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11-2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学习目标:  
1.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 
2.引发对战争的思考,激发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励志图强的情感。 
3.认识环境描写对于作者表现主题的作用。 
4.分析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复杂的个性。 
学习重点: 
认识环境描写对于作者表现主题的作用。 
学习难点: 
分析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复杂的个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 “英雄梦”加上日益增长的纳粹狂热使这只部队的求战情绪极为高涨。其作战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提起那场战争,我们心中总有永远抹不去的伤痛甚至是仇恨,因为我们是受害方。今天我们来试着看看施害方,他们在战争中有怎样的精神世界,面临的是什么境况。如果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对这场战争就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介绍: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二战爆发,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的作品另有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年),长篇小说《亚当,你到哪里去了?》等。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遍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的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 
三.文本研习: 
(一)关于情节: 
请复述故事情节,填充下面的空格:(投影)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我”是一名十七岁的         ,受了        伤,但“我”始终想知道“             ?              ?” 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               。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意识到:              。此时的“我” “惊骇万状”、“失声呼叫”。 
 [明确]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在哪里?我到底受的什么伤?” 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 这里是“我”三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的母校。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此时的“惊骇万状”、“失声呼叫”。 
(二)关于环境: 
(1)小说有三要素,那么在这篇小说中哪一个要素作者花的笔墨最多? 
环境。 
(2)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提示:哪个国家?国家状态如何? 
     哪个城市?这个城市发生了什么事情? 
     哪个位置? 
(德国,战争已经进入末期,盟军已经攻入德国。) 
   (本多夫,整个城市烧成一片火海。) 
   (一所文科学校临时改成的战地医院。) 
(3)这所学校的布置有什么特别之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P45第十九节)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述?(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我”进入自己学习生活过八年的学校为什么还不断的怀疑?(所有学校的布置都一样,说明法西斯对学生思想的控制) 
(5)这个环境对主人公有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为什么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题? 
(英雄梦,把主人公由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麻木的军人。)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 铭文原指斯巴达战士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伤兵则充当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成为残废人。 
    小说已此为题,揭示了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是使许多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奠定了整篇小说的批判和反思基调。) 
 (三)关于人物: 
(1)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哪些细节可以看出?(p47第35节) 
(2)“我”最后失去双臂和一条腿已经很惨了,但是人物悲剧性仅限于此吗?这是一个人的悲剧还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作者通过树造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的什么看法? 
(四)走出文本: 
“我”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学校,为什么他会如此的排斥拒绝承认这是自己的学校?“我”是否潜意识里对战争有所排斥? 
(五)拓展延伸: 
1.二战时各国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2. “我”是一个学生,在座的各位也是学生,作品中的“我”认为报效祖国是通过战争,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怎样报效祖国。 
3.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打破传统小说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的结构,意识流小说的故事叙随着人的意识活动来组织。故事的安排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发射、收回,形成一种枝回环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海浪》等。  
   (五)小结全文: 
珍爱和平,勿忘国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阅读练习及答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训练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练习题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说课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复习ppt课件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9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实录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练习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课件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课件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课件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课件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课件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