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1-2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继聚
【设计说明】
古诗教学应注重策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读成诵\'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
【过程揭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前准备,做好铺垫.
师:你们班的老师贵姓 (孙)哦,那和孙悟空是
一家子,今天学习的内容就和孙悟空有点关系.你看孙悟空能上天,能入地,这使我想起了《音乐》第8课的歌曲《天地之间的歌》,会唱吗 (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
师:我们赛赛书法如何 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那老
师今天就用双笔书法写下我的名字.(用双笔字写下名字)轮到我们班小书法家表演了,推荐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
引入正题,学习古诗.
1,师:我们今天要学习是23课《古诗两首》,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西湖 ,夏季,景色)
2,师:古诗的学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逐首学,二是交融在一起学.今天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重点学习第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读题,解题,了解作者
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师:这是谁写的 (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天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个\'醉\'该如何解释 (似醉非醉)是不是这样解释呢 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
四,初学古诗,自己理解.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
五,师生交流,理解诗意.
1,师:我已读了许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 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 稍后我们来说一说.(师吟诵)
2,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六,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 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么风雨兼程\',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未遮山,跳,乱,忽吹散,水如天等)
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
七,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1,师:你会读这首诗吗 (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 (学生标节奏)
2,学生根据节奏读诗.
3,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在诗中有几个字词表现出这个特点,如\'未\',所以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一下.(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指名学生读.
5,利用分组读,齐读,站立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
6,指名诵读这首诗.
八,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
1,师:古人写诗是用来吟唱的,\'诗言志,歌咏情\',比如苏轼写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王菲唱得非常好听.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
2,师生吟唱.
3,师:你如果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之美,你就能现场为他谱曲,唱出你心中的歌,谁来试一试.
4,学生自我谱曲吟唱,师生评价.
九,对\'对子\'练习.
1,师: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
2,迁移:以前还见过这样的诗句吗 谁来说两句!
十,课堂练笔.
1,师:这是一首神奇的小诗,通过学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悟,请写几句话,我们来交流一下.
2,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
十一,师生总结,扩展延伸.
1,师: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 (陶醉)
2,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性格豪放,文笔豪放.同学们以后会学习他许多诗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就占三位.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共写下了五首诗,今天学习的是其中一首,同学们课后再去查一查另外四首.
大家预习第二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苏轼写的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自我点评
在青小借班上课,知道班主任姓孙.西湖这场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与孙行者有点关系.引入《天地之间的歌》为后面的唱诗又作铺垫.
双笔书写引起学生兴趣,也替老师板书古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初步感知苏教版教材为什么会把古诗想会在一起.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醉\'字的理解是关键,这又巧设疑问.
这一环节为学生自主感悟阶段,放手让学生学习,教师巡回点拨.
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原则,不宜作过深理解.
猜雨下了多长时间,这一问题设计巧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西湖这场雨的主要特点.引用《风雨兼程》歌词,饶有趣味.
学生会咬文嚼字,感受语言美.
引导学生学习读诗的技巧很有必要.\'朗读是有技巧的\'.
潜移默化让学生感悟到读古诗要有节奏,还要有重音.
诗与歌进行结合,引起学生兴趣,把古诗学习推上一个高度.
只要对诗的意境美感悟深些,就能结合自身音乐素养为这首诗谱上曲子.经过吟唱对诗的感悟更深.
体会对偶句用词精确之美,为以后古诗学习作铺垫.
学会感悟,学会品诗,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很有益处.教师以诗品诗,饶有趣味.
\'醉\'字一解,感情升华,苏轼喜爱西湖美景的感情跃然纸上.
发散迁移,为今后对苏诗,词的学习作下铺垫和引导.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pt课件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pt课件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pt课件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pt课件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知识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导学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pt课件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pt课件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课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flash朗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flash课件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