个相同而清晰的描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地加重。而且,一个危险信号是:城市贫困将部分发生'代际转移'。

《中国青年报》报道,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而当前在城市同样有大量居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可见,由于在各种领域中存在太多不合理的制度,人为地造成权利和机会不平等,由此形成极大的贫富差距,不断制造和加剧城市贫困。'制度性致贫'的力量是极其可怕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通过制造人与人之间权利的缺陷与不平等,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掠夺性的盘剥关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曾说:“穷人贫穷并不仅是因为他们观念落后,而是一些政策性歧视造成的。”

五.思维引发

如何成为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平民?

1.以鲁迅的话为根据展开讨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以下列引语为根据展开讨论

有专家在1997年谈到中国政治现代化时说:“千差距,万差距,缺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的最大差距。”

平民的希望在哪里?

1.自强不息——令中国人感动的洪占辉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从高中起,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

12岁以前,洪战辉过着艰苦而平静的生活。但12岁那年,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那年,他父亲由于精神病发作摔死了年仅1岁的妹妹,之后离家出走。几个月后,当他父亲回家时,带回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个“小不点”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他的母亲又弃家出走。从此,照顾家人的重担落在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的肩膀上。除了要照顾患病的父亲以外,洪战辉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为此,他每天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虽然十分艰难,但他从未想过辍学。1997年,洪战辉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由于学校离家太远,洪战辉决定 带着三岁的妹妹上高中。这是他最艰难的时期。每天打工挣钱成了他繁重学业之后最大的任务。这期间,洪战辉虽然曾因为父亲再次犯病一度辍学,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

洪战辉的故事令周围的许多人都为之感动。

呼唤社会公平,我们正在行动

1.十一五规划;: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解决“四大矛盾”

矛盾一:分配公平失衡,贫富差距加大

矛盾二:教育不公,发展不均

矛盾三:看病难、看病贵仍待解决

矛盾四:劳动力供大于求,社会保障缺口多多

2.2006年上海市十大实事:

近日经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已经排定。这十件实事中惠及平民有七件:

①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为全市30万就业有困难人员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补贴账户;完成5万名郊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任务。

②完成300所郊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15个标准化医疗急救分站。

③完成300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在60万亩基本农田推广使用有机肥。

④完成838条同名道路整治工作;完善高速公路和外环线内所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的规范设置。

⑤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完成2万名独居老人紧急呼叫装置安装;新增5万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新建20家示范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⑥完成40个小区、共400万平方米平改坡综合改造。

⑦为3500名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为3万名听力障碍者生活和工作提供信息沟通服务。

我们的关爱

1.人格上的尊重:

鲁迅《一件小事》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杨绛《老王》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物质上的慷慨:

希望工程——让孩子们都上学

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92年在我市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施成果和综合效益,截至2004年4月底,融资总额达960余万元,救助学生14300余人次,建设希望小学34所,筹建希望书库125个,已经成为我市最具社会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公益事业。

爱心助学行动中来,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蓝天下那簇圣火,大手拉小手,共筑希望的工程!

六.写作尝试

1.细心观察,记录作为平民的父母一天的劳作与辛苦。

2.四川打工女尤国英,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平桥村打工。10月24日,她突发脑溢血住院抢救,3天内花去医药费1万多元。面对尤的病情未见好转且无法再筹集医疗费的情况,家人决定放弃治疗,提前把尤送回四川老家,当返回出租房时,房东拒绝入门。走投无路之下,尤的家属决定将尤送往殡仪馆等死(据11月4日《成都商报》)。

就因为没钱看不起病,一个大活人竟被家人送进火葬场等死,这是人间的悲剧。

请以“这个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剧”为题作文。

3.梦想的展示和才艺的比拼大结局昨晚在央视经济频道上演,一向自信的上海女孩王思思终于得到了梦想的回馈,以38万余条全国观众短信的投票获得最后的胜利——夺取《梦想中国》金碟奖,25岁的上尉军官苏峰和19岁的维族小伙子艾力西尔分获银碟奖。王思思同时获得了“演艺界印象奖”,另外,可爱女孩李佼获得“媒体印象奖”。

