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18


见微知著真性情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导读 
湛江二中    石在 
  
寓言的魅力在于对人性良知的呼唤。寓言是人类心灵净化的地平线。 
韩非的寓言一般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传说,在冷峻的外表下透出人类智慧的光芒,或讴歌,或鞭策,或讽刺。纣王用上了象牙筷子,箕子知道象牙筷子是要与犀玉之杯才般配,象牙筷子挑的必定是奇珍异宝,玉杯装的必定是牦牛、大象、豹子的胚胎,吃的是山珍,穿的是锦衣,住的的高台。正是这种匹配意识,让箕子能准确预测未来。讲究匹配意识,讲究身份意识,树立精英阶层,就会在社会上大搞特权行为,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社会就不可能做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社会完全走上了一条形式主义的道路。韩非借箕子批判了社会上流行的门阀就业之风。 
韩非讲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经验。他认为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如果固守经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不论是经验主义者,还是教条主义者,都给予了入木三分的批判与嘲弄。同时对那种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事务的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子胥的机智,守关者的愚蠢,在韩非眼中好恶是泾渭分明。子胥被守关者捕获,一般人只能承认自己命途多舛,乖乖伏法,而子胥能临危不乱,编造一个谎言竟骗过了愚钝的守关者,守关者竟相信子胥的话,害怕被开堂剖腹取珠就乖乖放走他。这故事既有荒诞的地方,也有合乎情理的地方。荒诞之处在于用现在人的眼光去审美,因为诚信只是书写在纸上的符号而已,可见在守关者的心中,诚信是最高的信仰。这在世人眼中,守关者只配做一个俗人,一个愚不可及的人,一个偏听偏信的人。殊不知,诚实和狡诈永远是一对矛盾体。韩非在赞赏子胥的急中生智的同时,也在告诉人们忠厚是无用的别名。在这里韩非给我们出了一个道德难题。 
韩非性本木呐,文才却在口齿伶俐的李斯之上,声名远播,致使秦始皇专为一个韩非发动了一场争夺韩非的战争。韩非的心如明镜,容不下半点杂尘,后被李斯囚禁,又死于李斯之手,足见韩非有才不设防,最终惨死人手。韩非的一生,真是:见微知著,说尽天下不平事,性情中人。 
  
作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             过:拜访 
B.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      涯:水边 
C.比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         衣:穿 
D.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       胜:shēng,尽,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晋近,奚不之可 
   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B.虽越远,其可以安乎 
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C.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桀以醉亡天下  
D.其狗不知而吠之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人性恶的句子是 
①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②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 
③越远,利以避难 
④鲁穆公使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⑤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⑥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圉把孔子引见给宋国的太宰,太宰后来问孔子这人怎么样,太宰给孔子很高的评价,希望把孔子引见给国君。子圉怕孔子得到国君的重用而忽视了自己的地位,就劝告太宰别把孔子引见给国君。这则故事说明为国家选材是来不得半点私心杂念的。 
B.狗认不认识杨布是凭着杨布出门穿过的衣服,这暗示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貌取人,仅靠容貌判断会闹出许多笑话,判断一件事情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不能犯形式主义错误;跟狗生气是不值得的。 
C.鲁穆公为了跟晋国、楚国搞好关系,以便在患难的时候能找到盟军,不惜派儿子们去他国掌管兵权。犁锄一席话击中了要害,这样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做的对鲁国潜在的危急于事无补。 
D.三只虱子为了在猪身上争夺最佳地盘吵吵嚷嚷,最后这些虱子不在争吵一起叮咬猪,猪不胜其纷扰,消瘦了下去。这则寓言表明了人们常常为眼前利益而忙乎,不能为长远利益而筹划。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于越。 
   (2)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答案: 
1、A (经过) 
2、D  (而,连词,就;A 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不译;B 疑问代词,表反问,副词,恐怕;C 介词,凭借,介词,由于,因为) 
3、A 
4、C (不是掌管兵权,而是做官) 
5、(1)庆封在齐国作乱而想逃跑到越国 
(2)现在晋国、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近在眼前,若不跟齐国搞好关系,鲁国的祸害恐怕救不了了。 
(3)品行方面有才有德,却去掉了自以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里能不美呢 



