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河南省 >>
2010年河南省高三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26


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菁华/粳米   无射钟/ 射电源     宁为玉碎 / 息事宁人
B.模范/模样   迫击炮/ 迫切性     鲜为人知 / 屡见不鲜
C.解读/降解   哭丧棒/ 丧葬费     量力而行 / 量体裁衣
D.隽永/眷念   歼击机/ 纤维板     咸与维新 / 与人为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彩   股份制   开源截流  妍媸毕露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B.摩娑   白内障   厉行节约  缘木求鱼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C.诀窍   莫须有   质疑思辨  秘而不宣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火候   里程碑    炙手可热  事必恭亲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B.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
C.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D.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中止,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出现日期比人们最初认为的要早得多,专家们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这说明该流感已经有很长时间得以广泛扩散。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任何时代的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它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朴学反是,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文字学)的训诂、音韵为附庸,在其范围内的诸子、古史考证、地理、方志等等,都和政治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清代顺、康、雍、乾文网太密,文字狱大兴之后,史学因为首当其冲而大衰,考证学因为可以避祸而极盛,便是明证。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的时期太长,君主权威无限大,一切都被严密控制,学术界便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这种极其反常的怪现象:现代史成为空白点,近代史成为薄弱点,古代史成为集中点,越古越厚,越今越薄,甚至有古无今,许多学者都成为“信而好古”者。这自然是由于统治者极端专制和极端愚民造成的,而学术界死气沉沉,学术家畏难避祸,以古代史为防空洞、避风港,也是无法辩解和否认的原因。
明末清初许多伟大的史学家,在国变之后,毅然决然地集中毕生精力,就亲身见闻去私编《明史》。《明史》就是他们的近代史。当时,从学术界老前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万斯同、全祖望等大史学家,多专心致志私著《明史》,把私著《明史》看作高于一切的神圣的任务。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因为在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敢于写到“今上”,即当代史。在明代以前,如后汉初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均属隔代修史,而且出于官修,那是根本谈不上史德问题的。在清代以后,如民国初年以清朝遗老为主官修的《清史稿》,等于清王朝的奴才为清王朝的主子服务,也是可鄙的。只有明清间的一大群史学家敢于不惜牺牲、无所畏惧地私著信史实录,确为难能可贵,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这也可见史学是以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历史为中心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必须是大智大勇者,缺乏勇敢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
5.下列说法,不是导致学术界产生“怪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学多属于隔代修史和官修,无法做到信史实录。
B.史学的研究中心与政治现实有直接联系,容易触犯政治禁忌。
C.史学家畏难避祸,缺乏直言事实的勇敢精神,于是转向考证学和古代史研究。
D.中国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专制权力,采用了极端的愚民政策,严密控制学术研究。
6.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代的考证学极其兴盛,是由于顺、康、雍、乾大兴文字狱后,史学研究大大衰落造成的。
B.朴学研究不易酿成文字狱,因为朴学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它的各方面内容跟政治现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C.明代以前,后汉初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史》,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其史学价值都在官修《清史稿》之上。
D.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崇高,是因为他们私著《明史》的成就达到了司马迁《史记》的高度。
7.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清间一群史学家私著《明史》,表现出他们尊重历史事实,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B.《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个大智大勇者,敢于记述当代史实。
C.一个编史者,既要有才智识见,又要有编修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史的经历,更需要有勇敢精神,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
D.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但隔代编修或者出于官修的史书,往往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而缺少学术价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                       除:授予官职
9、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4分)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3分)
(3)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释: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1)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
    (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 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洒》)
③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①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洒》)
③盘飧市远无兼味,             。(杜甫《客至》)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⑤君子喻于义,           。(《论语》)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水兮 水兮
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像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③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④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河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
⑤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佛香阁排云殿下的昆明湖波平如镜,如钩的银月清辉宁静,苍苍大树无语肃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他自沉原因的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卑鄙与高尚同在,清泉与污水混流。“义无再辱”,这是王国维全部的隐痛和决心。
⑥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⑦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这样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⑧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29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
⑨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皓洁的灵魂。
