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方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母爱,激发情感
1、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母爱: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板书:妈妈),妈妈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当你用心呼唤她时,眼前浮现出妈妈关爱你的哪些情景呢?(学生读说)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妈妈对子女的爱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想以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2、师朗诵《妈妈的爱》
过渡:是啊!我们就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着,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却有些不同,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书)
3、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寻找母爱
1、自由读文,请同学们读准字母,读通顺子,把不理解的词和自己总读不通的句子做上记号。
2、指名说:初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说读不懂的句子)。
3、师指导读通,再指学生读。
4、了解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
过渡:这位母亲为什么这么做?她是怎样想的?
三、研读探讨,体会母爱
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A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①理解“怔住”(愣住了)。
②母亲想到了什么?(应该让儿子自己学会看病了,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
③以前儿子生病,做母亲的是怎样做的?(结合第1、4自然段中的词语了解。)从后面的文章对话中可以看到儿子对父母极度的依赖。
(分角色读一读。)
正因为如此,母亲觉得儿子大了,应该自己学会看病了,因此,这位母亲让儿子独自看病的决心更坚定了。
④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责任)
让齐主导这句话,读出母亲的坚定。
⑤儿子生病发烧了,母亲却让儿子自己去面对疾病,此时你怎样看待这位母亲?
B我的心立刻软了。 (狠心……)
①这位母亲为了让儿子独自去看病还告诉了儿子些什么?(口授了张线路图)此时你又怎样评价这位母亲?(尽责)
②即便做到了这些,但看着孩子生病的样子,想着让病中的儿子去经历那复杂的看病过程,仍心软了。
C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①儿子独自去看病了,此时的母亲心理又有哪些变化?
(后悔→担心→自责)
②指导读第21自然段(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
③理解“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序”。
a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还是像往常一样流逝着,可对于这位母亲来说,简直是“—”(用一个成语归纳一下“度日如年”)。
b 书上说时间怎样的流动着?(理解“艰涩”)
c 理解“沙漏”(一点一点、一粒一粒坠入我的心房,使人心神不灵,心中不安)。
d 这都是为什么?(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之深。
e 指名读第22自然段。
深深地“谴责”自己
①理解“谴责”(责任)
②母亲怎样责怪自己的?(想象一下)
③指名说。
此时,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指名说)
儿子看病回来了,我看着他怎么样呢?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儿子看病回来了,他经历了,他学会了,他可以独自面对疾病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考验。母关也在接受着考验,母亲为了让心爱的孩子得到锻炼,学会自理,她却饱含着担心和痛苦的折磨。
儿子可能还不太明白,妈妈想对他说什么呢?
齐读第27自然段。
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1、此时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呢?
2、想想平时你可能也有不理解妈妈的地方,你此时想对你妈妈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全文,歌曲结束。
1、师结:是的,爱是一种奉献,爱也是一种责任。通过学习本文,文中的母亲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深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最好报答。最后,让我们为我们的母亲送上一首歌。
2、歌曲《懂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