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2006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09 |
福建省安溪县2006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卷
第I卷(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又都在寻求一条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愉快教育在宏观上,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成功的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即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最后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 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必将推动着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 1.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 B.愉快教育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C.愉快教育就像吃饭时的食欲一样,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 D.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下面对划线句子中“时代特征”这一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中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的发展趋势。 B.愉快教育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融合的要求。 C.愉快教育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破碎阶段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D.愉快教育体现了“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辩证统一的新趋势。 3.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和谐的交往关系。 B.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C.能够保证劳动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说”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辩证统一的观点。 C.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 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步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位,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5、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 背叛 C、然孟舒自髡钳 髡:剃去头发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 仇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C.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亲贤臣,远小人,此汉所以兴隆也 D.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第Ⅱ卷(共126分) 三、(20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1)欧阳修字永叔,号 ,是 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2分) (2)后人在评价欧阳修这首词时认为,本词在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的揭示上极具特色,“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请问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逐层渲染这份感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仰观宇宙之大, ,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五花马,千金裘。 , 。(李白《将进酒》) (3)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②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③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互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 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④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他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⑤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piāohàn 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12.根据拼音,写出文章第五节所缺汉字。piāohàn (2分) 13.“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4分) 1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③节,分点表述。(一共不超过16字)(3分) 15.(1)文章第四节说“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为什么说是一个“妄想”?(3分) (2)文章在第五节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 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赏析。(4分) 五、(16分) 17.下面一段文字在用词、标点和语言结构上存在毛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营养素,其本质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②由于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本的需要——所以必须由食物供给。③维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常以毫克或微克计),④它们既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体内供能的物质,⑤然而在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维持等方面却发挥着重要作用。⑥因为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导致疾病。 18.某中学考虑到有些学生因学业负担过重而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准备开设一个心理咨询室,请你根据心理咨询的意义为该咨询室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子对偶,用语简练。(4分) 19.根据某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概括要点,不超过40个字。 2004年第10期《内参信息》发布了某市统计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某市失业人口中,86.8%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中25岁至29岁的失业人口最多,而40岁以上的失业人口较少;失业人口中男性所占比重为58.4%;失业人口中,3人户、4人户、5人及以上户所占比重分别为42.5%、20.4%和20.2%;失业人口中,95.6%的人有求职愿望,但只有3.3%的人正在接受培训,29.7%的人准备参加培训。 答: 20.请你参照下面的例句,以“台湾,回来吧”为主题,再拟写一条手机短信。要求内容恰当,意义深刻,不得超过70字。(4分) 短信一 也许世俗的线注定要牵扯那向往飞翔的纸鸢,也许冰冷的缰绳紧紧羁绊着渴望奔驰的心灵,但千万颗跳动的心在共同期盼你的归来。台湾,回来吧! 短信二 六、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第I卷(24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A项忽略了原文中的“绝非”、“单一”的限制;B、C两项以偏概全。) 2.B(文中没有这层意思) 3.A(原文中A项涉及内容是愉快教育的宏观要求) 4.C(A项愉快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原文中未说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B项中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项已然和将然混淆。) 二、(12分,每小题3分) 5、D(对抗)6、B(什么,怎么;A于是;C……的原因;D然而,但是)7、B(③句体现了他的忠义)8、D(孝文帝并没有事先就想用孟舒) 附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众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而骂他。这时赵的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作乱。”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太守十多年了,虏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的。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后来,景帝时候,田叔作了鲁相。 第Ⅱ卷(共126分) 三、(20分) 9、(1)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2)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 (3)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10、(1)醉翁 宋代(2分) (2)①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妻子对夫君思念的愁苦之情(2分) ②作者由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回到现实,使用“风吹竹”“灯又烬”借景抒情,一层层将愁苦之情渲染得深刻、凄绝。(4分) 11、(1)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20分) 12.剽悍(2分) 13.“根”指的是故乡。(1分)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3分。只答出一点只给1分) 14.(1)重侠轻儒 (2)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 (3)藐视权贵。(答对一点给1分) 15.(3分)(1)李白既没有取得像鲁仲连那样“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功名,也没有像鲁仲连那样拒绝功名富贵,追求世俗却不阿谀权贵。这当然是一个妄想。 (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可联系文章的主旨)(4分) 16.文章的结尾形象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五、(16分) 17.①“必须”改作“必需”;②破折号改作逗号;③“生理功能维持”改作“维持生理功能”;⑥“因为”改作“如果”。(4分。每处1分。) 18、例1:说尽无限烦恼事,带走不尽欢乐声。 例2:一同分担你的痛苦,一起追求你的梦想。 例3;打开心灵之窗,放飞希望理想。 例4:坦诚信任,快乐人生。 19.某市失业人口“四多一少”:青壮年多,男性多,3口之家多,想求职的多;愿培训的少。 20.【答案】漫漫长路改变不了夸父追日的决心;茫茫大海摧残不了精卫填海的意志;浅浅海峡只能平添浓浓的乡愁,却无法动摇我们统一的信念。台湾,回来吧! 六、(70分) 21、作文 【考点透视】“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 【思维发散】怎样才能打开思路,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呢?那就要“化概念为形象”。要在眼前呈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崎岖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样,感悟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应有的位置,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哪怕只写涛声,也会慨叹“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云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襟怀,则“从前的大事,现在变成小事,从前的小事,现在变成无事”。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纯,感悟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不失大自然的本色。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性灵的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误区警示】“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大自然”仅仅是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从概念出发,当然打不开思路,导致千篇一律去写“要保护自然环境”“要改造大自然”等等。当然,这些立意本身很好,但是从拓开思路的角度说,就不能不说局限性很大。
|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