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简案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选文所选的六篇文言文都是传统的民篇。让我们随着司马迁去探究一下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随着陶渊明去观赏一下世外桃源,随着吴均去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随着柳宗元去感受一下赋敛之毒甚于蛇的道理,随着范仲淹去体会仁人志士的思想。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学文言”,一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句子,疏通文意。二是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思索、品味,以达到感悟的目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了解古代的社会现实,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2、了解有关课文的记叙线索和顺序,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的写景。
3、欣赏文言词语,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4、能够准确背诵课文。
三、单元课时安排 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0.5课时
《陈涉世家》 3课时
《桃花源记》 2课时
《与朱元思书》 1课时
《捕蛇者说》 1.5课时
《岳阳楼记》 2课时
《醉翁亭记》 2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四、各课教学简案
陈涉世家
(一)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3、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4、理解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用法。
5、能够背诵一些精彩的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 听,思考,补充。
作品,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给我们介绍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学习这篇文章,
我们会对陈胜起义的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有个具体的了解认识。
2、整体感知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 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文字障碍。
3、反复诵读,老师范读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读给大家听。评价。
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自学
5、交流成果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6、老师解疑。`
7、深入理解
学习特殊文言词语(课后练习) 思考、练习、交流
再读课文,思考: 再读课文。
陈胜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思考,讨论。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回答,评价,补充。
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文中是怎样通过对话来刻画陈胜的?
8、小结课文 回答,评价,补充
9、布置作业
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同学互相检查。
桃花源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反映的社会现实。
2、学习文言副词,了解古今异议现象。
3、加强阅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4、以渔认的行踪为线索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 听 记
2、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 朗读全文。
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思考,回答。
3、老师朗读
4、集体朗读 练习朗读,
5、自由朗读 小组交流,评出组内最好的。
指导朗读,评价。 全班交流,评价。
6、先自学课文 借助注释,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评价
7、老师解疑 同学提问
8、学习文言词语 练习
9、小结课文 交流
与朱元思书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3、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体会朋友的深情。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复习前面的课文 回答交流
2、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了富春江的哪些景物。 交流,评价。
3、精读课文: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 读读,思考,圈点勾画。
角度去表现景物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 交流评价。
物的特点。
4、学习文言文的词语 学习交流
4、语文活动:我做导游。
运用多层次写景的方法,以 校园
景物为解说对象,写一段解说词。 思考,创作。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巡视,指导评价。 评价。
捕蛇者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对比、衬托写法。
3、掌握重要的文言文词语。
4、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很多人都很怕蛇,因为蛇身上有毒液 在教师引导下
被蛇咬伤后会危及生命。但是,有的地方 进入新课学习
的人却争相去捕蛇,这是为什么?请同学
们看课文。
2、整体感知:
介绍“说”的特点 听介绍 记笔记 作补充
介绍作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作批注。
交流评价
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3、学习文言词语 展示自学成果
老师解疑
4、课文:
思考:课文一共写了几件 事情? 反复朗读,
以哪件事情为主? 思考,讨论,交流。
概括各段段意。
本文写法的突出特点?
5、:续写故事。 思考,写作,交流。
6、结课文 交流
7、布置作业
整理课文,字、词语、句子的翻译。
岳阳楼记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3、了解古人的思想和忧乐观。
4、背诵课文。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由本课的名句导入 ,请同学解释意 结合自己的预习解释
思。
介绍作者 结合书下注释了解。
2、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 朗读全文。
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思考,回答。
3、老师朗读
4、集体朗读 练习朗读,
5、自由朗读 小组交流,评出组内最好的。
指导朗读,评价。 全班交流,评价。
6、先自学课文 借助注释,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评价
7、老师解疑 同学提问
8、学习文言词语 练习
思考归纳段意 思考
如何理解“谪”字的用法。 讨论
写迁客骚人的悲喜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理解“先忧后乐”这句话。 交流
9小结课文 交流
10、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醉翁亭记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大量应用判断句。
4、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复习前面的课文 回答交流
2、整体感知:
介绍作者 了解 补充
介绍写作背景。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扫除文字障碍 交流,评价。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注释
疏通全文大意,教师给予适当的 讨论解决
指导。
4、思考
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他们为什么乐?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一句含义。 先自己思考
找出全文的判断句。 交流 评价
5小结全文 思考交流
6、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互相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