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综合教案 >>
《与初一学生谈点题》教案
作者:张光军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14


作者EMAIL:744464853@qq.com
与初一学生谈点题
汉寿三中  张光军
教学设想:初一学生文章意识比较淡薄,文题关系模糊不清。在作文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除了审题不清、立意不明等方面的因素,就是没有点题意识,或者不能较好地运用点题手段突出中心。所以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跟学生讲一讲:在行文中如何运用点题手段,突出中心,表明自己的作文是在文题范围内运作。
教学目标:运用作文点题的基本方法,让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大家还记得,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很好的随笔《记一次数学考试》,被选入班级优秀作文,在一次单元考试时,她把这篇文章写进了《讲给老师的事儿》,结果没有及格,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没有点题,有跑题之嫌。
二、探究——认识点题在行文中的作用。
(一)关于点题
1、学生重读《小巷深处》,找出文中点题的句子:
“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第三段开头)
“人们常见到的就是我——一个丑女孩,每天搀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处缓缓地走到巷口。”(第五段结尾)
“……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文章结尾)
——林莉《小巷深处》(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假如把这几个句子抽掉,你觉得文章还能以“小巷深处”为题吗?
3、学生再读《勇气》,要求学生读至“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便掩卷思考:这个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作者讲述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心有疑惑,面有难色。接着老师指名朗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学生豁然开朗,面有喜色。
4、教师总结:
点题,是指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了解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表明自己的作文在文题范围内运作,也是避免走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二)点题的作用
点题可以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位置不同,其具体作用也有所不同。
1、开门见山,揭示主旨。
(1)示例(幻灯片一):例一选自课文,例二、例三是同学们期中考试时写的作文开头。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有一件事在我的心上重重烙上了一个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对不起她。
——龚姣《我的心事》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外走南闯北,遇到的事自然就多,而这件事却一直放在我的心里。
——刘霞《我的心事》
(2)归结:开篇点题,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2、中间点化,纲举目张。
(1)示例(幻灯片二):下例选自同学单元考试写的作文,该文主要段落均以“上了中学以后”开头,每段写上中学以后的一种感受或变化。属中间点题的范例。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自从我上了中学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上了中学以后,……
上了中学以后,……
上了中学以后,……
上了中学以后,……
自打上中学以来,……
——熊莞《上了中学以后》
(2)归结:文中点题,可以使行文紧凑,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向。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能让你的行文紧扣文题,避免偏题,更能让阅卷教师轻而易举地把握你的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题。
3、卒章显志,重申观点。
(1)示例(幻灯片三):例一选自课文,例二是同学写的一篇随笔的结尾。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狄斯尼《勇气》(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那一次,我失败了,但是我没有气馁。
——向何汉《那一次,我失败了》
(2)归结:结尾点题,在内容上还有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点明中心的作用;在结构上可以照应开头,收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三、点评——感受“扣题而作,突出中心”之妙。
1、操作说明:分组点评,交流、合作。
2、附点评示例:
开  端
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简评: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感受,审题准确,入题简洁明快。)
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
终于这美好的机会眷顾了我,凭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允许插班到芭蕾舞三级表演班。我的明星旅程由此开始。(简评:“由此开始”,紧扣题意。)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朋的练习房。推开练功房门,一看: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的练功房。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万事都会有开端,只不过我的开端很苦。(简评:细节描写,紧扣题意。)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腿上,把我的腿使劲往下压,他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简评:细节描写,紧扣题意;心理描写,点明题旨。)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了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了把杆,挺胸,收腹,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简评:“这只是一个开始”,再扣题意。)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我知道,我的脚长得很不符合跳芭蕾舞的要求,但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因为我坚信:开端的痛苦一定会换来成功的甜美! (简评:抒发感情,再次点明题旨。)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被“伯乐”发现,成为芭蕾独舞表演的最佳人选。
为了练好舞,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每次练完后,我可以把腿放到别人放不到的地方去,那种舒展的感觉是旁人难以感受到的。
舞台上,美丽的七彩灯光汇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快乐地舞着,我是一个用脚尖舞不停的小公主。最后一个漂亮的谢幕,博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开端。只要拥有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那苦涩的开始也蕴藏着一种甜美……
(简评:首尾照应,一唱三叹;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在文章收尾时照应开头,再次点题,不仅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还能给评卷老师以紧扣文题,一目了然之感。)
四、修改——运用点题之术提升文章品位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点题之术,尽量保留原文,把《记一次数学考试》改换为《讲给老师的事儿》。
记一次数学考试
今天三、四节课,我们举行了初中以来的第一次考试。当老师手里拿着考卷,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时,我的心怦怦地在跳,同学们一个个都惊呼:“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胡老师高兴的情绪。
考卷发下来了,是胡老师手写的,当我看到一共才六个大题,并且还是我们做过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我很快就做完了,感觉还蛮顺利的。接下来,我该检查了,刚检查完,胡老师便走到我身旁,看了我做的试卷,他只说了一句话:“再仔细地检查一下。”我听了这句话顿时慌了起来,但又一想,不行,如果慌的话就更容易出错了。我平静自己的心情,认真检查了一面。总算检查出了两个错题,这两个题目都是因为不够细心而导致失误的,于是,我细心地算了几遍,才把答案写在卷子上。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在为自己庆幸。这时,胡老师又对我说了一句话:“一道题还有一点问题。”这使我刚刚放松的心又紧绷了起来。还好最终我没让这道题逃过我的“利眼”。
到了第七节课后,胡老师发试卷时,我满以为会考到100分,结果95分,怎么会呢,到底是哪儿出错了。一看,顿时明白,我一道题的算式写对了,答案错了,这就让我白白地损失了5分。天哪!最后,胡老师对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要满足于把题目做完了,而是要认认真真地把每一道题都做对,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了。”
这一次,我失误了,但我会吸取这次的教训,正如胡老师所说的那样:不要满足于把题目做完,而要把每一道题目做对。
五、结束语
点题的方法很多,在以后的作文中,请同学们尝试运用,并归纳总结,初二我们再讲点题的时候,就请你把你知道的或者你所运用过的点题方法讲给同学们听,好不好!
 
教学反思:删繁取精,思路明晰;用例典型,切近学生;体现探究,突出主体。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课内文学常识汇编(含作者、作品、体裁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内文学常识(含作者、作品、体裁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二)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现代文作家作品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文作家作品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合集(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二)
部编七下《骆驼祥子》语文名著赏析及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读读写写全册汇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82页,新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易考成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整理及补充
部编版八年级(下)古诗文背诵篇目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读读写写拼音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内古诗词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重点词语摘编
部编版八年级上课内成语汇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后生字词拼音及解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生字词拼音及解释
部编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