人性原来这么不单纯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导读 
湛江二中    石在 
  
几多年来,学校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多年来,学校教育学生思想单纯,努力学习。教材选文也大多选取人生善方面的美文,竭力回避人性恶方面的选题。但学生总是生活在一个与社会并行的学校圈子里,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以利为准则的当代社会。教育明显滞后,教育在德性上的无用,学生在德行上的脱离感。教育对人性的教化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当然,教育的善性培养肯定是第一位的,这是教育上的地平线,这是人类理想、文明传创使然。如果把这种教育搞成唯一的,参与教育的先生们和守株待兔的宋人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教育者总是把社会说成是一个有德性的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生活在德性社会的人民,不会受到思想控制或约束,而是自觉地修身养性。对国家一片赤胆忠心,对集体满腔热血,对他人忠心耿耿。这样的人在现实中的比例有多大呢?翻开史书,你会发现,原来是这样的凤毛麟角,犹如黎明的星空。乐羊子作为魏国的将领,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儿子是心甘情愿,但“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食之,乐羊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大敌当前,不能让敌方扰乱我方的心智,不能被敌方的亲情计谋所破,可以说,在这羹里,在国家利益面前,乐羊表现出了一个将领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将一个父亲应该有的态度深深埋藏在心底。魏文候深深为乐羊这种精神感动,深深地自责,“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然而,魏文候并没有大肆宣传这种国家精神,他错过了一个绝好的宣言机会,一个为国家利益而献出一切的绝好机会。在他眼里,既没有大将情怀,也没有父亲情怀,只有乐羊子的残忍情愫,这让他不寒而栗,也让他从此“疑其心”。关其思也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国家利益头脑清醒的人却被加上挑拨离间的罪名杀害。对一件事,高手过招,所见略同。但如何实施,这就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关其思没有猜透君王的心思被冤杀,郑武公的连环计上就需要关其思心直口快这样一个链条,就需要上演一出苦肉计来瞒天过海。可以说关其思的死其所,也可以说不得其所。 
学生如何面对象牙塔外的世界,如何传创古代文明,如何让中华民族再一次强壮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需要清楚地明了人性的丰富性,勿用单一性教育学生,韩非子的寓言揭开了人类脸上覆盖着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来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树立新的条件下中华民族的荣辱观。 
  
  
作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相受书而说之              说:解释 
B.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请:通“情”,真实,实在 
C.卜子妻写弊裤也,常也            写:仿效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夸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身为宋国笑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其子所以出者,倍其所以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囊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忠而被疑的句子是 
①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②关其思进言而戮 
③乐羊食其子之肉,文候赏其功而疑其心 
④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⑤其邻人之父亦云……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⑥卜子妻写弊裤也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表现了一种被放大的痴想妄想,形象地暗示了希望以先王之政治理当世的人民,是多么的可笑。 
B.关其思再聪明,也没有郑武公聪明,邻居家的老人再机警,也没有富人对穷人的戒备之心厉害。这两则寓言是说不是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怎样去迎合统治者,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 
C.卫人嫁其女的寓言,栩栩如生再现了一个不惜葬送女儿幸福也要追逐财富的守财奴形象,巧妙地讽刺了那些在朝为官不为民请命、不讲廉耻却自以为高明的贪官污吏。 
D.卜子之妻给丈夫作新裤这则寓言表现了一种放大了的教条主义,表现了对古代先王之法的愚忠不知变通,这说明治理天下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味相信古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2)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3)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答案: 
1、D (以……为智) 
2、A (被,介词)(B 就,乘着;C ……的,……的凭借;D 以之为,认为) 
3、B  
4、B (“穷人”一词属于无中生有) 
5、(1)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作解说。 
(2)给人作妻子而被休弃,是正常的事情;始终在婆家生活下去,是侥幸的事情。 
(3)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明白事理之后正确处置才是困难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46页)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导学案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案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3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2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练习题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堂实录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ppt课件1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学参考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学实录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