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答题规范化指导及专题训练
|
|
作者:zjyzwap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1-04 |
关于诗歌鉴赏的考查角度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作者EMAIL:zjyzwap@163.com
古代诗歌答题规范化指导及专题训练
万爱萍
一、品味语言类
品味语言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它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梁,读诗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则很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各地高考诗歌鉴赏比较注重对语言的考查。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有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辨别诗歌用词的妙处等。
(1)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如(2005年北京卷)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断”的含义:断断续续。
答题建议:利用古汉语知识
(2)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具体是什么作用,要结合诗的内容作答。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5年湖南卷)
与浩初上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 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剑芒, 独上高楼望帝京,
秋来处处割愁肠。 鸟飞犹是半年程。
若为化作身千亿, 青山似欲留人住,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解析] 同样着一“望”,不过二诗位置不同,李诗在篇首,作用同上,柳诗在篇末,收束全诗,其作用可仿照提示进行回答: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答题建议:解释 +作用(效果)+情感
| |
| 标题: |
古代诗歌答题规范化指导及专题训练 |
| 文件大小: |
15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zjyzwap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