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下 >>课文练习 >>
《双语言时代》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2-28



二、双语言时代 
  
演练·评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零散    洋泾浜    颉颃    赚取 
A、săn     jīng     xié     zhuàn 
B、sàn     jìng     xié     zhuàn 
C、săn     jìng     jí      zhèng 
D、sàn     jīng     jí      z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倾泄     华裔     独占鳌头 
B、津帖     慨叹     心腹大患 
C、萎缩     销售     无冕之王 
D、酝酿     妨碍     背道而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苏联瓦解之后,俄语退出了争霸舞台,法语孤军作战。 
B、西欧有些国家实行“扫除外语(英语)文盲”,日本还没有这样做,但是英语越来越被重视,几乎要跟日语并驾齐驱了。 
C、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法语是否可能从一种国际语言萎缩成为一种国家语言呢?这是法国的重大忧虑。 
B、在语言工作上,它们面对两项历史任务: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同语;另一方面要使用国际共同语。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B、“七一”空难是瑞士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和座舱警报系统在撞机前十几秒钟向俄罗斯飞行员发出了相互矛盾的指令。 
C、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D、科学分析表明,茶叶的含钾量特别高,夏天运动过后,多喝茶可及时补充钾。 
6、请对出下面的对联 
①四面云山收眼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风遍神州百花竞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李商隐《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8、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并回答问题。 
  
日本的双语言 
  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择优而从,青出于蓝。一位日本教授说: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一千年;在近代,日本学习西洋两千年;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近代使用英语和日语。二次战后,日本的双语言又有新发展。 
  日本在一次战前,贸易利用英语,科技利用德语。二次大战后,充分利用英语,引进新技术,发展国际贸易,把军事战败国变成经济战胜国。 
  日本投降(1945),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太上皇”。他命令日本实行“语文平民化”。经过逐步改革,减少汉字数目,简化汉字笔画…… 
  在美国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在日本逐步普及和提高。两种语言接触,必然发生“洋泾滨”现象。广东话的洋泾滨是有名的,可是跟日语的洋泾滨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日本的外来语原来很多,现在更多得无法形容了。日本学者说,日本学习中国文化时候,从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语,时间久远,习以为常,已经忘记了那是外来语了。今天从英语吸收大量外来语,是日本吸收外来语的第二高潮。 
  大半个世纪之前,日本放弃“意译”科技术语,改为“音译”科技术语,用片假名拼写。这使日本术语的读音接近国际化,但是片假名写成一长串,群众难学难记。有人主张改用汉字意译,引起意译和音译的争论。一位日本教授说,音译固然有缺点,意译的缺点更大。 
  日本人喜欢出国旅游。据说近来每年出国人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世界各地的旅游点都能看见川流不息的日本人。旅游使日本人增进见识,提高文明。国际旅游需要国际共同语,旅游是推广英语的一种动力。 
  日本的大企业要求职员英语过关,经常测试职员的英语水平。目的是使职员能够独自在国际互联网络上取得外国资料,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是真正的进入信息化时代。日本的电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西欧。国际互联网络极大部分都用英语。英语成为在日本大企业中担任职务的必要条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日本从1997起,小学生提前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西欧有些国家实行“扫除外语(英语)文盲”,日本还没有这样做,但是英语越来越被重视,几乎要跟日语并驾齐驱了。日本有人慨叹说:“日本”快要没有了,只剩下“Japan”了。 
  
①选文第2段的“把军事战败国变为经济战胜国”一句若换成“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强国”如何?为什么? 
②“洋泾浜”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文中用“小巫见大巫”这一熟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③体会“日本有人慨叹说,‘日本’快要没有了,只剩下‘Japan’了”一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④从选文上看,英语在日本的迅猛发展主要受哪几方面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C(A倾泻  B津贴  D背道而驰) 
3、D(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对未来不好的情况的估计。此处用于已发生的事情,错误。) 
4、B(B项的分号改为逗号,分句内已使用逗号,分句间才用分号隔开。)  
5、D(A项:成分赘余或搭配不当,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改为“解决”。B项:成分残缺,应加上“……造成的”。C项:“至少有……以上”矛盾。) 
6、①万家忧乐到心头     ②红日暖人心万民欢腾 
7、①千淘万漉虽辛苦     ②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8、①不好。原句的“战败国”与“战胜国”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在日本形象逆转上正是英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样能很好地突出“充分利用英语”在日本经济发展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②“洋泾浜”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合语言。“小巫见大巫”形象地说明了日本非常善于吸收外来语的特点。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英语在日本的“扩张”之势和受重视的程度,语言风趣、幽默,耐人回味。 
④受美国影响,受出国旅游热影响,受大企业用人制度影响,受教育影响。 
  
  
  
拓展·迁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题 
  
汉语“新词”漫议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 “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 “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乌呼哀衷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此次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租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节选自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 
l.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 
2.下列推论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地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随处张贴的花花绿绿的考研英语培训班广告,已是当下大学校园风景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水平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分、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分、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冷漠,了解也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两千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其中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现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住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1.第一自然段中,在听武汉大学某教授讲演时,为什么先是“学子们一片哗然”,然后又“全场寂然”? 
  答:                                                           
                                                                 
