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3-29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
  高二学生有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积累,可通过工具书和注解理解文意。语法句式等现象需要点拨。
  必修一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和《史记》的一些作品,对《左传》的叙事艺术有初步的了解,需要系统梳理知识。
  “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文化内涵相对陌生一些,需从阅读指南入手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的学习,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强调文言文的朗读,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的积累,要能跨过语言的障碍,把握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本质和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晋灵公不君
一、导入:
     由回忆学过的历史著作开始。
《左传》  
《史记》
    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
难认字:蹯  翳   食之   箪     橐     与为公介     为法受恶  自诒伊
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避
  宣子田于首山              田-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竟-境
  反不讨贼                   反-返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缺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诒-贻
2、齐读全文。
三、结合注释自读第一段,生质疑,师生释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 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四、作业:翻译后面部分,写在语文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读文章。(齐读和个别同学朗读相结合,个别朗读主要是检查学生上节课认真程度)
二、学生读翻译,说做作业中的疑问。
疑难问题整理如下:
 
三、教师提醒学生积累以下字词。
1、其我之谓矣   大概是说得我吧。
2.'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
3.'晋侯饮(yìn)赵盾酒' 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4.'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
提示: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5.'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
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
6.'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7.'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
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8.'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9、古今异义词
“宣子骤谏”的“骤”、“鉏麑贼之”的“贼”、“见灵辄饿”的“饿”、“书法不隐”的“书法”,等等。
10、省略句
 
四、理解课文(结合练习一、二进行)
1.晋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如下几件事上: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过朝堂。(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嗾夫獒焉”。即不听赵盾等大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犬。以上这些事,说明晋灵公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行君道。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哪些事情体现?
   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以下事情上可以看出来:(1)“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2)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的君主。(3)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4)虽然“为法受恶”,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3、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
《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第三课时
一、 师讲解“春秋笔法”。(以课文和《学法大视野》上《郑伯克段于鄢》为例)
释义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
  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孔子撰《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后人就称这种手法为“春秋笔法”。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宜与名家画山水一样,“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日,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
教师参考P28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左传•隐公元年》)
二、自读其他文章P26-33。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春秋笔法》ppt课件(55页)
《春秋笔法》教案3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春秋笔法》ppt课件(41页)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