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说课稿
|
|
作者:韩老师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6-02 |
作者博客:http://blog.163.com/hanrui45@126/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我将本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法的选择、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单元说明:
继承第一单元从古典诗词到中外现代诗,此单元的二篇文章从体裁上来讲都是散文诗。从内容上来讲,两篇散文诗风格各异,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而牛汉的文章则更易让学生接受,通过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这一行为心理变化,体现文章的主旨尊重生命与自然。从人文性上来讲,能让学生在不同文章中体味到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为人,并学会尊重自然与生命,从而获得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继续学习诗化语言的精炼性与生动性,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体会描写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的培养语感的同时,养成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的能力与习惯;联系文章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理解社会与人生。
2.课文说明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文章以对话为主,围绕奴才与聪明人、傻子诉苦的三个片段,鲜明而形象的刻画了三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嘲讽了世故,虚伪的聪明人维护旧社会的可憎面目;鞭挞了卑微、不满生活现状的奴才却甘心为主子作恶可恶行为;同时也赞颂了表面粗野,敢于反抗的傻子与旧社会坚决抗争的斗士行动。
此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点。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与神态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以对话为主,主线(奴才为主线)鲜明,脉络清晰,含义深刻。 对于这样一篇的文章通过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多角度的走近、认识这位名人,更有利于通过学习来感受先生剖析现实、敢于批斗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在体验式阅读中培养正确的为人观;同时这样一篇较典型刻画人物的文章,语言幽默、生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品评语言与人物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提供了一个范例;况且有许多经典的语言值得学生品味。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无论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还是情感的提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中规定: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同时对作品有思想感情倾向的,能联系背景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根据课标内容和单元学习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
⑵ 阅读课文,并能自主的复述文章的内容;
⑶ 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⑷ 学习以对话的方式,多种描写方法并用揭示人物思想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收集资料,预读文章,完成目标1;
⑵ 快速阅读,熟悉文本,复述故事内容;
⑶ 运用圈点勾画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⑷ 联系文章背景,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⑸ 拓展延伸,感受优秀作品的现实意义。
在此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向作者和课文质疑,大胆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与方本,学生间及师生的多边互动。在此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更好的实现对课文的多角度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三个形象上能反观自己及周围的人,提高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磨练,语文能力不断增强,思想也日益变的成熟起来。他们思维活跃,却又内敛不爱张扬;他们接受能力强,却又懂得舍取有自已的主见。对于以刻画人物表现作者思想的文体知识有一定分析的基础,并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也很强,懂得取舍,并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分析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应不难,但本文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对于十五六岁的学生来讲,很难身同感受的,根据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及一些极有感***彩的句子,因此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和适当的示范解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入的理解文容。
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自主的分析文章,并运用有感情诵读的方式来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
难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学选择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应重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而使其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总结方法形成习惯。为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复习导入法、快速阅读法(整体感知)、指导归纳法(品评人物)、问题引导法(探究文旨)、板书辅助法(小结)、谈话法(扩展延伸)。
2学法选择
课标关于教学建议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我觉得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参与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法的指导。为此我采用以下的学法:
自主预习法、复述法、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设计理念:
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依托于文本,努力的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走进文本,读出兴趣,体味情趣,从而悟出道理,张扬个性,体现课标中“鼓励学生自主有创意阅读”的精神。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复习导入 ,言说作者、听读积累,速读复述、品评形象,挖掘内涵、探究思考,联系现实、谈说收获,布置作业五大步。
[教学过程]
二、 复习导入 ,言说作者
我们已经学过了鲁迅的三篇文章,透过这些文章能说说你所眼中的鲁迅吗?
不同的文字中,让我们感受着这位伟人的不同侧面。***也曾给予鲁迅先生以崇高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出示幻灯片)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它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老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大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鲁迅,亲近鲁迅。(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走进文章的最好办法是先走进作者,在感受不同的评价中,尤其是伟人的评价中设计问题,引起对文章的期待心理。>
二、听读积累,速读复述
看题目,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谁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聪明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去当傻子,更没有谁愿意去做一个奴才,是这样的吧?(等待学生回答),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请3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的三部分,其它同学提起手中的笔认真听读,划出生字词与你认为读音不同的字。
1、交流生字词。
2、再速读课文,用自已的话说说文章的内容。
3、通过刚才复述,想想文章中以对话的形式,描绘了几个片段,刻画了几个主要的形象(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复述,落实基础,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品评形象,挖掘内涵
言为心声,不同的话语正反映着人物的心理与性格。请根据我们以前对人物的分析方法,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找出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抓关键的词语与语句来评析人物。(自主批注,可适当的进行小组交流)
1、说说你眼中的三个形象:
请根据批注以这样的句式我觉得(聪明人、傻子、奴才)是一个这样的人,从———————中看出来的。并要求对一些语句有感情的进行范读。(出示幻灯片)
(师在学生的汇报中指导朗读,并可对一些关键语句进行范读。)
<设计意图:依托于文本,抓文中的关键的句,引导学生谈出不同的评价,以便显露其真实的人生观,我们可做下确的引导,同时也为理解文章的内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说说作者眼中的三个形象
刚才大家各抒已见,说出了你对三种人的不同看法,俗语说的好:文为时用,看文章最后,想想本文写作时当时中国的现状?联系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你能说说作者对这三种人各持什么态度吗?并说说理由。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探究作者对三种人的态度,进而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写作内涵。>
四、探究思考,联系现实
文章以奴才的活动为线索,将两件相对独立的事情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无需导引,没有铺垫,开篇便进入正文,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奴才的谄媚、聪明人的圆滑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以后,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奴才依旧会不断的诉苦,依旧会不断地找机会表现自己的忠诚,而聪明人也会……言已尽而意无穷。但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可能还是傻子,那么大家想一想:
1.课文中的“傻子”“傻”在什么地方?与我们理解中的“傻子”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聪明人”“聪明”在什么地方?与我们理解中的“聪明人”有什么不同?
2.课文中的“奴才”可悲在什么地方?他该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3.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课文中的那种“傻子”和“聪明人”?你怎样看待他们?(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在学生各抒已见中张扬个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文章对生活暗示指导作用上来,在比较交流中更深入的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同时达到情感的渗透。>
五、谈说收获,布置作业
本文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可以说是《野草》中的佳作。你能谈谈学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吗?(内容、语言、写法、主题上等。)
学生自由谈说。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仿佛能在眼前出文中的一幕幕,请大家在课后试着把此文改成剧本。
推荐阅读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然后结合本文,看看阿Q与本文的“奴才”有什么异同。
七、板书设计
形象 性格 态度 主旨
奴才 辛辣批判 揭露其面目与本质
聪明人 无情嘲讽 激励人们更好的战争
傻子 批评赞美 攻击要寻找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示,同时也清析的展示了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性.性格根据学生的生成进行填写。>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