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1
作者:潘柳霞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7-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融冷峻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二、能力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提炼要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揣摩关键的语句,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保护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和含蓄隽永语言特点。 
2、赏析文中的精彩比喻拟人。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记得在第一篇作文中不少同学写到自己名字的由来,这些名字大多寄托着父母对女子的爱意和希望。我的父母也是这样。请同学们猜猜老师名字(柳霞)有什么意义。 
明确:柳树适应性强。其实我小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父亲工作调动频繁,我们跟着父亲东奔西走,城里乡下的换过好几个地方,父母希望我能不受环境影响,走到哪里“活”到哪里,走到哪里成功到哪里,所以才改过来的。(“无心插柳柳成行”, “霞”字是当时女孩的标志,没什么特别意义) 
其实,许多作家写文章也是这样。他们通常要把自己精心写成的文章宝贝一样看待,并给它拟写一个新颖独特的标题。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一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离太阳最近的树”叫什么树?毕淑敏为什么不直接写成诸如“红柳颂”、“红柳赞”、“高原红柳”、“可爱的红柳”、“红柳之歌”之类呢?学生试析题目。 
……课题的含义远远大于其它题目含义,要想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我们必须走进作者心灵深处。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漫漫走进作者心灵。 
二、导读分析课文 
1、红柳是怎样的一种树,和我名字中的柳树一样吗?课文是怎么写的?读讲第二段。 
明确:生长环境不一样(屋脊的屋脊,高原的高原),所以它比垂柳更珍贵,生命力更强。 
长的样子不一样,也可以说是本质不一样:一为乔木,一为灌木 
还有什么不一样?除了枝叶,作者还写了红柳的什么?读讲课文第11、12、13段。(红柳根,描写重点) 
明确:内部力量也不一样,所以它比垂柳力量更大,而且有固住流沙的巨大贡献。 
总之,这红柳与垂柳都是很美的树种,但它们的气质却很不一样:一个阴柔,一个阳刚。 
2、作者对红柳持什么态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研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将激情隐含于细腻描写中的特点。 
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拟人  
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拟人 
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比喻 
 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比喻 
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比喻 
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 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 
 词语(不可思议  精灵) 
小结: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包含感情地讴歌了红柳这一高原上的“精灵”。文中无一“赞”字,但却字字在赞,句句在颂,作者把自己的激情融注在字里行间,融注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之中。 
3、如此珍贵、如此可爱,如此被作者颂扬的高原精灵是不是得到了人们的重点保护?人们怎么对待它的?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吗?要说清记叙的六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作者交待了红柳的结局、命运——掘净烧光 
你的心情如何呢? 
明确:我们每一个人都禁不住会感到痛心和惋惜的。因为人类这是在自毁家园。 
但是,有一个人比我们更痛心,她就是作者毕淑敏。怎么说呢?请看作者的安排:在整个故事中笔者写的最详细的是哪一部分?——是挖红柳的过程。——先掏沙再斩根;先易后难;先人工后炸药。——这又何必呢?又费时又费力的,干的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好事吗?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描写挖红柳的艰难过程? 
明确:这说明作者。她一方面照应上文,侧面描写了红柳的顽强,一方面营造出一种悲剧气氛。挖红柳的工程耗时越长,费力越大,结局越惨,越说明红柳的坚强,越说明人类的可悲、可怜,悲剧色彩就越浓。所以说这又是一曲悲歌。这曲悲歌是通过冷峻的叙述唱出来的。 
4、其实,让作者感到更悲伤的不仅仅是红柳的命运。请大家研读司务长和我的对话,想一想:司务长的经济帐算得好不好?他的话中连用四个“对不对”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司务长目光短浅,愚昧无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人们犯了错误,还浑然不觉;人们在自掘坟墓,还义正辞严。四个“对不对”写活了司务长理直气壮的情态,这是从反面从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了事件的可悲之处啊! 
6、齐读最后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作者这样连续发问,给你以什么启迪? 
提示:4月14日下午的沙尘暴天气还记得吗?还有近年来连续出现的暖冬现象,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人们终于遭到了报应。 
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我们要吃,所以有人乱捕滥杀野生动物;我们要住,所以,有人过渡占用耕地;我们要行,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骑上了摩托,开上了小车;我们要赚钱,所以有人把污染企业开到了家门口……我国森林在锐减,但一次性筷子还在大量使用,而日本人却从我国进口木材沉到海底;我国水资源极度缺泛,但污染和浪费现象却比比皆是…… 
人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界的生存发展是相依相存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应当有责任去保护它,保护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新打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老师提示:最起码,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保护花草树木做起;我们还可以从节约做起,比如,节约一张纸,一滴水;我们还可以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比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限量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废旧电池等。 
这正是作者所期望的。她这样连续发问,声如洪钟,就是为了撼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到此为止你体会到文章结尾的妙处了吗?——那就是不把话说完,而是提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让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在字里行间去抒情议论。  
三、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参加环保征文,如果你是征文办的评委,你会评它为特等奖吗?为什么? 
明确本文写作特点:让平字见奇,让凡字生色,把记叙和描写巧妙结合,把强烈的感情蕴含在平静的字里行间,立意深刻,语言含蓄隽永,非常耐人寻味。 
四、回应开关,分析题目特点。 
现在,我们反回来再来看看文章这个题目究竟包含哪几层含义。 
明确:海拔高、有气势、力量大、顽强、唯一、珍贵、无私的奉献。看来文章题目也很符合含蓄隽永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啊。 
五、有感情地朗读比赛,看谁最能读出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激情。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仿照课文题目,拟写一个复杂记叙文标题,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但不能出现这个动物或植物的名字。 
附:板书设计 

             顽强的生命力 
离  颂       精神 巨大的贡献  (描写) 
太         伟大的力量 
阳    红柳 
最         掘净烧光  
近  悲       命运        (记叙) 
的          理直气壮 
树  唤  人类    环保意识    (抒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离太阳最近的树》图片资料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反思
《离太阳最近的树》公开课pptx课件(27页)
《离太阳最近的树》学案2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反思(2篇)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6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mp3音频朗读
《离太阳最近的树》ppt课件4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
《离太阳最近的树》读后感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原文阅读
《离太阳最近的树》ppt课件3
《离太阳最近的树》ppt课件2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5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4
《离太阳最近的树》课堂实录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3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2
《离太阳最近的树》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