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新城道中(其一)》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2-01


新城道中(其一)教案   
                                
Ⅰ、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单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创造背景。  
2、背诵这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2、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3、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诗人畅达的胸怀。  
2、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Ⅱ、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2、品味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  
Ⅲ、教学难点:  
1、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Ⅳ、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以苏轼的一些名句导入。  
二、背景介绍: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三、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与理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之,苏轼的诗今存 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朗读感知  
1、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对照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有感情的品读。  
五、师生合作探究  
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提示: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一方面是有隐曲委婉表达之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诗人准备进山,急切期盼天晴。所以对檐间没完没了的“积雨”声特别厌烦,特别敏感。所以,雨一停,他首先感到的是檐间滴雨声被“吹断”了。  
2、试着描绘此诗句“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意境。  
提示: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  
3、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比喻,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意思相近即可)  
4、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西山人家煮葵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小结:本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难怪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自然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      
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着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好不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五:知识拓展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赏析: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六、作业:背诵本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新城道中(其一)》导学案2
《积雨辋川庄作》《新城道中》学案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ppt课件(27页)
《扬州慢》《新城道中》学案
《新城道中》(一)学案
《扬州慢》《新城道中》教案1
《新城道中》练习
《旅夜书怀》《新城道中》《积雨辋川庄作》ppt课件
《新城道中》ppt课件2
苏轼《新城道中》mp3音频朗读
苏轼《新城道中》教学设计2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2)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1)
《新城道中(其一)》教案1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