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单元练习 >>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诗词赏析试题
作者:黄海一波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2-31


1、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 律诗 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知背景]此时苏轼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表现出在 “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明诗意]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泥土.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悟诗情]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 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描绘的画面。
答: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潇潇暮雨中,传来了布谷鸟哀怨的啼声
3.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4.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词上阙和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 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6、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答:词前小序交代了地点,以及门前溪水的流向的奇特现象,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深思
7、对上阙的景物描写有何含义?
答:上阕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阕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8、“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是什么意思?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9、“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有何含义?
答:不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0、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小测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点过关
2014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练习周周清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提高卷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提高卷ppt课件
2013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次单元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
乐桥镇中2013年秋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考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新光中学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四、五单元语文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2011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合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2010年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单元练习
201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201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第1,2单元语文测试卷
2010年育新学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摸底测试语文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3单元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3单元基础训练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庙岗乡中心学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阶段性测试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2009年苏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测试练习题(无答案)
三亚市实验中学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阶段性测试试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检测练习题
扬中树人08—09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复习教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分类复习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2008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2008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