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咬文嚼字》(同步学案)
作者:宇宙思考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4-09


咬文嚼字(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学法指南
1、正确理解本文的题目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本文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课文精讲
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
(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6)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
(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再次,思考这些论证材料可否调换位置。如王若虚对《史记》描写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和“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两例。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每个分论点和它的论据都是相对应的,两者密切相关,不能调换。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
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沦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4.小结。
在议论文中所列举的材料一定要鲜明有力地证明相应的观点,反之则是材料使用不当。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应具有对应性和最佳性。
质疑探究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本文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是: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米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切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讨论:两人见解不同,应该怎样看?
答:两人见解并不矛盾。 “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这两种读书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如果为的是开阔视野、获取信息,那么“不求甚解”能大大提高效率;如果意在领悟作品的思想精髓,揣摩写作艺术,则最好能“咬文嚼字”。再则阅读经典作品,尤其是文学类的,要正能吸取其中的营养,还是得下“咬文嚼字”的功夫。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逐步提高的。对于阅读障碍比较大的作品,开始不妨“不求甚解”,以后再慢慢“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就豁然贯通了。“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构不成彼此否定的关系,它们的存在也不会排斥别的读书方法。《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困于表面现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同时,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精益求精、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咬文嚼字》表格式教案12
《咬文嚼字》ppt课件(27页)
《咬文嚼字》说课稿2
《咬文嚼字》知识点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学习资料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pptx课件(39页)
《咬文嚼字》pptx课件(23页)
《咬文嚼字》ppt课件(17页)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同步练习
《咬文嚼字》ppt课件(22页)
《咬文嚼字》ppt课件(11页)2
《咬文嚼字》教案11
《咬文嚼字》拓展训练
《咬文嚼字》导学案4
《咬文嚼字》导学案3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咬文嚼字》ppt课件(47页)
《咬文嚼字》表格式教案
《咬文嚼字》ppt课件(13页)
《咬文嚼字》表格式教案11
《咬文嚼字》ppt课件(30页)
《咬文嚼字》ppt课件(11页)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ppt课件(56页)
《咬文嚼字》ppt课件(48页)
《咬文嚼字》ppt课件(16页)
《咬文嚼字》ppt课件(44页)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说课稿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ppt课件(29页)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2篇)
《咬文嚼字》读后感(2篇)
《咬文嚼字》ppt课件(40页)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0
《咬文嚼字》ppt课件15
《咬文嚼字》ppt课件(21页)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2
《咬文嚼字》ppt课件13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学案(3课时)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ppt课件3
也谈《咬文嚼字》ppt课件
也谈《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ppt课件12
《咬文嚼字》ppt课件1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