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09 |
课型:单一型 执笔:
审核: 使用时间:2010年9月 日
【学习目标】
1 掌握字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描写声音的方法。
【学法指导】主动 合作 探究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与作品:
2、 注音与写字
偌大( ) jié鼓( ) 周匝( ) 千仞( ) 声声相和( )
jǔ然( ) 霍然( ) 花坞( ) 驰骋( ) 铮铮 ( )
2、解释下列词语
遽: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千仞:
周匝:
抑扬顿挫: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于我心有戚戚焉:
【课堂导学】:
(一)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为什么?
⑵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绝唱”二字?这两个字是对谁而言的?文章的哪些文字是对“绝唱”的细致描绘?她的演唱有何特点?
(二)合作研讨:
侧面描写:课文1、2、3、4、8自然段
⑴白妞出场前,戏园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琴师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他?
⑶黑妞的说书有什么特点?
⑷课文主要写王小玉的高超说唱艺术,但课文却先写到了琴师的演奏、黑妞的说唱,为什么这样处理?
⑸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后,各有一段听书人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⑹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一下什么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课文5、6、7自然段
⑴对白妞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着重抓住什么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⑵为了突出王小玉说书的精湛技艺,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设喻的角度也多种多样。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举例说明,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A、用人们的感觉设喻,如:
B、用人们的视觉设喻,如:
C、用人们的听觉设喻,如:
(三)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结果)
拓展延伸
1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来赏析下面文字。(修辞、描写手法)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一股狂暴的掌声。
2欣赏乐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写法,用二三百字表达出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
推荐乐曲: 古琴曲《高山流水》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钢琴曲《水边的阿迪丽娜》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