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高三第三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6-06 |
嘉定区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卷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中庸智慧”再思考 访谈嘉宾:万俊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①问:传统认为,中庸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智慧与思维方式。究竟怎样理解中庸? ②答:按照中国儒家的理解,中庸就是执两用中,即两极之间取其中。但执中不是半斤八两式的静态结构,而是事物发展的两种极端可能性之间的动态均衡,比如人格的文质彬彬,行事的不偏不倚。 ③由此可见,中庸的实现需要一种洞见,一种独特的视角,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它是一种平凡中求不平凡的方法。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需要人们具有很高的眼界,很敏锐的感觉,很深厚的经验知识积累,才能确定此时此地最合度的方法。 ④问:在哲学思想和社会历史演变中,中庸的效力是如何体现的? ⑤答:哲学史上有两种哲学家,一种是问题型的,如:尼采、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他们的思想比较激进,剑走偏锋,语不惊人死不休,凭借激情、想象,把问题追至极端,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寻求问题的深刻解释或解决。问题型哲学家对于突破既定传统和思维定势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而,诚如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所言,人类思想的进升既需要狐狸——那些问题型的哲学家,也需要刺猬——那些综合型的哲学家,比如: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和当代的罗尔斯。他们不忽略任何哲学问题和观点,善于从各种哪怕是极端的哲学观点中,发现综合、整合的可能。他们往往热衷于体系构建,立论相对中肯,即使对于他们所批判的观点,也不完全否认。 ⑥不仅在哲学理论中是如此,在社会实践中也是如此。比如战争。战争在革命年代是必要的,但革命只是社会进程的一个方面,是被迫的选择。纵观人类历史,革命和暴力决不是历史的常态和目标; 是为革命而革命, | |
| 标题: |
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高三第三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1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