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荷塘风起》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7-08


《荷塘风起》教学片断 

一.标题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荷塘风起――教学片断》 
二.设计理念: 
1、参照新课标阅读与鉴赏2,达到从总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参照新课标阅读与鉴赏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三.预想达到的目的: 
1、把握文章基本脉络,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片断教学活动过程 

(一)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荷塘风起的“风起”二字。这里作者写了什么风?如何体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下面咱们发挥小组优势,群策群力,把课文中涉及的风给找出来。好,下面四人小组开始讨论。(5分钟时间左右) 
师:好下面大家把讨论好的成果展示一下。那个小组开始? 
生:(5组)我们认为文章中写的主要是“自然界的风”,因为这篇文章是写风起时的荷塘,写了风下荷塘的瞬间变化,写出了风起荷塘时摇曳万千的姿态美。 
师:你说主要是表现风起荷塘时摇曳万千的姿态美,那么如何体现呢? 
生:荷叶在风起时的形状的变化,“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竖起,形成直角”;荷叶颜色的变化“顿时转成昏亮的紫黄,,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等等都说明作者写了风起时的荷塘之景。 
师:同学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2组)我们也基本同意5组的意见,不过文章大部分的写景文字,并不都是写风起之时的荷塘。比方说第二自然段,写的就是关于荷塘的静态美以及天雨时水珠在荷叶间滑落的动态美。那么为什么题目要写作《荷塘风起》? 
生:(7组)因为第二段最主要是写了作者访荷塘的心里感受,如“我走向荷池与莲池间的长堤,面对这一塘荷叶荷花,扑面的芬芳,什么生命能不振奋!什么意兴能不飞扬!”所以,作者心里也刮起了一阵风,一阵清新的风,冲淡了现实生活对他的重压。所以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风起”应该包含着“自然的风”和作者“心中的风”。 
师:看来问题的探讨似乎深入了一些。同学们是否同意7组的意见?看来大部分同学认可了这种看法。还有没有独抒新见的? 
生:(10组)我们对7组的意见基本认可。不过,如果仅仅如此,文章好像就有点头重脚轻了。因为从第四段开始好像就不像是单纯的写景文字了。第四段后半部分集中描绘了荷花的色、形、态方面的特征,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前半部分却是对人类的控诉,如“是人还是兽,忍心摧残这片片清香圆绿!”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我们认为“风起”二字应该是“自然之风”和“作者的愤慨之情”。 
师:那么,我想再问一下,“作者的愤慨之情”由何而来? 
生:(9组)从第五自然段开始到文末,好像都涉及到了现实对荷塘的破坏。如荷塘周边环境的变化,荷塘外界的喧嚣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荷塘的美,所以作者说“仍嫌美中不足”。 
生:(1组)作者的愤慨之情就是因为现实社会发生的种种不好的变化,对于钢筋水泥土建筑的追求,对于现代生活的追求,都导致了荷塘的美中不足。那么“风”就可以理解为“社会之风”对荷塘的美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所以“荷塘风起”应理解为“自然之风下的荷塘”和“社会之风也起于荷塘”。 
师:灯不点不亮,话不挑不明。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大家终于明了了“风起”二字的含义。文章的思路清晰了,那么根据题目的含义,大家能说出作者的感情脉络吗? 
生:对自然之风下的荷塘,作者极尽赞美之能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起于荷塘之上的社会之风,作者极为愤慨。 
师:作者对于社会之风仅仅是愤慨之情吗?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文章最后表达了作者的良好愿望。作者说:“我但愿植物园能挣扎下去,但愿那荷塘能挣扎下去。”“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是生长在荷池里,也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既然作者还寄希望于人类,还渴望有爱荷人的存在,所以仅仅表达一个愤慨之情就有点狭隘了。 
生:在作者的愿望中,“挣扎”二字最见真情。在社会之风的吹刮之下,荷塘和植物园的生存环境都受到了破坏,作者用“挣扎”二字就写出了对现实的忧心忡忡。最后作者用“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类真善美的信任,相信人类最终会改变摧残美的态度。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这篇文章通过刮在荷塘之上的这两种风,既表露了作者高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和执意与荷为伍的人格追求,又表露了对现实环境遭受破坏的惋惜、忧虑、愤怒和期盼之情。 

教学反思: 
一、教师要善于找准文章切入点。关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的要求之一就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大处着笔。因此,我决定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很多文章看明白了题目也就明白了文章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荷塘风起》理解了“风起”二字,就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然后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体现,这样就能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意图,理解作者的感情。 
二、教师要注意选择资料,及时下发给学生。了解作者,基本上就能把握作品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但学生手头资料有限,且课余没有时间上网查询,因此,在课前及时搜索一些材料发给学生显得相当必要。在学习《荷塘风起》这篇文章时,我给学生的资料上有这么一段文字:以刀的笔,刻画着时代的斑斑点点,鞭笞之间,固有怒目金刚,看看流脓淌血,纸背却怀着一副菩萨心肠,他凭知识良心,去丈量历史,去人世生活,故可在众浊之中见清澈,在嘈杂中闻清者。这是《台湾散文十大家》的卷首评语,精辟透彻的评价了颜元叔的作品风格。把握了这一段精辟的评论,以此为契机,学生就能高屋建瓴的把握文章中心,更深入地了结作者和作品。 
三、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荷塘风起》教学环节中,学生们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彼此补充,颇有成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揉和了共性的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乐于交流和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荷塘风起》读后感
《荷塘风起》教学反思
《荷塘风起》学案
《荷塘风起》ppt课件4
《荷塘风起》导学案
《荷塘风起》练习题
《荷塘风起》精讲精练
《荷塘风起》同步练习
《荷塘风起》学习提纲
颜元叔《荷塘风起》原文阅读
《荷塘风起》ppt课件3
《荷塘风起》说课稿
《荷塘风起》ppt课件2
《荷塘风起》ppt课件1
《荷塘风起》教案2
《荷塘风起》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