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24


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阅读小说,注意小说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 
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学生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基本的故事情节,从而体会作者行文叙事的写作特色。 
学生注意把握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基本手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感悟、小组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艾米丽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环境与主题的关系。 

预习任务: 
    请同学们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1870年至1930年间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图景或向历史老师请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祥林嫂之所以不幸地死去,是因为鲁镇,如果她生活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也许会有另外一种命运;而鲁四老爷也必须待在鲁镇,如果让他移民美国,他也许会过得很不愉快。环境会怎样影响一个人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也许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资料卡(多媒体展示) 
1、作者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圣殿》、《押沙龙,押沙龙!》等。《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被誉为其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 
2、背景(知人论世) 
生存环境: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出生于一个有名的庄园主家庭其曾祖父是南北战争中一位颇有影响的南军将领,富有传奇性的经历,在当地广为流传对他影响很大.随后,在家庭败落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无限伤怀。正是他对家乡、对像他那样的由盛而衰的家庭的熟悉与了解,使他看上南方,因为这里有他用不完的素材,有他消失了的梦,也孕育着他对未来的期待。 
社会环境:南北战争,这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战争,南方吃尽了败仗,南方的小农的自耕农理想和种植园主的土地贵族的理想都瓦解了。特别是种植园经济的崩溃,蓄奴制显贵的迅速败落,北方资本侵入南方,南方新的资产阶级的出现,这一切迫使以福克纳为代表的南方作家都无法摆脱一种历史的重负。随着“旧南方”的崩溃,“新南方”的到来,他们情不自禁地以昔日南方蓄奴显贵的情怀,来追思既往、冷对现实,以一种难言的忧伤和深沉的眷恋,唱一曲深切怀念往日的“庄园之歌”。 
初次通读课文,把握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主要的人物关系.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学生个人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小组合作,概括故事大意,选代表发言。 
3、简要分析艾米丽的人物形象。 
4、把握基本的故事情节,思考作者如此安排行文叙事有何特点。 
明确: 
1、《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一位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亲手杀死自己的爱人,然后陪伴其尸身并在古屋中隐居四十之久的具有哥特式神秘、恐怖意味的故事。南方淑女爱米丽小姐是旧贵族的象征,对于她的纪念是作为南方作家的福克纳对于逝去的旧南方的无限缅怀之情。但另一方面,爱米丽的最终死亡也喻示了一座纪念碑的倒下,表明了作者对于最终湮没的南方社会既眷念热爱又批判其沉沦罪恶的矛盾心态。 
2、爱米丽是作者笔下的典型人物 ,既是旧南方的象征 ,也是旧南方传统观念的牺牲品。怪异的举止 ,孤傲的性格 ,近乎隐居的生活 ,历来为传统的评论家们批评的对象。他们普遍认为 ,爱米丽拒绝接受代表现代化的邮箱 ,拒绝交税 ,即是拒绝接受社会的进步 ,接受时间的流逝 ,是她主动将自己和小镇上的人们隔离 ,和社会分隔开来 ,也正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要原因。但是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这篇小说 ,我们会发现其实不然。福克纳对他笔下这位没落贵族家庭的小姐充满了同情 ,爱米丽小姐的悲剧并不全是她自己的过错。 
3、 在小说当中,其最大的情节设置特色就是: 
A、时序颠倒的 
以爱米丽之死为叙述的起点,站在杰斐逊镇居民的视角上进行叙事,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爱米丽生前的几个主要事件。在颠倒的时间顺序中,首先叙述的是爱米丽拒绝纳事税件,然后是富有神秘气息的尸臭事件,接着作者却把时间往过去推进,则出现了父亲之死,再接下来的与北方工头荷默恋爱及他与爱米丽发生冲突后爱米丽去购买砒霜,紧接下来荷默的消失与爱米丽小姐长达四十年的隐居生活之谜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终于被揭开。而按照正常的时序则首先应是父亲之死,然后是恋爱冲突与买砒霜,再是荷默的消失,尸臭事件与纳税事件都于此后发生,最后才是爱米丽的死亡。 
作者故意打乱的时序仿佛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组接的电影镜头,而这些电影镜头却不是一片混乱,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他们联系起来,造成了情节上的跳跃与结构上的奇突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深化主题思想的艺术功效。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手法,把过去和现在直接放在一起,在他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使读者深深地感到时代的变迁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  
B、循环叙事  
 小说文本的叙事打破了线性时间发展的直线型模式,而是呈现出一个封闭的循环模式。整篇小说以爱米丽的死亡为支撑视点,将叙事呈现出一个不断回退的过程。不同于传统小说在倒叙手法的运用时将谜底置于篇首以制造悬念气氛,我们在一开始并不知晓爱米丽于古屋之中竟藏有如此惊人之谜,作者正是在不断回退的叙事中将正常的时序打乱从而增添了小说情节上的崎岖之感。如尸臭事件于爱米丽购买砒霜及荷默的消失之间的错位创设了读者对于情节的期待心理。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则叙述了爱米丽的死亡与古屋之谜,最终从过去回退到了“现在”的爱米丽之死。  这样的写法体现了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福克纳对于事件的观点。 
作业:以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完成在随笔本上。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回顾复习 
选1---2名同学,将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在课上和大家交流。 
结合以前所学的有关小说的知识,回顾小说三要素的相关内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和基本的故事情节,但是小说人物的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也正是在这个空间里,故事情节才能按照自有的节奏推进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讨环境这个问题。 
三、品读与探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小说中的环境包含着广泛的内容,他既是人物活动的地域空间,也是时代的缩影。请同学们通读整篇小说,说说这篇小说中的环境具体是指哪些“空间”、“缩影”。 
明确:艾米丽小姐生活的大木屋、小镇(正在变化的美国南方的“缩影”)、以艾米丽的父亲为中心的家庭环境。 
2、请从小说中找到对以上环境进行具体描写的文字,发现这些环境在作者笔下显现出的特征以及作者描写环境的一般手法。 
A、大木屋 
第一节:妇女们······这幢房子-------神秘 
第二节:房子虽已破败······庄严不可侵犯的形象-------------拟人、象征、房子更是人的命运和某种腐朽了的时代氛围的象征。 
第五节:(细节描写)借参议员代表团拜访艾米丽的机会展现了大木屋内部的情况----------没落、寂寥、顽固、保守、沉重、压抑 
第五十一:不订门牌号,不设邮箱------于世隔绝 
第57—61节:(细节描写)大木屋的最后一个秘密房间------阴惨、专横、冷酷、坚守一种陈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B、艾米丽生活的南方小镇 
思考: 
1、文中提到的小镇为什说是美国南方的呢?试着找些依据 
第2节----南北战争无名军人墓第3节-----对黑人妇女下的令 
第31、32节-----北方佬 
2、小说对小镇客观环境的描写极少,但我们能感受到浓郁的 
风情,这种风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呢? 
是通过描写小镇上的人传达出来的。而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始终 围绕着中心人物---艾米丽,所以小镇上的人对待艾米丽小姐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小镇的舆论构成了一个艾米丽生活其中的大环境。 
3、小镇人对待艾米丽小姐的态度有没有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推移而变化?这种变或者不变又意味着什么呢? 
主要体现在三件事:纳税事件、气味事件、艾米丽的婚事 
主要事件 相关人物 对待艾米丽的态度 
纳税事件 沙多里斯上校 
第二代领导者 尊敬 
尊重传统和遵从法律间,选择了后者 
气味事件 法官斯蒂芬斯 尊敬大于法律 
艾米丽婚事 小镇的人们 一方面,于艾米丽不顾及南方贵族的身份与传统的行为,大家不甘心这座传统纪念碑的倒塌。另一方面,艾米丽终于放下贵族的架子,开始恋爱,更符合人性的行为,也是人们所期待的。 

