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天山景物记》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1


    有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和学生一起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把美带进我们的课堂。
我的说课主要分成以下几个版块: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结束语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天山景物记》是人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碧野的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美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所以,本文也可以说是一首美和幸福的赞歌,是一篇对学生渗透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之作。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写景和状物、诵读和速读;以及新大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努力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又根据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尤其要领会并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牲,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所以,教学本文的关键是阅读、欣赏、领悟。即:把握作品形象、感受作家倾注于其中的情。这是一个阅读者对阅读对象接触、靠拢、逐渐融合的过程。教学过程犹如一个登山活动,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就应该明确目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最终能运用。
于是,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1)多种方法诵读本文,培养学生美读课文的能力(感受美)(2)体会作者寓于文中的热爱、赞颂的激情;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深入体味、讲究写景顺序、以传神的语言、生动的修辞来写景抒情的表达效果(领悟美)(3)模仿创作,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抒发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语言绚丽多彩,对于这样的美文,应指导学生多诵读,从诵读中去品味它的深情、感受美的律动。又根据所教学生的鉴赏能力及习作水平,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1)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展开想象、联想、绘美景的技法。(2)揣摩文中绘形绘色的词句,领会文章神形兼备的特点。难点是:学习作者用多条线索、有主有次、有经有纬、把众多景物组织得浑然一体的方法。
二、教法
1.情境式教法(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也。心理学也证明,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的感染启发下,轻松愉快地学习。)
2.朗读教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本文这样一篇美得淋漓尽致的文章,采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美在文中、美在口中、美在心中!)
3.迁移训练法(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我采用此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亨受美的同时,更应该呵护美、创造美。)
三.学法
   教育学最基本的原理告诉我们:让学生通过努力理解的东西才是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学中,如果能把杠杆给学生,再给出一个支点,那么,学生的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学法做支点:1、诵读法;2、想象联想、理解领悟法;3、发挥创造法;4、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安排两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整体感悟,重点赏析“雪峰.溪流.森林.野花”一节。其余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老师的教法,举一反三,再由师生共同探讨完成。今天,我主要谈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没想。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四步走的方法:精巧导入、创设美——激情颂读、感受美——他细品味、领悟美——模仿创作、创造美。“教育就是唤醒”!我采用这种方式,用美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应该当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以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除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操,寓德育于美育中。因此,我和美携手走进课堂。
(一)精巧导入、创设美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新疆风情”画面,再配以带有新疆风味的民族音乐——《新疆好》。(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表达了新疆的赞美和喜爱,透露出一种自豪和喜悦,与本文的意境十分吻合。)教师顺势导入:天山,大自然美的杰作!它既有“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高峻,又有“横空出世”的壮阔!那壮丽的自然风光、富饶的特产、淳朴的民风,让人陶醉其间,留恋忘返。今天,现代著名作家碧野欣然为我们导游,让我们随其笔触,一起去领略天山那高峻、壮阔之美吧!(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心理密切相关,在学生掌握知识诸种复杂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主动性、直感性、积极思维、记忆和联想等。我的这一设计,正是唤起学生想象、联想、促其积极思维,调动积极性,使学生的认知与课文产生一个切全点,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激情颂读、感受美
1、学生自读,揣摩读法;2、学生个别朗读,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感情地朗读,其余同学评议其读法;3、教师范读句子,让学生来评议,体会感情;(例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习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又如: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4、师生共同评议,讨论读法,品味感情。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用新疆民歌旋律作为背景音乐伴读。因为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感的心理过程,是对美的对象直接感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配乐朗诵,形象直观,使情绪亢奋。当然,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并不能“一针见血”的准确表达意见,但是,教师一定要捕捉每一个思维和智慧的闪光点。因为,我们需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仔细品味、领悟美
1、再创情境、谈感受:用多媒体展示“雪峰、溪流、森林、野花”一画面,学生边看图片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再要求学生离开课文谈观感,谈自己对新疆的印象。(这一步实际是教师在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搭梯子,也是突破重点)
2、结合你的感受,再来琢磨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精美的写作技巧。
①美名赏析:把你认为写得最好、最美的句子勾出来。(好在哪里?美在什么地方?)
②寻找疑惑:你认为哪些句子最难理解?勾画出来。
③携手解疑: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探讨其含义。
④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共同研究。
⑤举一反三:本文为什么写得好?对于我们的习作,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仅供一饭;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在整个领悟美的过程中,我都是引导学生,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正如一位教育者所说:一个环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学生为本文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提炼和升华。而这一步往往成为老师的专利。事实证明,在讲清楚课文的知识要点之后,让学生自主归纳,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是检验教学双边活动是否统一、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在大力提倡“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何尝不敢大胆解放自己、解放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魅力!所以,我采用让学生设计板书,教师给予肯定的评议。在学生充分展示之后,教师出示一个自己设计的板书,同时说明自己的设计理由:(1)我的板书采用“纲要信号法”抓住文中重要内容的关键字眼,高度概括;(2)从板书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作者的观览顺序;(3)从外形看是一个中心圆向四面散开。散开的部分表示多种景物,即“形散”;中心圆代表作者的思想归宿:热爱、赞颂美,即“神聚”。所以板书寓意了本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探索者。”所以,我并不是把自己的设计强加给学生,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的板书,呵护学生的探求心理,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模仿创作、创造美
  为了体现大纲要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播放茶山、竹海诉画面,并配以著名音乐人卞留念演唱的永川市歌的音乐,让学生由欣赏天山美到感叹家乡美,激发学生爱家乡、创造家乡的情感。(启发:碧野笔下的天山是如此美丽!其实,美是到处都有的,它就在我们身边!箕山下,长江旁,有一颗明珠,镶嵌在渝西风景线上;箕山下,长江旁,有一颗明珠,闪耀在渝西大走上!竹海碧波荡,茶山飘清香!永川,永川,像美丽;永川,永川,你是富强!永川,我可爱的家乡!同学们,拿出你的笔,道出家乡的美吧!相信你们,不会逊色于作者!)学生完成“创造美”这一环节。
六、结束语
  至此,我已完成了全部的教学目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形象:“真正的教师不是让学生观察已经竣工的科学建筑,而是要带领他们一起去修筑基础的工程,直到修完科学的大厦为止”这也是我设计这一堂课的指导思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7
《天山景物记》ppt课件3
《天山景物记》课堂实录
《天山景物记》rm音频朗读
《天山景物记》教案6
《天山景物记》教案5
《天山景物记》教案4
《天山景物记》教案3
《天山景物记》教案2
《天山景物记》ppt课件2
《天山景物记》ppt课件1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