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1-23 |
一、导入:
学生主持:同学们,今天的经典诵读时间由我来主持。今天我们诵读的内容是:二十课——二十三课。 (古筝——齐 个人) 师:弟子规,圣人训,(用心学,积淀深)
二、学习《弟子规》
师:苏轼有这样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是指经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典文章以及书籍要多读,多读并且深思后其中道理自然也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弟子规》的第24课。大家读这段文字。
1、读《弟子规》 读书检测:(分组读、男女生对比读、师生互读、接龙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朗读,你知道这几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看看书下的解释,是怎样说的)
2、理解大意: 预设(一)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惟:只是,单单的, 德是指什么呢?你认为品德都包括那些方面呢?(关心同学,爱班集体……) 指导学生读书下的解释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培养,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努力、奋发图强。也就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师:那“当自砺”中的“砺”是什么意思呢?结合书中的注释,看看“砺”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要真正赢得别人尊重,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预设(二):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当我们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不开心的,或者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4、听故事并讨论 小故事:(1)班里努力学习的 (2)个别现象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班里有几个同学用拉杆的书包,有的看到了,就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人家都有那样的书包,我也要,我的那个书包,都旧了,多难看啊,您得给我买;看到别人穿漂亮衣服了,也和妈妈要, 师:“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你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事情的看法吗? 通过前两天的问卷调查,我知道,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你能谈谈自己以前哪里做的好,哪里做到不好吗?
5、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 师:过渡:解大意,明事理;深感悟,再读文。我们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 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
6、展示: 读一读 背一背 唱一唱(配乐读、展示的面广一些)
三、拓展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学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艺、技能,你还知道古人积极上进的故事或者诗句呢?(学生回答) 我也搜集了一些材料,投影出示: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插入故事)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在学习这方面,我们班的张玉轩同学,她的字既清楚有漂亮,很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在生活中,郑海轩、侯心怡这两位同学,每天中午,都帮着大家盛饭盛菜,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当我们这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向人家学习。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3、见贤思齐焉——孔子 4、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就是说一个人有学问有修养就会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的气度,无论他衣着怎样,都无法掩盖这种纯正夺目的光彩。) 5、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颜之推 伎:技艺 积累千万财富,比不上有一门小小的技艺在身。技艺中容易学习而又宝贵的,没有哪个比得上读书的了。 读一读、背一背 师:你还知道古人哪些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故事或者诗句呢? 让学生说一说:(阮咸晒衣)手不释卷、宋濂借书、凿壁偷光……
四、谈收获 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你知道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吗?(视频)
五、心灵对话: 你们的父母对你提出了什么希望呢?(读一读卡片上“家长寄语”)你准备怎样回答你的父母呢? 说一说 (设计成学生课堂作业—互动) 你可以吟诗一首,也可以写成和《弟子规》这样形式的,也可以给父母写几句话,总之,格式不限。 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在学习,现在我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身为师,要自强。功夫上,做文章。求学问,无大小;与春芽,共相长。
六、写一写 读一读
七、小结: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现在我们就以一起诵读这首《传承文明》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传承文明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 典章文物,经史子集。文化积淀,书不尽意。 厚德载物,通天彻地。薪火相传,百世一系。
结束语:读经典,颂贤文;学文化,需用心。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