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5-14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学习重、难点:

1、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三、学习时数:二课时。

【预习学案】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内容: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同远及近。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赏析学案】

(一)学习第一段。

问题一: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明确: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问题二: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明确:高峻、怪奇等特点。

问题三: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明确:先写远视可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问题四: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二)学习第二段。

问题一:交代小孤山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明确: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问题二: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明确:(1)烽火矶至沙夹衣段所见;(2)小孤山和澎浪矶;(3)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问题三: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

明确: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小孤山的庙宇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问题四: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明确:由远及近。

(三)学习第三段。

问题一: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问题二: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明确: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问题三: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问题四: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明确: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想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特点。

(四)探究赏析: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1)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2)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3)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2、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的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惑。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1)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和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2)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既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3)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东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的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课堂练案】参考答案
1、C  2、C  3、B4、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用;用;而且;因为)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而(罢了;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5、(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过小孤山大孤山》游览路线图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x课件(53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x课件(52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31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字词、词类活用)
《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及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62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x课件(30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反思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5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3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4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17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含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3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14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2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65页)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ppt课件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题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6
《过小孤山大孤山》mp3音频朗读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5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4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3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2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2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
人教版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1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1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