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2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2、古代送别诗一组(补充阅读材料)

3、课件。

一、谈话激趣

1 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1、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指导写“孟”字。

2、个性化读题

①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②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出示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 “孤帆远影”。

3、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1、理解诗意

①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②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2 体验诗情

① 结合板画,理解“西辞”。

(画出长江简图,拿出黄鹤楼卡片和扬州卡片)

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

② 结合课件,感受“烟花三月”

   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 想象悟情,朗读体验。

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长江,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相机板画众帆。板书:帆尽,情未尽。)

引导带着理解读,读中悟情。

④ 独特体验,个性朗读。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说什么?

相机引导带着自己的感悟读。

⑤ 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⑥ 入情入境,配乐吟读全诗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题目。

五 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

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读懂诗题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出示李白画像)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有几个生字,自个儿读。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理解“之”,“广陵”)

师: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板书:读懂诗题)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读通诗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并把诗句念通顺。(板书:读通诗句)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学生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来!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有板有眼。(学生朗读)

师:来,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朗读。(师播放诗句朗读)

师:读得好吗?我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理解诗意                      

师: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哪位同学能围绕这个“送”提一提问题。会问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板书:谁送谁?为什么送?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样送?)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首诗里,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把答案找出来了,这首诗也就读明白了(板书:理解诗意)。读的时候可以看插图,看看注释,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交流,看谁先读明白。

师:(指板书上的问题)谁第一个汇报?

师:黄鹤楼在哪里?

师:你是看了第一条注释知道的是吗?还有谁知道更多关于黄鹤楼的知识?黄鹤楼和扬州都在哪条河流边呢?(板画长江)

师:老师这里有黄鹤楼和扬州的图片,谁能帮老师给贴上去呢?(指名贴图)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吗?(理解“西辞”“下”,板书方向标)

师: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孟浩然是从西面的黄鹤楼顺流而下出发到东面的扬州去。所以诗人说“故人——”

师: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用了这么多的好词语。你们头脑中的三月这么美,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回到唐朝,走进李白的生活,走进李白的世界,看看在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他会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出示课件:烟花三月)

师:他们可能是在春暖花开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嚣的酒家……那可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夜晚暖暖的灯光下……。

师: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饮酒作诗,作画下棋,多么快乐的日子,多么美好的时光,可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老朋友就要离别,在这美丽的三月,要到扬州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这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师:正是因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这时的心里就更加留恋,更加依依不舍,更加惆怅,牵挂,孩子们,读出你的留恋,读出你的伤感,读出你的牵挂来,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进诗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是用心在读。是的,在这千年胜地黄鹤楼上,(引读“故人西辞---”)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引读“故人西辞---”)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白又是怎样送走老朋友的呢?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理解“尽”)    

师:李白看着老朋友的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那小船到哪去了?

师: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

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就是只看见的意思。

师:我们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门外就回来了。可是李白目送着朋友挂帆远行,连影子都消失了还久久伫立,不肯离去。让我们再次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吧。(播放课件:送别)

师:多么动人的送别场面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动容,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师: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来,同学们,把声音沉下去,再读读这两句诗,认真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指名读,分组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四、体验诗情

师:下面谁能把黑板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得美一点。每个同学在下面先说给同座位听一听。(生同座位互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出了诗里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板书:体验诗情)

  师: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带着深深的情,浓浓的意,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女同学,这是柔情的送别。(女生齐读。)

男同学,这是深情的送别。(男生齐读。)

同学们,这是豪壮的送别。(齐读)    

五、拓展延伸

李白后来又为这次的黄鹤楼之别写了一首诗(出示李白的《江下行》),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自己读读,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从这首诗里你体会到什么?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长江水一样长。)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还学过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师出示课件《赠汪伦》,生齐读)。

师: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借潭水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李白写了他目送朋友远去,借长江水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回去以后,请你们搜集一些送别诗,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好吗?

师:最后,让我们吟诵这首诗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不会背的同学可以读。     

七、作业

  搜集送别诗,认真地读,仔细地体会。

八、欣赏师:老师在网上搜集了一篇《扬州情思》,让我们一起追寻千百年前古人的足迹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陀螺》说课稿
《陀螺》教案4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四》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案1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教学设计3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案1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1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盘点(第1-8单元)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6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案5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学设计4
古诗三首之《暮江吟》教案3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学设计2
四年级上《暮江吟》教案1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1
《蝙蝠和雷达》导学单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1
四年级上《精卫填海》教学反思2
四年级上《精卫填海》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精卫填海》教案3
四年级上《精卫填海》教学设计2
四年级上《精卫填海》教案1
《盘古开天地》知识点
习作《写观察日记》表格式教案3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案3
《蟋蟀的住宅》知识点总结
《蟋蟀的住宅》知识点梳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课件1
古诗三首《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flash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