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综合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单元内容导读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07


九年级下册文言单元内容导读
(人教版  黄日成转载)
单元点睛
《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趣味的一篇,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主要采用排比和夸饰的手法,记叙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孟子>两章》节选了《孟子》中的两个片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
《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庄子〉故事两则》写的是庄子和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鄙弃的态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从这个矛盾可以约略看出《庄子》一书的突出特色:汪洋恣肆,无所拘束,想像奇特。
《曹刿论战》记载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反映了曹刿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文章语言简练,选材详略得当。
《邹忌讽齐王纳谏》描写邹忌婉词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修明政务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技巧。
《愚公愚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章成功地塑造了愚公这一人物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唐山市友谊中学张爱军 于红梅
考点分析与备考建议
【考点分析】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基本篇目的作者及朝代;                        2.常见重点文言实词的音、形、义;
3.重点语句的背诵与翻译;                        4.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6.开放性试题。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预计今后中考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将会有较大变化:
(1)主观题型增多,单纯选择题减少;(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增多;(3)所选文言文语段逐步走向课外,或课内外结合;(4)题目分量增大,会出现少量的开放型试题;(5)根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地在中考文言文测试中会相应降低难度,同时可能加大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试题的分量。
【备考建议】
一、基础要牢固,运用要灵活。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必须夯实基础,特别要注意对字词的理解、记忆。有了牢固的基础,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
二、把握断句停顿的节奏。
诵读文言文时有时要在句中停顿,就必须辨清语意和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及语言结构一致。如:”今齐地方千里“就应读成”今齐地/方千里“。
三、注意文言语句的翻译。
1.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信”、“达”、“雅”三原则。“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顺;“雅”就是译文要文笔生动优美。
2.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有两种方法,即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按照文言文的词语和语法结构,用现代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不便于直译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需要,辅之以意译。也就是说,在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注意问题:首先是译句不能脱离原文、原句的意思,必须忠实地表达愿意。其次,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第三,文言文多省略,翻译时要补充。最后,专有名词不翻译。
四、把握意脉,突出整体理解。
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大都是对句子含义、句子作用(在文中的地位)、句子语气、句子表达效果(含品析)和对文段中心意思、思想倾向、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的分析理解。所谓把握译脉,就是对全文的中心意思、结构线索要胸中有数,这是整体理解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对句、段的分析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要统观全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将词(关键词)、句、段,段与全文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倾向、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综合理解。不能架空分析,牵强附会。在分析过程中可运用联系、比较法。
唐山市友谊中学 李国金
真题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边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镜(察看)
C.能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2.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
A.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
C.臣妾畏臣                                        D.何陋
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答: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5.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第1题是对文中重点实词的考查,要在平常学习时将其掌握。第2题中涉及的“之”有多种用法,可以作代词,可以作助词“的”,可以表宾语前置,可以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可以作动词“去、往”等,例句中的“之”为代词,与B项相同。第3题是对文章理解的考查,涉及到文章的中心。第4题则是对邹忌进谏的语言技巧的考查,侧重于语势和论证关系角度。第5题属翻译句子,并不复杂。
答案:
1.A        2.B            3.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志。(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4.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重点落实“孰与”“谓”“于”等词,译句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唐山市友谊中学 黄杰
专题研究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法赏鉴
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
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
3.语言简练生动。
一篇300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都是异常简洁的。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4.别致精巧的层次结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很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赏、中赏、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记的。在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二、《愚公移山》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这篇寓言中有不少的细节描写,它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而且也为突出文章主旨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愚公提出“吾与汝毕力平险”后,家人“杂然相许”,一个“杂然”道出了大家热情之高。可见,愚公的主张得人心!愚公率领三个人,“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一词,交代了工具之简单而落后。愚公的坚定意志由此可见!邻人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一个动作细节“跳”,既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又道出了其热心参与的态度。可见愚公移山不仅家人赞同,群众也支持!“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一个神态细节“笑”,让读者看到了智叟可掬的自作聪明之态;“北山愚公长息曰”,一个“长息”,写出了愚公早已成竹在胸。二者对比,突出了愚公不畏艰险的精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九年级语文(下)每课一练(1-5)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古诗词简析ppt课件(6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古文归类
2016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语文测试卷
2016学年人教版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开学测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古诗词原文和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重点课文阅读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古诗古文默写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内文言文练习合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生字词专项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句背诵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及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基础训练(2份)
物探中心学校第二分校2012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百词竞赛
人教版九年级(下)理解性背诵默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现代文内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词语汇编
横店二中2012学年人教版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卷
义乌后宅中学2012年人教版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初学力检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
初三语文百字竞赛(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生字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古诗文积累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综合练习(课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字词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期末语言运用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古文重要句子翻译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寒假预习讲义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总复习
襄阳区黄龙中学九年级下语文综合测试题(10份)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周测题(第三周)
九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试卷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竞赛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古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字词练习
人教版初三文言文综合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