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语文版八年级下半期测试题
|
|
作者:slb3073218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5-09 |
2010级八年级下半期语文测试题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乐至外语校初二年级
一、选择题(16分)
读下边一段文字,完成1—4题。
①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②他少年出外谋(móu)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③哪知老景却如此颓唐!④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不能自禁。情郁(yǜ)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chù)他之怒。⑤他带我渐渐不同往日。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掂记着我,掂记着我的儿子。⑦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zù)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⑧我读到此处,在晶荧的泪光中,又便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⑨唉!⑩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2分
A.文中加点字的注音,“郁(yǜ)”的拼写有错,其它三个都正确
B.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谋(móu)”的拼写有错,其它三个都正确
C.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箸(zù)”的拼写有错,其它三个都正确
D.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郁(yǜ)箸(zù)”的拼写有错,其它两个都正确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2分
A.上段文字有四个错别字,分别是⑤句中的“带”,⑥句中的“掂”,⑦句中的“惟”,⑧句中的“荧”
B.上段文字有四个错别字,分别是③句中的“景”,⑥句中的“掂”,⑦句中的“惟”,⑧句中的“褂”
C.上段文字有四个错别字,分别是③句中的“景”,⑤句中的“带”,⑥句中的“掂” ,⑧句中的“荧”
D.上段文字有四个错别字,分别是③句中的“却”,⑥句中的“掂”,⑦句中的“惟”,⑧句中的“褂”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分
A.“颓唐”、“颓废”都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的意思,因此文中的“颓唐”可换成“颓废”
B.文中的“琐屑”应解释为细小而繁多(的事)
C.第②句的最后一个分句缺宾语,应改为“做了许多大事”
D.第④句中的“情不能自禁”多余,应删去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分
A.上段文字选自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B.第⑩句的标点符号有错,“?”应改为“!”
C.第⑧句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D.第⑥句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个层次是因果关系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 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6.选出与“雨雪霏霏”中“雨”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阳春布德泽 B、临溪而渔 C、空山新雨后 D、渔人甚异之
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8.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9.诗词填空(共10分,④题2分,⑧题2分,其余每题1分)
① “敕勒川,阴山下/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 (席慕蓉《长城谣》)
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与杜甫描绘洞庭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③纳兰性德《长相思》中被王国维盛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以风雪声衬托词人内心孤寂凄凉的一句是 。
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
⑤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由此我们想到了《长歌行》中的诗句“ , ?”
⑥李清照《渔家傲》中写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不满的语句是“ , 。”
⑦王维《山居秋暝》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山村居民淳朴风尚的诗句是
“ , 。”
⑧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
10.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再续写一句。(2分)
现在的中学生,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阿Q”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_。
11、根据下面的语境填写得体的语言。(4 分)
(1)如果你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把都德说成是美国作家,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委婉地指出老师的错误:
( 2 )在班上组织的一次课外学习活动的总结会上,你第一个发言,你的发言结束时要说的话:
二、现代文阅读
(一)(13分)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2.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2分)
13.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
14.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1分)
15.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16.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2分)
(二)(12分)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失控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 ,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哪些方面?(2分)
19、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2分)
20、本文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举一例说出它的论证方法并谈谈它的作用。(4分)
句子:
论证方法及作用:
21、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说明理由。(2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一)比较阅读,回答文后问题。(2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2)云归而岩穴暝( )
23.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__________句。(用课文中原话回答)(1分)
.
24.翻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分)
25.选出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6.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请用这个成语造句:(2分)
成语: ;造句:
28.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景,乙描写了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
(2分)
29.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正在教儿子学骑自行车。儿子不过七八岁,和自行车一般高。学了半个多小时,儿子仍旧没有进步,一上车,车便到了。即使车当时没倒,也只是歪歪斜斜地走上几米后,就连车带人一齐摔倒。这时,父亲郑重其事地对儿子喊道:“学会骑车注意三点:先要身子正,上了自行车不要斜着身子,身子歪了是骑不好车的;再是眼睛向前看,选择好前进的路;还有一点是脚下用力,才能使你的自行车走得快,走得稳……”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1、D 2、C 3、A 4、C 5、 C 6、D 7、B 8、 C
9、(1)今宵月色应如水;流进我不眠的梦中(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夜深千帐灯;聒碎乡心梦不成(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例: “就要发” ,“九•一八”;周杰伦,周树人;……)
11、略
12.“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1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1分);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1分)14.(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意思接近即可,1分)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1分)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1分);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1分)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1分),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1分)。(意思接近即可)
15.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2分)
16.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2分
答案(一)(13分)17(2分)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18(3分)储蓄亲情;储蓄友情;储蓄学识 。19、(2分)示例: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 20、(4分)句子:(1分)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论证方法:(1分)对比论证法。作用:(2分)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了亲情这笔储蓄的重要性。21、(2分)示例:我认为人生还需储蓄待人接物的态度 。因为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正如米卢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
22.极:到; 暝:昏暗 23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 所不同呢?24.唐贤今人诗赋。25.应选C。26.(1)外界景物好,自己的得而喜;(2)外界环境坏,自己的失而悲。27.水落石出 造句,略28.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两者不同表现在:甲概括描写,乙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29.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作者EMAIL:songliangbin@163.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