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7-12


卢佐兴课堂教学实录。


在叙述这节课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这是一节不太成功的课。原因在于虽然达到了基本目标,但是读得不够深入,太表面化了一点。下面我们还是先看实录,然后我再来评述一下。

 【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谈读书》。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在《名人谈读书》一书中,本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让我们先把文章整齐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读完后,我纠正了两个字的读音,一是“傅彩”的“傅”,有一些同学读成了“博”,“狡黠”的“黠”字读成了“洁”,应读xiá。)

师:谈的是读书,谈的是读书的什么呢?能找到中心论点吗?

(学生显得比较茫然,确实,这篇文章属于漫谈的性质,每句话都是一个观点,不适宜总结。)

师:中心论点找不出来吧?(学生点头)这就对了。这篇文章不像前面学过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两篇都有明确的观点,但本篇的观点很多,但并不集中,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怎么会这样呢?这实际上与这篇文章的性质有关系,它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属于随笔,所谓随笔就是随便写,那就很难有一个集中的观点了。那咱们换个方式来读懂它。题目叫“谈读书”,那么作者谈了读书的哪些方面呢?建议你们在回答之前把课文再浏览一遍。

(学生静静地看课文,我在学生中间来回了解阅读情况,发现不少同学已把握了。)

师: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生:谈了读书的方法。

师:还有呢?(板书:读书的方法)

生:谈了读书的重要性。

师:什么重要性?

生:就是读书对我们的作用。

师:说得好,也可以换几种说法,比如读书的目的,读书的好处,读书的益处,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板书:读书的好处)看来全文大致是谈这两个内容。

※以上教学内容是定向,抓梗概。让学生明确全文的写作内容。

 

师:刚才说了,这篇文章是漫谈式的,既然是漫谈,那么他的观点就散布在全文之中,那么,大家再从文中划出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的内容。看哪位同学能在沙里淘金,找得最全面。

(学生再读书划句子)

师:谁来?

生:(读)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找得好。“怡情”是什么意思?(生齐答:使心情愉快),“傅彩”呢?这个词很难,看注释,齐说。(学生齐说:给言辞增添光彩),“长才”就好说了,增长才干。你把这句话归结一下,简洁地说,什么好处?

生:怡情,傅彩,长才。

师:正确。(师板书三词)还有呢?

生:(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师:找得很准,你归纳一下,是什么好处?

生:读书可以获得有益的东西。

师:到底有益在哪里呢?你要抓住这句话的最后一句来看。(该生答不出)哪位同学来帮一下忙?

生: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性格。

师:很好。培养性格,涵养性格,也可以说塑造性格。看来书的作用可真不小啊。(师板书:可以培养性格)还有呢?

生:(读)读书可以补天然之不足。

师:这让我想起了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仲永有“受之天”,但是缺少“受之人”,也就是没有后天的学习,更没有艰苦的自学,他成了平庸的人。但是有很多不是天才的人,如果去学习,读书,那反而成为了杰出的人,这不是弥补了我们天赋的不足吗?(板书:补天然之不足)好,还有吗?

生:(读)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另一生举手)

生: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师:这是什么好处呢?

生:弥补头脑中的缺陷。

师:读啥补啥。对人的精神的健康发展极有作用。正如作者,注意力不集中,要专心去学数学,这样会把自己的注意力练得集中,多做习题。(板书:弥补精神的缺陷)还有吗?

生:读书使人充实。

师:一读书,读进去了,时间就会过得很快。读出收获与体会来了,就会感到神情气爽,这不就充实了吗?读好书,你从不会感到无聊。(板书:使人充实)还有吗?(学生说找完了。)那我就相信你们了,作者认为的好处大体就这些了。那么,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读书方法呢?

生:(读)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师:很好。你归结一下,“不存心诘难作者”是说的什么意思?

生:(答不出)

师:老师认为是不要故意挑剔。(板书:不故意挑剔)那“不可尽信书上所言”呢?

生: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要完全相信书。

师:好,也就是不迷信书本。(板书:不迷信书)“亦不可寻章摘句”呢?

生:不要摘录。

师:啊?(学生笑)难道是不要我们摘录吗?不摘录,那我们做读书笔记不是做错了。老师认为是只摘出书中某一句话来指摘作者,而不去考虑这句话的前因后果,这样往往会对作者曲解。(板书:摘句曲解)“而应推敲深思”是说读书要干什么?

生:要思考。

师:(板书:要思考)是的,这是这一句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吗?

生:(读)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师:你把他的意思简化一下,看说什么?

生:各种书有各种不同的读法。

师:概括得很准。那有哪几种读法呢?

生:选读,细读,有的泛泛而读。

师:是的。好书就精读,细读,有些书不全是有价值的,但其中又有我需要的内容的,则选这部分来读,如果只想大致了解一下,那就翻翻,浏览一下。(板书:精读、选读、泛读)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读)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师:这又是什么方法呢?