                                     。 
2.文章引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为了说明什么?根据文意,简要作答。 
  答:                                                            
                                                                。 
3.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却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答。 
  答:                                                            
                                                       。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A.作者认为,如果一个民族陷入了对英语的畸形崇拜,会危及本民族文化生存的前景。 
  B.文中谈到“我们对英语的态度是矛盾的”,意在说明对英语的学习、考试都要从应用的实际出发。 
  C.作者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呼吁:要加强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 
  D.文中列举“准大学生们”在高考作文中反映出的问题,其原因便是英语的泛滥导致年轻一代对汉语的冷漠。 
  E.文中举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意在说明对待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方面。 
  
  
三、时文选读 
  
汉语给英语的投降书 
风靡中国的、无所不能的、伟大的、威风的英语先生: 
我怀着崇敬万分万分崇敬的心情,向您递交这份投降书。尽管贵方仅有26个士兵,而我方的常用兵力有三千多人,却依然众不敌寡,成为您的手下败将。 
曾几何时,中华民族以其丰富的智慧创造了我。我有优美的体形,因此有众多的书法家;我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有众多的诗人、文豪;我有深厚的历史,因此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为之自豪的资本。曾经我以为,像您这种豆芽一样的所谓文字,唧唧喳喳的鸟语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甚至不屑和您较量。但是我没有想到,仅在弹指一挥间,我就被您击得连连后退几乎没有还手余地了。我在获胜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向您称臣投降,从此愿意做您的仆人。如果需要的话,我甚至准备着退出世界语言行列。真的,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很失败,可是失败来自什么时候,什么事件,什么原因呢?英语先生(虽然您形成的日子很晚,还是称您先生),请允许我总结一下我的失败。没有别的意思,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就是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连连败退的。 
    我们最初的亲密接触开始于清朝,一个中国逐渐衰落的时代。但是很长的时间之内您并没有取代我的地位,更没有得到中国人的认同。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的地位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您开始在各种各样的“政策”引导下,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我的软肋。我伤痕累累! 
    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中国的任何一种晋级考试(考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领导升迁、进职、评职称、进大城市找工作……)都需要深刻地体会您的伟大的权力。也就是说,只要是希望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生存地位的中国人,都必须臣服于您,否则就没有机会。 
    英语先生,您知道我有多心疼吗?前些日子我知道了,中国当前就是这么喜欢您。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专业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英语没有达到分数线而被拒绝了其一生的追求。这就是您的权力所在,我真的不知道,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您什么事?中国的大学生需要在大学里学习2-4年的英语,并且要通过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才能安全毕业,可是《大学语文》只需要进行象征性的学习就可以了。于是一直以我为骄傲的民族就在自己的高等教育领域里将我冷落着(我还不说抛弃哪)。 
    英语先生,您知道您多么神气吗?一个大学生的四年将近有三分之一(文科的学生尤其如此)时间被用来学习您,而专业课和汉语却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而与此同时,我知道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都禁止用外国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不少移民正在争夺自己母语的教育权。 
记得俄罗斯的上流社会曾以学习法语为时髦,可是当拿破仑的士兵即将攻入莫斯科时,拿破仑发现了一个事实:俄罗斯的人民还有自己永不屈服的语言的。而在中国,我作为最本土的语言,在自己的国家被您侮辱了,逐渐降低为二等语言。 
    我没有能力阻止什么,因为我没有能力阻止人们通过您实现更高生活的欲望。 
请原谅我最后一次使用汉语写下了这份投降书。 
顺致 
崇高的敬意! 
                                                               
                                                 汉语 
                                             (〈钱江晚报〉) 
  
参考答案:一、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兼有文意理解题。题1应选C,(从上下文看,“责难” 是某些人对“港台腔”提出的批评,是人为因素;题干所说的“势利”和“不平等”是语言交流中的客观规律。二者意义指向不同。)  题2应选C,(作者在文章中没有这样的意思,本文的观点与提倡现代汉语规范化并无矛盾。A见原文第一段末句和第四段第二句。B见原文第二段最后两句“其实……”和最后一段“若一定要‘查户口’……”。D符合文章的总体观点,是利用语言交流中“功利性”规律的具体方法。)  
  
二、1.当教授说“汉语是弱势语言、是第二阶级的语言”时,学子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而且非常震惊,而教授的反问又令学子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汉语真的是在走向衰败。所以,先是“哗然”,然后“寂然”。(意思对即可) 
2.汉语是美丽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语言资源,盲目迷信英语万能,我们的母语汉语很快就会崩溃和断代,不要等到危及语言存亡时再后悔不迭。(意思对即可) 
 3.这种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汉语正在衰败的令人胆颤心惊的事实,既深深忧虑想大声疾呼,同时残酷的现实又使作者感到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从两个方面作答) 
 4.C、D(C.文中并没有“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的意思;D.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鸿门宴》练习题
《红楼梦》整本书单元测试卷
《阿房宫赋》限时训练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过关练习
《庖丁解牛》巩固练习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2
《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梳理练习
《逻辑的力量》同步训练
《大学之道》基础练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梳理
《客至》检测练习题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梳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梳理
《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梳理2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2
《孔雀东南飞》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2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梳理2
《谏逐客书》练习试题
《登岳阳楼》习题训练
《鸿门宴》 基础练习题
《哈姆莱特(节选)》课堂检测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及练习
部编版高一下课内文言文习题检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理解性默写
《双语言时代》ppt课件2
《双语言时代》学案
《双语言时代》ppt课件1
周有光《双语言时代》原文阅读
《双语言时代》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