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雅而不高”》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31


※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 

2.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3. 学习雅俗并用、简洁活泼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2.难点: 理解文意。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扭捏niǔnie作态  (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装出某种姿态。)    

剔tī牙     

捉襟jīn见肘 zhǒu  (多用来比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这里指修养欠缺。)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     

相形见绌chù(相比之下,显出一方的不足。)      

丑陋        滑稽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课文研讨:  
(一)研读课文,释题:“雅”为何意?“不高”为何意?题目为何意? 

——“雅”,高雅。“不高”,不高雅,不文明,亦为低俗。题意为:论“高雅而低俗”的现象。 

(二)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就未必不跟 “雅”搭界。 

(三)文意释疑: 

“实证’——实际的证明。 

“两张皮”——把本该统一的东西搞成对立的两方面。 

“一张皮”——把本该统一的东西再统一起来。 

课文反复提到的“雅”、“高”、“俗”是一种什么关系?(练习一) 

——“雅”与“高”应是相应的关系;“雅”与“俗”应是对立的关系;“高”与“俗”也是对立的关系。 

(四)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从两方面论证它的存在(中心论点)。 

1、硬件(物质条件)“高雅”,软件(精神文明)低俗。 

2、外表“高雅”,言行低俗。 

第三部分:论述如何解决“高雅而低俗”的问题。 

(练习找中心句) 

1、要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 

2、将“物”(物质环境)与“习”(人的行为)搞成一张皮。 

——本文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现象即中心论点)—分析问题( 

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的存在)——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从两方面着手) 

(五)中心思想:(学生概括) 

——本文对“高雅而低俗”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表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六)写作特点: 

1、事例充分,对比论证。 

找出文中的对比,体会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练习二) 

——见第二、三部分。作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语言雅俗并用,简洁活泼。(练习三) 

三、讨论:                

俗与雅 

翠园中学高一10班 蔡睿青 

人生在这个俗世里,就注定摆脱不了俗人的称号,对于雅的追求,也不过是俗人的一种玩意罢了。                                                  ——题记 

  

春节又到了,在这个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里,其实我并不开心,甚至有些恐惧,这种感觉是自从一天看过新闻后产生的…… 

每年春节,新闻里就总会报道春运的情况,我对这个特别关心,因为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家乡,每年都要钻上那些一列列的蒸笼蒸上四五个小时,所以每年回去时,我都像去了阎王家门转悠了一圈。有时我也觉得自己真俗,但也总算挺过来了,还是鼓起勇气看看今年的情况吧。新闻一开始便有报道了:全世界的人似乎都到车站去了,看着人们大包小包地提着东西,有的甚至把彩电,冰箱都搬上了车,看到他们狼狈不堪的样子,我不屑地说了句:“他们真俗。”但仔细想想,我每年坐车时还不是和他们一样,只是带的东西没他们夸张罢了,但在人挤人的车站里,我也是同样的狼狈。起初我并不明白人们的意愿的,这么辛苦狼狈为了什么?但当我回到家乡,看到那里多年不曾改变的景色,看到外婆脸上放心的一笑时,我全明白了。车站里的人很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家。在外工作或学习的人们,辛劳了一年后,满载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回到家里,他们的狼狈,为的可能就只是父亲欣慰的笑容,也可能是母亲在向邻居炫耀自己子女在外的“丰功伟绩”时满脸的笑意,只是这么简单…… 

俗人总会做些俗事,但有时也会附庸风雅。 

不知在什么时候起,深圳流行起一股“钢琴热”。像书,钢琴这些东西,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雅”,这也正迎合了一些人的心思。现在,只要买上几本名著或一部琴,在街上走着,也就能昂首挺胸了。也难怪他们了,因为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想的。 

常听外婆说旧社会的事,忆苦思甜,她说以前的小孩吃都吃不饱,还谈兴趣?没错,现在的确好了,兴趣可以更广泛了,可“兴趣”两字已经不是那样写了。子女的兴趣已经变成父母炫耀的工具了。人们常笑话广东人喜歡问别人吃饭没,或许哪天这句敷衍的话会变成“你小孩学过琴没,多少级……” 

我也学过琴,但很庆幸的是,直到现在我还能很明确地知道,我想弹琴。我仍可以很自豪地跟别人说,我一级也没有,但我喜欢弹琴。 

俗与雅,下里巴人与杨春白雪,其实世间只有一种人,也只应该有一种人,叫俗人。 

(指导教师刘人云) 

讨论题: 

1、  这篇文章中的俗与雅与课文中的俗与雅是否相同? 

2、  你是否赞同本文的说法:“其实世间只有一种人,也只应该有一种人,叫俗人。”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学习第15页短文《乘上阅读的快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论“雅而不高”》教案5
《论“雅而不高”》教案4
《论“雅而不高”》学案
《论“雅而不高”》同步练习
李景阳《论“雅而不高”》原文阅读
《论“雅而不高”》教案3
《论“雅而不高”》ppt课件4
《论“雅而不高”》ppt课件3
《论“雅而不高”》ppt课件2
粤教版《论“雅而不高”》教案2
《论“雅而不高”》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