生:请人代读。

师:但这些书要限价值不高的。假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水浒》原本,另一本是把《水浒》浓缩为一篇文章简略地介绍文,你喜欢读哪一个呢?

生:读原本。

师;为什么你喜欢读原本呢?

生:因为原本有很多生动的细节,还有有趣味的故事,简略的介绍虽然能了解个大致,但不可能描写生动,没有意思。

师:老师与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好书还是细细地精读,找人代读,是人家读进去了。哪些可以找人代读呢?老师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会议报告,我就请别人转述给我发言讲了几点意思就行了,这“几点意思”就是他的摘要。还有吗?

生:(读)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师:这又在介绍什么方法呢?

生:读书要和作文、讨论结合起来。

师:概括精准。这一点,老师有深切的体会,比如以前我跟你们上课总要带一个教案过来,但是现在呢?我不用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先阅读这篇课文之后,先写一篇作文,这就是你们在我教学网上经常读到的每一篇课文的解读,这就是我的理解。我通过作文强化了我对课文的认识,然后我们一起上课,上课里面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上完课后我又要写一篇教学实录,把我们学习讨论的过程记载下来,通过回看实录,我对课文的认识又加深了。所以我的业务水平在不断增长,这正是得益于我把读书、讨论与作文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以上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作者表达的观点,算是“读懂”这一层次。学生还是基本能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

 

师:对这篇课文所介绍的内容明白了吗?当然仅仅懂还是基础的层次,我们下面来读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出来。你们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很美。

师:美。美在哪里呢?

生:好你真理一样。

师:真理当然美,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启迪。老师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可以用“精僻”。但是这还不是它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要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体会。下面你们从文中找一找,看你最喜欢哪几句话,划出来,并且说一说这些话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活动,划画。老师巡看。)

师:咱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生:(读)“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我觉得这一句好,他前面三句话排除了读书不当的三种方法,从反面说,然后最后一句指出读书的正确方法。

师:对,前面三个句子铺排,后面再作归纳。同学们,本文中像这样的句子比较多,铺排式的结构,先铺开说,最后归纳。呆会你们一定会发现得更多。还有哪些发现?谁来?

生:(读)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师:好长一句。这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喜欢“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他把人的天生才一下比作自然花草,把读书比作修剪移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有读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纠正错误的行为,让人更加完美,花经修剪更美,人经修剪更正。(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是的,这句话写的正是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在修剪中让他长得更好。接下来,谁来?

生: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师:(感意外)你怎会喜欢这一句?

生:我最欣赏“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八个字,这八个字说明人的一种观念,从整体上考虑事情,这是好学深思者才能做到的。

师:但愿你能成为一个好学深思者。这就你下棋一下,我们班上不是有两位同学在市里下棋比赛得了奖吗?下棋最需要有一种全局观了。

(下课铃响了)

师:一节课的时间到了,但老师觉得很遗憾,最想跟大家精彩对话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对这篇课文,最需要的恰恰是好好品品他的语言,并且要学习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老师通过培根的文章中读到的是他的“雄辩”的力量(板书:雄辩)这中雄辩就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大家看这句话,前面六句话,一个长的排比,就像作者一口气倒出来似的,把每门学科对人的性格的养成作用谈得精僻,谈得极有力量,一气呵成,让人折服,最后一句话,作了归纳,“皆成性格”,对性格的养成作用可谓大矣。最后老师把本课作一个总结,两句话:精僻的思想,雄辩的语言。好,下课。

※这一节环节是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但实录中可见,并未完全展开,一是时间不足,前面有引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费时过多,这里不能得到有效地展开,还有学生的品味仍然停留在“懂”的基础上,是从句子内容上的理解,只能说有所感触。

 

【教后反思】

这节课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引导比较到位,基本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引导学生在体会语言的环节上有一种草草收场的味道,而且学生体会得不够深入。

拿这样的一篇议论文来说,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从与作者(文本)对话迈向与自己对话,这仍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质朴中也应插入一些优美的元素。朴得无味也不是好课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思维导图(1张)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6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5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3
朱光潜《谈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练习题
《古人谈读书》教案4
《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古人谈读书》课堂实录
《古人谈读书》教案3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
《古人谈读书》pptx课件(31页)
《古人谈读书》教案1
《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知识点
《谈读书》ppt课件(12页)2
《古人谈读书》pptx课件1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谈读书》ppt课件(29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60页)
《谈读书》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6
《谈读书》ppt课件(10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40页)
《谈读书》教案5
《谈读书》评课稿
《谈读书》教案4
《谈读书》ppt课件(12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27页)
《谈读书》教案3
《谈读书》ppt课件(22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4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30篇)
朱光潜《谈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谈读书》学案
《谈读书》ppt课件(21页)
《谈读书》ppt课件(26页)
《论读书》ppt课件(46页)
《谈读书》ppt课件(20页)
作文:谈意气(2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学案
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7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