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奕喻》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5-24


《奕喻》教学设计

设计者:黄高才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其树立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人生观。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二、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一1804年),清朝历史学家、学者。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晚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善于词章。后又博览群籍,综贯六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以后主讲钟山、娄东和紫阳等书院。学识广博,尤精音韵训诂。在历史学研究方面,对校勘考订古籍颇有成绩。其著作有《潜研堂文集》、《廿二史考异》、补《元史艺文志》和《氏族表》、《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一)课文内容提要

   本文以下棋作喻,具体生动地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个哲理,即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只有“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公允地评价一切事物。因为事物总有它的客观真理,如果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甚至各执己见,彼此相讥,就会争论不休,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文章由事入理,以小见大,逻辑性强,议论不是凭空而发,富有辩证意味,给人人生哲理的启迪。读来真实、自然,富有感染力。文以感叹作结,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二)问题设计

    1. 本文是以下棋作比喻来阐明道理的,请想想作者是如何写下棋的 ?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文章既没有介绍下棋的一般规则,也没有描述下棋的一种情形和场面,而是十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经过。其中作者特别突出地叙述了自己在由观棋到下棋过程中前后态度的不同变化。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下棋,正是为后面的议论和说理作铺垫。实际上在这样的叙述中,虽然还未说理,但理已寓于事中了。同时,由于作者并不是从旁观者的地位客观地叙述下棋者的优劣,而是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现身说法”,因而就使读者格外感到“事事确凿”,也使下面的议论说理有了坚实可靠的事实基础,而不致流于空洞浮泛。   

   2. 作者在写完下棋的事以后,本已水到渠成,可以直接即事言理,点明题旨,但是,在第二段中作者却旁迁它事、生发议论,一句也没有涉及与下棋有关的事,这是为什么?
     从文字上看,第二段确实一句也没有提到下棋的事,似乎与第一段不相衔接。然而这两段实际上却是貌离神合、表异实同。作者由点到面,从下棋这件小事而联想、扩展到生活中许多现象,进而从为人处事的高度立论,揭示了生活中一个人们往往习焉不察的事实:“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从而使文章的主旨从“下棋”这一狭窄的小圈子中突破出来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富有力度。

再从写法上看,作者在写完下棋之事后,有意宕开一笔,拓展开去,不仅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读者的印象,使文章的意味更为深远,而且也使得文章本身显得有波澜,有起伏。
    3.本文以下棋作喻,向我们说明了生活中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自己在由观棋到下棋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的叙述,生动地说明了生活中一个人们往往司空见惯却并不留意的道理,即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

    (2)作者认为,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过失,因此,只有“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本文的主旨在于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奕喻》ppt课件3
《奕喻》读后感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