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 >>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作者:楚鲁之徒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3-08


    一.考前准备阶段,扎稳基础。 首先是掌握必须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在古诗中春风秋雨、明月彩霞、江南花鸟、塞外黄沙,甚至金戈铁马、红粉女娃,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亭台轩榭、诗酒文章、历史掌故、轶事趣闻,总之,只要能够入题的,无不被诗人纳入诗中,而且赋于中国味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地多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了解古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以便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其次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古人写诗常用比喻、对比、比拟、夸张、借代、象征、暗示、典故、衬托等手法,委婉地表达感情。我们平时多注意它们的用法和特点,阅读时多加注意,就能较容易地领悟作者的本意,准确地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二.临场鉴赏阶段,把握要求,有的放矢。 
     首先,从内容的角度将诗歌归类。
      一般说来,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题材,在答题时就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其次,努力探寻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分析标题,确定作者表述的对象。如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我们可以发现标题给出了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而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 ,同样可以给我们这些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而写?写的是什么?便可把握主要方向。
    二是阅读内容,寻找与试题有关的词句,将诗眼提取出来。弄清诗歌的意象,再回头探寻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趣。 如:2003年高考题选王维的《过香积寺》,考题围绕“诗眼”二字做足了文章,先问:“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然后再问“为什么?”如果我们在这点知识不能过关,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找出答案,将诗歌的意境赏析出来: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相馆在青松上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面三刀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再看赵师秀的《约客》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前句写出对客人失约的强烈不满,而“闲敲”二字看似“闲”,却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等人的万分焦急。 王建的《雨过山村》 ,也是如此,首联的“一两家”,准确地写出了山村居民点分散,人稀稀落落的特点。而“妇姑相唤浴蚕去”后,只剩下中庭的栀子花在静静的开放,人呢?都忙自己的事去了。借景写人,以闲衬忙,以静衬动。全诗的意境便展现出来了。 总之,找出诗歌的意象,这是鉴赏的起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是赏析的关键。 三是借助诗歌的标题、序言、注释等资料,寻找答题所需要的信息。这一点虽然简单,但千万不能忽视。 
      其三,反复诵读全诗,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称质朴。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托事于物,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说一字,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5)、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其四、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诗歌的艺术风格指这首诗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品。 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的描写生活,表现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作品。 浪漫主义的诗歌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热烈奔放,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李白、李商隐、李贺等人的作品。 
 另外,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 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于是作品也就有不同的风格。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宋词中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了解了这些特点,可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准确的深入理解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
     其五、弄清诗歌的抒情方式 
(1)、间接抒情。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借庭中飞雪表达诗人盼望春天的焦急心情。又如刘禹锡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借大浪淘沙来表现诗人虽多次遭到降职和放逐,但仍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精神。 
(2)、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的方法。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直抒胸臆,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 其六、弄清诗歌的表现手法。 通常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衬托、反衬、对比、用典、虚实等。 烘托指从侧而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琵琶行》中反复出现的月光,就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的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以喧闹来衬静。 虚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动为实,静为虚等等。如“天街小雨润如酥”是实,“天街夜色凉如水”则是虚。“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实,而“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虚。“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实景,而“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是虚景。 用典是借用典故,援引史实,使诗歌语言更精练,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更含蓄,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受染力。如李商隐的《锦瑟》,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 要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尤其要明白,诗歌中写景一定为写情,咏物一定为言志(抒情),咏古一定为喻今。诗中的景、物一定要蕴含作者的情与志,只要从诗人所咏的“古”联系到诗人所处的“今”,便可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其七、注意诗中的修辞方式。 常用的修辞方式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设问、反问等等。如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的比喻,慨叹生之无常。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则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对偶表现世界蓬蓬勃勃的向前发展。崔颢的“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少女的诚挚坦率,热情爽朗,内心爱慕却又羞涩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步,组织好语言,过好答题关。 只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
作者EMAIL:296271339@qq.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新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学科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各地高三一模情境化试题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中意象类对比练习
2019至2021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诗歌手法及练习题(1-4)
诗歌风格练习题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典型例题
高考复习:如何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术语专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14篇)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1-3)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课件
2022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汇编:诗词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模板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公开课ppt课件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意象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练习题
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山水田园诗解析与专练
2022届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训练
2022届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解析与巩固训练
高考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考点类型解析与易错题训练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简答题答题方法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ppt课件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古诗歌阅读专题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ppt件(8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指引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
山东省各地2021届5月份高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1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高中咏史怀古诗知识专题汇编
新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基础题型归类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山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一模古代诗歌汇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