14.“水兮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分析以它为题目的妙处。(4分)
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2)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16.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③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17.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是联想,联想的人物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现代,作者联想到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联想的目的是什么?(6分)
六.(15分)
18. 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你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请你从下面提供的语言素材中选择得体的必须要说的内容,按照连贯、通畅、合乎逻辑的要求排出顺序。(只写序号)(4分)
( l ) x x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2 )我叫 x x x  ( 3 )我盼望自己能够通过面试,成为 x x 大学的一员(  4 )男(女),今年 18 岁( 5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 6 ) 老师,您好! ( 7 )我爱好音乐,也喜欢运动( 8 )我身高 x x ,是一名阳光的男孩(女孩) ( 9  )这次自主招生我一定能通过,我绝对相信自己的实力( 10 )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 ( 11  )我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我的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 12 )我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 ( I3 )错过我这样的苗子,相信老师您会后悔的( 14 )谢谢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仿照上文再补写一个例子。(2分)
(2)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3分)
20.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下图的画面构成及寓意。(6分)
七、作文(60)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D(A成分残缺  B句式杂糅 C一面与两面不照应)
二、(9分)
5.A(“无法做到信史实录”与“怪现象”的产生无直接联系。)
6.B(A、“史学大衰”不是“考证学极盛”的根本原因。C、二者不构成比较。D、“私著《明史》的成就达到了司马迁《史记》的高度”这句话有误,文中无此信息.)
7.D(结论太绝对)
三、(9分)
8.(3分)B(接受、许可)
9.C
10.(3分B(“太守犯罪被杀”是另一个人,另一件事。)
四、(23分)
11.(10分)
①(4分)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都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只有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大意2分,“考”“ 皦然”各1分)
②(3分)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大意2分“谢”1分)
③(3分)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大意2分,“取”1分)
12. (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三四句作者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诗歌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13.每空1分
答案:(1)雄飞雌从绕林间   钟鼓馔玉不足贵        乾坤日夜浮   或轻于鸿毛     见贤思齐焉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天生我材必有用   樽酒家贫只旧醅  举类迩而见义远   小人喻于利
14.(1)“水兮,水兮”形成反复,感情浓厚,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
(2)以“水”作为全文的叙事和抒情线索。
(3)“兮”字增强抒情性,也暗含所写内容与屈原有关。
(4)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借以赞颂文人单纯、执著、质朴、纯净的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得4分,分析合理即可)
15.(6分)(1)屈原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精神的自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广为传颂,百世流芳。
(2)文人们不能接受侮辱,不能苟且逢迎,不能同流合污,而像这样去死,捍卫了人格尊严,使生命趋于完美。
16.(6分)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屈原交谈,亲切自然,既易于深刻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又便于抒发对屈原的景仰之情。
17. (6分)  这些人物的共同点:质朴、纯净,对精神世界执著追求。
联想的目的:赞扬他们不苟且逢迎、不同流合污,宁愿用死来捍卫生命尊严的精神,对恶浊社会强烈谴责。
六.(15分)
18.(6)(1)(10)(7)(12)(3)(14)(若加上(2)也不扣分,(7)和(12)换位也算正确)
19. [示例] 知道梅艳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来越少了。(类似均可)(2分)
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3分)
20.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1分)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2分)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2分)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1分)
附:(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向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直言进谏,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指责、检举,没有丝毫的顾忌,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自己身在朝廷而无所事事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乙卷)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乙卷)
2022届河南省高三考前押题信息卷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2022届高中毕业班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22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河南省三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押题语文试题
2022河南省许昌市、济源市、平顶山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2022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2022届高三4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22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模拟联考语文试题(二)
河南省平顶山等三市2022届高三4月检测语文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4月检测语文试题
2022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2022高三第二次素养调研语文试卷
2022年3月河南省高三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考试试题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全国高考模拟试题
2022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高三2022年1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语文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焦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许昌济源平顶山2021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许昌济源平顶山2021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许昌济源平顶山2021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河南省六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