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4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7-29



一字开花,穿新鞋走新路 
----《多收了三五斗》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滕加军 
      
滕加军,男,1964年2月生,原籍江苏兴化市,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初中部学工处主任,兼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和学校教科所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江苏高邮师范,1989年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中文专科毕业,1999年江苏教育学院本函毕业。十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四篇论文获奖;参与编写《金四导》、《江苏正卷》、《课内与课外》等教辅资料十余本。 
     语文教学“穿新鞋走老路”,这是不少老师常有的困惑和常处的困境。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没有吃透新课标,没有“真正”穿上新鞋,更缺乏迈步的勇气。其实,新鞋传承了旧鞋丰富的“精华”,只是注入了适应时代要求、充满无限活力的血液。新语文课标所强调的灵活、合作、实践、创新等新要求,都可以在传统教育思想里找到渊源。新鞋的诞生是对旧鞋的发展,而这个发展离不开人主动的智慧。与之对应的,从“老路”到“新路”也是一种发展,也需要人们付出主动的智慧。在一线的教学实践者,切忌把新鞋神秘化更不能神话,不要期待天上会掉下一路现成的适应新语文课标的教学方法,不要怀疑自己开辟新路的创造能力。为了鼓动广大老师勇为人先,敢辟蹊径,笔者大言不惭地抛砖引玉,详录一篇小说的教学设计,努力揭开“新鞋”、“新路”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品味、感悟、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感悟“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3、通过有梯度的多种阅读方法有层次地进行认知、感悟、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    整体梳理小说情节,了解作品的主题。 
2、    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教学突破】 
从小说(包括标题)中可以提炼出若干“多”字,这个“多”字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辐射到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旧中国农民的厄运。教学时以这一“多”字为端点放射,再穿插本单元要求训养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进行品味、探究、感悟,必定能产生“开花”效应,以创新的通道达成教学目标。 
(字词、作者信息积累在早读课完成) 
【教学过程】 
一、从图片中提炼一“多”字,一石激起千层浪。 
                                      

1、屏幕上投影左幅图片,让学生用“     多”格式描述画面。(廊多、仓多、房多。) 
2、教师介绍万圣米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3、想象:面对这个万圣米行,你想到了什么? 
肯定学生想象如此宏大的米行贮藏了无数农民的心血。 
4、导入新课:勤劳的中国农民并不吝惜自己付出的心血,然而用自己的心血多收了粮食之后能够改善一下悲惨的命运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作品《多收了三五斗》里感受旧中国民情国运。 
二、从故事情节中提炼一“多”字,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特点。 
1、浏览默读。  
2、小说主要叙述了旧社会江南吴地农民在“丰收”以后的什么故事(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请概括成三个画面。 
3、作者展开故事情节时运用最“多”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写法与我们读过的哪些小说类似?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用链式图板书 
旧毡帽朋友: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头发泄 
            对话                   对话 
三、从作品内容上提炼出“多”字,感受民情,领悟主题。 
  1、引导发现“多”字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本文所摄制的“缩影”里给人鲜明印象的是一个极不和谐的“多”字,比如农民粮食产量的多与所承受的税收的多矛盾,众多矛盾的多,为我们揭示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请摘读你能有所发现的段落,再提炼出矛盾的“多”。 
(注意不能遗漏结尾的故事之“多”) 
租债多、剥削多、压迫多、洋货多、失望多、节支多、发泄多、悲剧多 
2、通过合作角色朗读悟“多”,感受丰收以后的民情。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提醒模拟读好“探究练习”题二中的对话。 
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失望多;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哀求多;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愤恨多。 
3、自由摘读讨论“多”字,探究造成伤农的根本原因。  
我们发现并赏析了这么多的“多”字,你能用几句话概括小说的主题吗? 
4、运用“众多”的比喻,深化感悟。 
你能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这些伤农的众多因素吗?请以大胆的发人深省的比喻升华自己对作品的感悟。 
充分赏识学生的各种比喻。 
教师可作补充深化,如:国民党当局似永州之毒蛇,帝国主义似吸血之贪虫,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似狼狈。 
四、以“多”的要求旧曲新弹,实现迁移。 
[情景] 先播放江苏兴化合成国家级粮食储备库粮食交易的图片新闻,后完成说写训练-------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请根据你的现实经历(见闻)描述你所见到的景象,注意仍以《多收了三五斗》为题,而且努力在“多”字上做文章,如米行变化多,农民变化多(收入多、喜悦多、感激多、回报国家多),并且融入自己对农民的感情。 
[活动] 写作(不少于200字)、交流、评价。 
五、依据“反刍”原理,留下“多”的韵味作业。 
1、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如水面、阳光等),仔细研读课文,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作品对“众多”农民的称呼有什么特点?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多读”并比较:《春蚕》、《观刈麦》、《大豆摇玲曲》。 
4、从网上下载“多份”反映现实且诙谐风趣的“楼市版”《多收了三五斗》和“就业版”《多收了三五斗》的同名故事,印刷张贴。 

从这个教学设计看,它植根于小说传统教学“三要素”的模式,但又摆脱了枯燥刻板的保守模式,内容与形式都焕然一新,特别是切口别出心裁:一个“多”字成为本课的“经线”,衍生出几乎囊括传统教学目标的教学点;一个“多”字又成为本课的“圆心”,绘就出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圆-------构成诸多相对封闭的纬线,如对分层级的多种阅读方法与曾梯度的认知、感悟、欣赏等思维活动的设计,可谓一目了然。这个“多”字开了花,使人在似曾相识的愉悦中得到创新的享受。回顾这个教学设计的孕育,其实也没有什么深邃甚至神秘的渊源,它萌芽于我在扬州、上海听课时的灵感-------在那几节课中我似乎觉得“多”字是师生口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我就寻思:“多”字能成为本文课堂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口吗?经过几番斟酌,这个教学设计诞生了,并且在课堂实施中取得了令人喜出望外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鞋其实是充实发展了的“复合鞋”(既有遗传又有变异),新路其实是拓展延伸了的“复合路”,只要我们抱持变革的积极热情,保持探究的敏锐眼光,就一定能步入“穿新鞋走新路”的时代佳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多收了三五斗》ppt(23页)
《多收了三五斗》阅读练习及答案
《多收了三五斗》说课稿
《多收了三五斗》学案3
《多收了三五斗》同步测试
《多收了三五斗》课堂实录
《多收了三五斗》表格式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ppt(28页)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反思(2篇)
《多收了三五斗》导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9
《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多收了三五斗》同步练习2
《多收了三五斗》课本剧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原文阅读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8
《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7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5
《多收了三五斗》《创造学思想录》《论美》教案及练习
《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6
《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5
《多收了三五斗》mp3音频朗读
苏教版九年级上《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4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3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2
《多收了三五斗》学习要点
《多收了三五斗》同步练习
《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3
《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2
多收了三五斗之房产版
《多收了三五斗》之求职版:调侃毕业生找工作
《多收了三五斗》ppt课件1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