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天时不如地利》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2-07


闸北二中   预备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执教人:____丛艳丽_______
                                                                                    执教日期:2009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天时不如地利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3)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互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掌握基本文言词语、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习文章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
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
学习文章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教具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
绿色教育结合点
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这篇文章。
1、作者简介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
2、 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3、检查预习,了解内容。齐读课文
(1)正音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2)指导朗读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二、质疑释疑
1、借助工具书,在翻译的基础上叙述课文梗概。
2、以小组为单位,分段翻译全文,要求遵循“逐字翻译”的原则。
三、 理解课文内容。
1.实词解释(投影)
2.结合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段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提出观点,提挈全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段译:(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段译: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这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亲戚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段译: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四、  分析课文论证结构
本文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学生朗读体会层层深入的排比句、结合字词理解作者的思路。
五、背诵课文。
六、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4.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 
七、研究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八、巩固练习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夫(      )粟(      )畔(      )
A 七里之郭      B 环而攻之     C  池非不深也     D 委而去之      E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F 亲戚畔之      G  地利不如人和        H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A  池     古义:                     今义:             
B  兵     古义:                     今义:             
C  亲戚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句译: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5、填空练习。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__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___的书。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
⑶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
  ①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对“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C.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③文中的“道”与下面哪个词中的“道”意思相近?
  A.道德 B.道歉 C.道路 D.王道
④“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_____________
⑤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
九、拓展迁移
1、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如:共产党得民心,所以得天下;美国攻打伊拉克得不到民心;也可从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方式上来拓展。) 
2、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默写需要积累的字词释义。
2、 运用层层推进的排比句模式,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课后小结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天时不如地利》《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北省孝感、黄冈、咸宁中考题)
《天时不如地利》复习练习题
《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教案3
《天时不如地利》学案
《天时不如地利》复习指南
《天时不如地利》ppt课件3
《天时不如地利》练习题
《天时不如地利》mp3音频朗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仿写妙语
《天时不如地利》ppt课件2
《天时不如地利》同步练习
《天时不如地利》ppt课件1
《天时不如地利》原文和译文
《天时不如地利》测试题
《天时不如地利》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