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5-23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技能和感悟技能。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教唆suō  长喙huì    下碇dìng   潺潺chán
B.蓑毛suō  铿锵qiāng  澄碧chéng  沐浴mù
C.嗜好chì  绾起wǎn    桅樯qiáng  铧犁huá
D.麦陇lǒng 遨游áo      哞叫móu    掐花qiā
3.下列各句各有一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⑴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的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
⑵黄昏的空中偶见鹭鸶的底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⑶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溶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⑷春天吹着口哨,满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声音--早。
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欠妥的一项是(   )(2分)
A.它们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
教唆:教育,教导。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嗜好:特殊的爱好。
C.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绾: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D.我的龙骨已把一大块闪亮、漂动的冰山撞碎,因为它妄图用那尘封的躯体挡住航道。
妄图:狂妄的谋划。
5.给下列作家作品连线。(2分)
《樟树赞》          郭风
《鹭鸶》            冰心
《笑》              茹志鹃
《春天吹着口哨》    郭沫若
《花的沐浴》        刘湛秋
《永不停航的船》    王奎山
《画家和他的孙女》  巴勃罗·聂鲁达
6.下面语句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樟树赞》所赞美的事像樟树那样的造福人类,抗拒腐蚀的品质。
B.《鹭鸶》除了运用正面描述外,还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来刻画鹭鸶的形象。
C.《笑》不仅给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净化,而且还有美感上的享受。
D.《画家和他的孙女》通过写画家瞧不上的画却得了一等奖这件事,来讽刺那些水平不高却又自以为是的人。
7.根据课外阅读知识,填写下列内容。(4分)
(1)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     》,喜欢的理由是:  
 (2)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神话故事,如    ___、 ______(填故事名称)。
8.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寓意。(4分)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4题。(20分)
秋山红叶
沙白
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灸人口,词名似乎超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 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天平山之游恰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一派雨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目前。
9.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4分)
10.文章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请写出这两句警句。范仲淹在这两句话中表达的情怀与哪位诗人在哪首诗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4分)
11.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3分)
12.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13.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  )(3分)
A.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B.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C.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D.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14.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3分)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②苏台:指苏州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20分)
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小和尚满腹疑惑的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
   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我怎么没看见呢?”
   “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5.小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4分)
16.老和尚为什么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怎样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4分)
17.“秋天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老和尚这番含有哲理的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近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赞美“落花精神”的两句诗:“         ,      。  (4分)
18.结合全文,仔细体会划线句子的意思,说说“鲜活”一词的具体含义。(4分)
19.读了此文,你认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迪?(4分)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2.C
解析:“嗜”应读作“shì”。
3.⑴“长的”应为“长得”。⑵“底飞”应为“低飞”。⑶“溶化”应为“融化”。⑷“满山遍野”应为“漫山遍野”。
4.A
解析:教唆是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的意思。
5.略
6.D
解析:这里没有讽刺的意味,主要揭示了人的想象力的问题。
7.示例:《水浒传》,它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的发展历程,故事波澜起伏,人物很有个性,栩栩如生,很有感染力。示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  
8.凡事不会伸手而得,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或: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一 寸光阴一寸金。)
二、阅读理解
(一)9.用红叶烘托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清廉刚正”的品行(或:以红叶衬托范仲淹的一片丹心)。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意在强调范仲淹的精神如“不枯槁”的红叶永不褪色。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解析:如果写出其他的诗人和诗作,只要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就可以。
11.表明范仲淹“赢得人民爱载”不仅仅是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说了两句名言,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上文写的传说,下文写的“新政十议”和他守卫西北边防等功绩)。“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词中的白发将军,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或: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热爱祖国之情和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12.范仲淹守卫西北边防,矢志报国立功,敌人畏他三分,称他为“小范老子”,作者借西夏人对他的称呼,表达出对他的崇敬之情。在作者看来,他不仅“清廉刚正”,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所以第二次称他为“小范老子”时,崇敬之中更带有亲切之意。
13.D
解析:A、B两项都是片面的理解,C项只是对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
14.这幅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例如“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等。)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二)15.小和尚有树叶凋零想到人难免一死,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产生了疑惑,故而“忧愁”。
16.因为老和尚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他从秋叶凋零、冬枝残落“看”到了春花开放、夏叶生长,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他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以一种乐观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鲜活”指富有生机与活力,即让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19.“心中有景”指以乐观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待人生。 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和憧憬,围绕“启迪”来谈。
三、写作
20.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周周清试卷(第三单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周周清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一单元生字词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字词练习题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版七年级下2010年03月考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