C、艾米丽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为这样一个“纪念碑”的。 
思考: 
1、第26----29节,以小镇人的口吻叙述了艾米丽和她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这些叙述中,你能猜测出其父亲的性格特征吗?他父亲的性格和对待她的方式对艾米丽一生有什么影响?文中两次提到艾米丽父亲的炭笔画像,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明确:小镇人把格尔里森一家看做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也许人们认为:她父亲的性格仿佛太恶毒、太狂暴,使她一生都平添波折。父亲的专横庇护使年轻的艾米丽失去了正常的情感生活,逐渐成长为孤傲专制的南方贵族传统的标准继承者。 
2、第5节、第56节:两次父亲的画像,让我们感觉到,父亲死之后,艾米丽依然在父亲的目光下活着,以父亲传承给她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活着,直至生命的尽头。 
小结:(探讨) 
结合阅读此篇小说的体会,分组探讨并概括:小说中的环境一般有哪几种?在描写环境、营造氛围的手法主要有哪些? 
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如:居所、居所所在地)、人物周围的人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以及舆论所构成的社会环境、特定的历史阶段的时代氛围等。 
手法:对客观环境直接进行细致的描写,通过描写中心人物周围的人对待中心人物的态度和方式构成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用一个人物、一个地点甚至一个事件浓缩整个时代的特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课堂实录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ppt课件1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ppt课件2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教案2
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读后感
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小说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