请以“如何看待制造平民偶像运动”为题作文。

4.天津老人白芳礼应该是感动中国的人。他蹬车56年,支教18年,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请以“平凡与感动”为题作文

七.语言训练

请对这篇不完美的习作进行修改

另一种生活

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边坐着一位伤心欲绝的老人。见他用手摸着眼泪,坐在马路旁,不知所措。而身边只有一辆旧的三轮车,似乎是已被人踢烂,地上有几个摔烂的红薯。不难判断这是个卖红薯的老人。

几个好心的过路人上前问他是怎么回事,原来城关的人刚来过,不准许老人卖红薯,还砸了他的车,然后扬长而去,老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在一旁流泪……

这一目不禁让我想起了初中时学的一首诗:卖炭翁,伐薪烧柴终南山,两鬓苍苍五指黑……翩翩两骑来者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半尺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而现在不过是买薯老人,城管所的人,连红绡都没有就砸了别人的车。

还记得学者首诗时,心里不禁对老人同情万分,还对晚唐时候的腐败政治大肆批判,并且觉得生活在现在这样安定的社会中十分幸福。直到看到了这一亩,才是我明白,原来是中的现象并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是时时刻刻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在中国,有整整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还有几千万的打工民工,并且一大部分遭受着拖欠工资的处境。

民工因拖欠工资得不到回报而杀人的案件屡见不鲜,这都是给逼的啊!被生活所逼,被社会所逼!他们没有活路,才会走到了最后这一步!

卖红薯、打工,难道这是偷还是抢?难道这不是他们付出的劳动?难道就可以任人践踏,随便破坏吗?不!每一个又将新的人都会觉得这种观点的可笑!可是,我们的身边就是有这样的事啊!

人们是否该敲响警钟,关心一下这日渐冷漠的人情了?但愿世界是和平,幸福的,但愿这些黑暗能够永远消失!

八.素材精华

1.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有专家在1997年谈到中国政治现代化时说:“千差距,万差距,缺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的最大差距。”

3.洪占辉事迹网民感言:

新浪网:这样的事迹感动着中国人,我们有责任让社会变得温暖,为社会注入爱。

新华网:我们每一个人遇到的困难与小战辉相比可能不太一样,但需要的精神是一样的。

搜狐网:和他相比,还有什么事情可以称作困难,什么事情不能办到,谢谢你,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4.课文中的大量资料:见“阅读材料”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及解析
议论文写作方法技巧ppt课件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出彩有技巧
2022年浙江省各市高三下学期作文题目汇编
“个人修养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两篇
2022年湖北省各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
2022届武汉高三二月调考作文“朱光潜先生《谈美》”导写及范文
2022湖北三月调考作文:“逃离倦怠,呼唤健康”主题演讲稿(解析、标题、佳作)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作文题目汇编
山东省各地2022届高三模考作文汇编
作文指导:议论文论据的收集与整合ppt课件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的分析ppt课件
议论文写作之开篇破题pptx课件(43页)
北京市2022届高三各区一模微写作题目汇编
审题立意训练ppt课件
新高考之《红楼梦》微写作专练
高考材料作文的点题扣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60题练习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写作汇编
2022届高三各地最新模拟作文试题及范文
作文讲评“感谢拥有,感谢没有”ppt课件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作文
材料式议论文写作指导(一)选准角度,确立论点——-审题立意ppt课件(二)
材料式议论文写作指导(一):选准角度,确立论点——-审题立意ppt课件
演讲稿的写作ppt课件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微写作汇编
高考漫画作文坚持原则ppt课件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时评ppt课件
2021年北京市语文高三一模微写作汇编
2021届高三四月模拟考试热点作文题目
2021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作文题汇总
2021年北京市语文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高考二轮复习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议论文写作增分方法探讨ppt课件
2021年广东省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高考复习:独立春风看牡丹------ 作文题型
2021年浙江省高二语文期末作文题目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用思想点亮观点——观点三维生成法及运用ppt课件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二(上)期末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21年高考作文有关春晚押题预测
厚植家国情怀,写好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审题立意ppt课件
高考作文专题提升思维导图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